台湾如何抢攻大陆汽车市场商机(上)

2022-03-18 08:37:58 | 浏览次数:

公司,通过引进美国技术,于1956年制造出台湾第一辆吉普车;其后,和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合作引进散件组装生产“NISSAN”(日产)牌轿车。1969年,裕隆又成立了中华汽车公司,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引进散件,在台湾组装生产商用车。直到1981年,裕隆汽车才有了稳定的盈余。1981年,严庆龄怀着没能实现自己梦想的遗憾病逝后,吴舜文接下裕隆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一职。当时她已年近七旬,为了却丈夫生前的夙愿毅然决定加码投资45亿元新台币,在桃园龟山建立起台湾第一座汽车设计中心,即现在的裕隆汽车工程中心。这里汇聚了数百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经过近6年的苦战,于1986年成功研发出台湾第一辆自行设计的轿车——“飞羚101”,1989年又推出“飞羚102”。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飞羚”自创品牌最终还是失败了,裕隆宣告结束汽车自制之路,继续做日产在台湾的汽车代工厂。

台湾产业发展之路

严氏夫妇独生子严凯泰14岁时便只身离家赴美求学,为了完成父母的夙愿,回到台湾接手裕隆汽车总经理的重任。当时裕隆刚与经销商国产公司分手,一夕之间失去整个销售网络,生产出的汽车卖不出去,造成一年亏损30亿元以上,市场占有率滑落到第6名,在股票市场因业绩太差被打入二类股。

严凯泰卧薪尝胆,振衰起蔽,开始推动他的改造大业。他把公司总部从台北市迁到工厂所在的苗栗县三义乡,“厂办合一”,远离台北的繁华生活,真正做到以厂为家。他自己也放下身段,穿上工作服,与生产线上的员工打成一片,有问题就立即解决,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把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追根究底地做好。员工看到老板专注的态度,知道是干真的,每个人都用最认真、最慎重的态度去工作,品质也快速获得改善,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同。1996年,裕隆转亏为盈,第二年更创下集团年获利130亿元新台币的业绩。

上世纪90年代,岛内汽车制造企业最多时曾有10余家,但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几乎完全靠进口CKD散件进行组装,自制零部件比例不到20%。迄今只剩下国瑞、中华、福特六和、裕隆和台湾本田5家较大的车厂,以及太子、三阳、台湾五十铃、台朔等数家小厂,分别为国际汽车大厂如美国通用、福特及日本丰田、日产、本田、三菱等代工组装和销售。其中最大的车厂国瑞(组装销售丰田车系)年产量最高时也只有9.93万辆;到2010年,年产量只有万辆,甚至不及大陆一个普通汽车厂的月产量。至于小的车厂,例如台朔汽车制造公司(由王永庆的台塑集团创办),年产只有1000余辆。

台湾的汽车市场自1993年起即进入饱和期,岛内汽车保有量已达400余万辆,仅所有四轮以上机动车的占地面积加起来就高达3500万平方米,约占台湾平原地区总面积的3%左右,即使全都停驶不走,也已车满为患,上路后更是拥塞不堪。岛内汽车销售市场在2005年最高时曾达到51.46万辆,其中台湾自产汽车44.45万辆;此后便逐年下降。

由于岛内市场狭小,大部分车厂年产只有几万辆,根本达不到经济规模,产能严重过剩。而台当局对汽车产业又长期实行保护政策,CKD散件进口关税在上世纪80年底高达68%;2002年加入WTO后降至29%,直到2010年才降至17.5%,导致台湾产汽车价格奇贵无比,缺乏国际竞争力,整车根本无法出口。

不过,台湾汽车制造企业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小规模弹性制造体制”,包括:机动调整组织规模以对应景气的能力、客制化生产、产品差异化、制造品质高、多品牌小批量弹性生产等,用来应对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以裕隆汽车公司三义工厂为例,利用该厂的柔性制造线,年产5万辆各种小客车,涵盖4个品牌、10个车系、33个车型,其中50%至60%按BTO(订单式)生产,BTO天数降至5.5天,库存天数9.8天,各项制造指标皆达国际先进水准。

台湾汽车产业的另一特点是,虽然整车产业实力很弱,却打造出岛内汽车零部件厂独特的竞争力。由于有机械加工业的雄厚基础,成就了台湾一些中小企业在包括车身冲压件、铸件与保险杆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以及汽车仪表、传动、转向、制动、车灯、点火线圈为主的电气零部件制造方面的独到优势。

全球汽车产业依销售渠道不同,可以简单分为两大市场,一为配合汽车厂生产车内原厂零件(简称OEM市场),依照供应的顺序可分为一级、二级等层级;另一则生产汽车售后服务用维修件,也称副厂零件,即所谓AM(After Market)市场。台湾车零部件企业中,以AM为主的有东阳、耿鼎、开亿、堤维西、瑞利、帝宝等厂商;以OEM市场为主的业者,又可依客户分岛内及岛外,岛内OEM为主的有大亿、江兴、源恒、永彰等,外销岛外车厂为主的OEM厂商有至兴、皇田、和大、勤美等。

近年来,长期负债、濒临倒闭的美国通用、福特等汽车公司为了大幅缩减成本,开始打破原先封闭的供应商体系,将旗下的零部件部门独立出去,并力推大规模“全球采购”,到亚洲地区寻找零件委外代工,这也为台湾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了打入这些百年老企业供货链的难得机会。

2005年,美国伊利诺州最高法院宣判缠讼9年的“State Farm保险公司可合法使用副厂零件”一案,此事件对台湾汽车零组件产业又是一大利好。凭借其少量多样、弹性生产及快速出货能力,以及较强的精密制作工艺、完整的产业链和出色的性价比,近年来台湾产汽车零部件开始大批量向岛外出口,主打汽车售后维修市场,其中35%以上出口至北美,其余包括大陆、日本、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和非洲等地。据统计,目前台湾提供了全球85%左右的售后维修市场碰撞零部件。

台当局推动岛内汽车产业发展

由于岛内汽车市场连年萎缩,台当局与企业界及相关研究单位曾就岛内汽车产业发展策略进行多次研商达成共识,即提升研发实力,将拓展外销作为整车与零部件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结合汽车、电子、资通讯、半导体及光电等科技的所谓“智慧型车辆”,被视为未来带动多项产业成长的重大契机,将能创造更高竞争优势与附加价值。

推荐访问: 抢攻 台湾 汽车市场 大陆 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