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手稿的组织形式与增值性开发探索

2022-03-18 08:08:44 | 浏览次数:

zoޛ)j馟i5zyN_tMyF۝۟:))vvm=m5N4ӟ4i--M材料及存储角度改进收藏方法。首先,手稿的字迹材料种类多样,大多为蓝墨水,题词及书信均用蓝墨水写就,另有少量红墨水、铅笔及红蓝铅笔字迹。据研究,除墨之外的字迹材料都不稳固,因此,蓝、红墨水要防潮湿水患,铅笔字迹要防止磨损[6]。

其次,手稿保存状况尚可,少部分纸张出现酸化、白度下降、脆化、水洇的现象,极个别纸张存在虫蛀、霉烂。为避免在存储过程中纸张理化状态劣化速度增快,应尽早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鉴于现有条件,管理人员选用透明塑料文件装具,将每份手稿单独放入一个文件夹中。选用透明装具,一方面可清晰识别手稿的文字内容,减少手稿的收装次数;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硬度的存贮介质为手稿提供物理支撑,防止相互摩擦造成损伤,也保持了外观的平整性,对手稿这类相对零散的文献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为避免虫蛀、霉烂情况的加重,我馆参考古籍保护的方法,将全部手稿放在古籍库的樟木柜中,有效阻止生物损伤的同时,部分程度上隔绝了紫外线、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损伤。

1.3  手稿组织方法

任老的手稿不仅涉及中医学的内容,也涵盖哲学、伦理学、教育等其他诸多门类,粗略分类无法体现任老学术研究之概貌。加之手稿作为一种文献类型有其特殊性,检索与获取往往不便,故需要对手稿的组织方法予以探讨。图书馆文献服务是建立在对文献的规范标引和著录,对其结果——元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之上,而知识服务则需要建立在对文献中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上[7]。并对知识内容进行分解,确定其分解的细粒度,再基于分解后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度聚合,进而形成新的知识,供读者检索与使用[8]。故我馆引入专业的书籍分类标准,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9],尽可能地对手稿予以明确详备的分类,形成标准化的结构数据,让科学数据与图书馆的传统资源相融合[10],以利于后续研究。

对内容指向性不清的文稿,采用以下3种方法予以标识。⑴将手稿按照内容归入所属大类别中。例如,將与中医有关的内容归入“R2中国医学”。如果所属内容明确为内经研究方面的,再将其归入相应的二级类别,也就是“R221内经”;如果所属内容虽为中医方面,但归入内经或脏腑辨证皆可以,则直接归入“R2中国医学”这一大类中。⑵对边缘学科采用复分的方法。例如,手稿中有大量中国医学史的内容,中图法采用复分的方法,把R2中国医学和09历史结合起来,中间加入“-”这一总论复分号,形成“R2-09中医学史”来予以标记。⑶对交叉学科采用组配分类号的方法,例如,“R2:B2中国医学:中国哲学”,其中R2为中国医学,B2为中国哲学,中间加入“:”组配复分号加以标记。通过引入上述专业分类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全部手稿进行分类标记(见表1)。

通过详尽而专业的分类,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任老手稿所涉及的领域和侧重点,为深入研究手稿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2  手稿的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

2.1  手稿的资源特点

手稿作为一种文献载体,有独特的资源特点。它能够反映写作者具体的创作思维过程、写作习惯、当时的特定环境以及内心的动态,是文献研究的原始依据,携带很多不易被语言描述和体现的信息,很难被其他文献形式代替。以通信为例,讨论学术问题的通信记录了任老与其他专家之间的思想碰撞,为后人研究其学术思想提供了一手材料。手稿不仅能体现思维过程,还能复原研究演变的轨迹。例如,任老在《漫谈中医“基本功”》一文中,谈到“什么是祖国医学的基本知识”时,手稿与发表的文章有很大不同,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通过阅读手稿才能发现任老对这一问题认识的转变。随着文献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纸质手稿将变成不可复得的文物资料,这就决定了手稿研究必然会成为更难得的研究方式。

2.2  手稿价值初探

高校图书馆的根本目标是为教学科研服务。对专业研究人员来说,非书刊文献一般是非正式出版物,通过正常途径很难获得,因此也更有研究价值和资料价值[11]。然而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手稿研究相比,中医界对手稿的研究侧重于处方或病例,对著作的手稿研究较少,著作手稿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甚至还没有把手稿作为重要的版本来源加以考察。例如,整理中我们发现手稿中有2个版本的“各家学总论”(初稿),经初步比较,并不是一份为草稿、另一份为抄录稿,这2版之间有较大差异,包含了后来印本中没有的丰富信息,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因此,应该扎实地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正确认识任老手稿的价值。

2.3  手稿增值性开发

虽然任老手稿保存情况较好,但反复翻看必然会加速损坏,无法向一般读者开放。在当前信息技术背景下,追求资源提供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已成为趋势[12],收藏的资源如何服务于读者成为收藏机构面临的首要问题。我馆从元数据标准规范和数字化项目2个角度进行了考察[13],完成了对全部手稿的扫描,以及电子化手稿目录的编纂,实现了信息效用的增值,满足受众需要的程度得到增强,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但就目前趋势而言,由于数字化的还原度高,成本低,可实现对资源的规模覆盖,有助于消除使用障碍[14],电子化的手稿进一步的最佳处理方法应为建立数据库。目前手稿数据库的制作完成了多版本、标准化的图像采集,图像数据库的建立面临图像去噪、图像处理、数字加密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正与专业的数据库研发机构合作解决中。一旦手稿数据库建成,信息有序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可进一步实现信息价值的增值,为查检与调取资源提供很大便利。同时可适应使用者阅读方式和习惯的转变,使手稿在数字资源时代能得到有序地保存、准确地揭示,成为开放共享的优质学术资源。

3  小结

通过此次对捐赠手稿的资源组织与开发利用的探索,我馆认识到任老手稿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文献价值,还承载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收藏机构应当在意识到其独特价值与意义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储存、高效组织并予以增值性开发,使手稿更容易获得与检索,从而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李晨,李小旋.论手稿的收藏与阅读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 32(6):55-58.

[2] 林传祥.由名人捐赠手稿想到的……[J].北京档案,1998(12):29.

[3] 王永炎,鲁兆麟,任廷革.任应秋医学全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

[4] 富平,黄俊贵.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档案著录规则[EB/OL].(1999-12-01) [2018-11-22].https://wenku.baidu.com/view/2fd20c96185f312b31 69a45177232f60dccce75e.html.

[6] 刘小敏.手稿档案的保存保护[J].中国档案,2015(2):52-53.

[7] 夏翠娟,张磊,贺晨芝.面向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方法、流程与技术[J].图书馆论坛,2018(1):1-9.

[8] 孙翌,郑巧英,张洁.多载体类型的传记资源组织与管理框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0):48-54.

[9]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15-18.

[10] 黄如花,邱春艳.图书馆参与科学数据管理中的元数据应用实践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5):65-69.

[11] 晏凌,张蓓,何玉,等.清华大学图书馆非书刊特藏文献捐赠管理系统设计[J].知识管理论坛,2013(8):21-27.

[12] 陈玲.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26(7):47-50.

[13] 上海图书馆名人手稿数字图书馆课题组.名人手稿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J].图书馆杂志,2004,23(4):49-56.

[14] 陈思航.基于手稿资源的特色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5):51-56.

(收稿日期:2018-12-12)

(修回日期:2019-01-07;编辑:魏民)

推荐访问: 手稿 捐赠 组织形式 增值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