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影响因素与实践探讨

2022-03-14 11:18:51 |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也就越来多,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就目前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并未起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现状为基础,对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服务的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越好,社会服务水平也就越高,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困难,社会服务水平也就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已经是我国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关键内容。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又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水平原因分析

(一)不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

外部评价系统和内部评价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两个方面。其中外部评价系统主要是以外部评价机构为主体,以国家的纪检部门、审计机关、财政部门以及单位的主管部门为主要的评价机构,从外部出发,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而内部评价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等,以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部门为主要的内部评价主体。就目前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评价时主要是以内部评价为主,主要是接受内部监督机构的监督,忽视了外部监督,监督有效性得不到保证,监督的真正效用也无法真正发挥。

(二)落后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就目前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用的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模式和以要素为导向的评价模式这两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这两种评价模式都具有自身发展特点,且适用于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环境。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专业素养的限制,其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往往只是随机选取了某一种评价方式,未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忽视了单位的实际发展特点和选择模式的科学性,评价模式具有落后性、单一性。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内部控制评级模式急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完善。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准确性,离不开以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为基础,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具有较宽广的涉及面,其将会包含到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若选择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不同或者是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那么很有可能的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最终结果,甚至会产生与实际截然相反的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因此,在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时,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市场发展情况,还需要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特点和现状,以更科学、更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来保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四)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程序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将会对内部控制评价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有利于明确评价的具体流程以及所需要开展的顺序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出开展评价的具体方法,这样的内部评价程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工作行为的随意性,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总的来说,内部控制评级主要可以分为初期准备、实施阶段、编制结果和反馈这四个具体阶段,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这四个阶段予以执行,以完善的制度程序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是保证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要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完善了,后期的一系列评价活动才能有效的开展。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时,第一,需要充分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第二,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加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的紧密联系,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除了需要接受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评价之外,还需要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督,在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充分性的同时,保证外部控制评价的有效参与。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定期邀请外来专家、外来机构评价的方式,来使得外部评价机构参与到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中来,且在将外部评价报告和内部评价报告作为综合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以加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紧密联系的方式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完善性,同时,增强内部控制系统的透明度也至关重要。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不同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它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序开展,选择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在选择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时,单位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对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充分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由专家进行深入的分析,再结合以目标为导向和以要素为导向评价模式的基础上,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中心确定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保证二者的紧密联系,确保评价模式的科学性。权威客观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一定是需要以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作为根本基础。

(三)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包含着采购、预算、项目建设以及收支等多个方面,内部控制评级系统中所涉及到的评价指标也包含了以上多个方面,因此,层层分解下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往往具有数量多、较复杂、易混淆等特点,行政事业单位还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若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便很容易出現选择指标错误、指标混淆、分不清指标层次等情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具体指标进行设计时,很容易将关注的重点仅仅放在单位经济活动方面,忽视对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分析,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有效性,无法真正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实际。因此,在具体设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时,首先要保证设置人员的专业性,确保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其次,要保证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与单位实际发展的匹配度,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单位可以以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为基础,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真正构建起有区别性、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四)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评价流程

构建完善的内部评价制度,严格规范内部控制评价流程是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点努力的另一个方面。具体来说,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评价流程时方面仍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得到更加的升级完善。在编制结果的这一个阶段,首先,评价的主导方需要制定评价报告,并以科学的内部评价模式、合理的内部评价指标来完善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评价部门可以通过公示评价结果的方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问题,并对此进行审核和汇总工作,以此为主要基础,在进行核心的评价报告编制工作,从而保证评价结果可以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的运行情况,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以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并专门建立整改小组,督促各项解决措施的严格执行。

三、结语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想要彻底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不仅仅只是与内部控制向配套的一项工作,更是影响内部控制是否可以有效执行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从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合理选择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以及构建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流程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予以重视,提高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认识,并努力完善改进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探索[J].财政监督,2015(18).

[2]翁亚兰.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键点[J].海峡科学,2016(09).

[3]顺宏伟.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的难点[J].财会学习,2017(07).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推荐访问: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探讨 因素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