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改革初探

2022-03-11 08:45:27 | 浏览次数:

摘要: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改革的依据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的目标包括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课程改革的实施可划分为单元操作、项目综合实训和专业生产实习三个实验实训模块。对课程的评价应采取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方式。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就业形势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实验实训课程改革;目标;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08-0045-02

一、改革的依据

为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教育应建立一个“基于工作过程、定位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并紧紧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办学。

开展产业调研、岗位需求分析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劳动部门职业目录分析,是确定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检验两大工作岗位群之一,是利用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在掌握与食品卫生检验有关的微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地对食品样品做出食品卫生检验报告,为食品的安全生产及卫生监督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食品微生物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高职院校食品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改革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笔者认为,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也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二、改革的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熟悉仪器工业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微生物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

1 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会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燥箱、超净工作台等与微生物检验有关的仪器和设备;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分离纯培养和接种技术、染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等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个体形态和群体形态的观察,会辨别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各类微生物;掌握各类食品检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霉菌和酵母菌、致病菌等常规项目的检测技术;掌握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技术;会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2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的要点,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了解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了解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掌握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各种措施与方法;掌握五大类微生物培养与生长的测定方法;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用检样的制备技术,熟悉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了解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等的含义、卫生学意义及检验程序;了解各种常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熟悉检验程序,能在食品检验中进行致病菌的鉴别。

3 职业素养目标

使学生具有自觉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社会交往等能力,拓展、创新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严谨求实、自律、吃苦耐劳、热爱专业的优良品质和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良好职业素养。

三、改革的实施

1 制订合理的授课计划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由单元操作、项目综合实训和专业生产实习三个实验实训模块组成。

基础性实验以验证和操作为主,是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巩固和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关键,也是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安排较多的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我们在安排实验项目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部署,把几个简单的基础性实验融合到某一个基础实验中,将分散的实验有机地结合成系列实验。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且还增加了课内的知识容量,避免了实验的重复准备,节约了实验经费。如将显微镜的使用、显微测量微生物大小、染色液的配制及染色,融合到“显微镜操作技术”单元实验中;将培养基的制备、玻璃器皿等的清洗、烘干、包扎技术及常用灭菌仪器的使用,融合到“灭菌消毒技术”单元实验中;将样品的采集、处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融合到“分离纯培养技术”单元实验中。

2 结合职业技能需求的实际,开展项目综合实训

根据食品检验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选取技能鉴定考核项目进行强化训练,采用启发引导、问题讨论等方式实施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让他们最终能顺利通过检验工的考核。如,做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时,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材料,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协助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由学生进行样品的处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检验及初步鉴定。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 校企联合,强化课程实训效果

学生在修完所有相关内容的专业课程后,要到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实习,熟悉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由企业兼职教师对其进行实训指导。通过实习,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验和感受企业的文化,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改革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注重过程评价等原则,应采取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并结合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本课程教学工作结束后,授课教师应综合课堂教学日志、期中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成绩分析等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在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中应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一是考核学生的专业基础意识,主要考核学生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操作的基本安全意识;二是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完成指定项目的操作的规范情况;三是考核学生的技能创新与服务企业的能力,技能创新主要考核学生对所掌握技能的运用能力,而服务企业则是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考核强调基础与创新相结合,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考核采取提交报告或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表现、情感态度及学生在实践中遵纪守法的情况作为评定成绩的参考。具体实施过

程中采取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对日常课堂记录、完成作业、实践操作、报告书写等环节的考核,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五、改革的效果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实验实训课程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课前积极查找有关资料,课堂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同时,教师也积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便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研究的能力明显提高

该课程实验强调无菌和防污染,特别是有可能接触到有害菌。因此,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非常重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化的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明显提高,其中包括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3 培养了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通过课堂案例教学以及与食品企业员工的现场交流等,学生深刻体会到食品检验的重要性和作为一个食品检验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考勤管理、卫生管理和实验管理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

4 强化了团队意识

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同学通过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充分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了强化。

5 就业形势得到改善

职业能力培训突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国家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达到90%以上,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了。据统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每年有7成以上的学生能在京津冀各个食品企业的食品检验岗位就业。

参考文献:

[1]楼美云,刘鲁平,张雁平,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2]王华,高职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初探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7,23(2)

[3]崔艳丽浅谈食品微生物检验教学改革[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

[4]杨雪敏,高职高专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

[5]王华,高职院校食品专业食品微生物学考试改革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1)

推荐访问: 初探 微生物 课程改革 实训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