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重修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3-06 08:37:06 | 浏览次数:

摘要:重修班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重修班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在数字电子技术重修班教学中打破课程章节界限,以例题链承载教学内容,以及分组讨论罗列解法,渐近形成答案等做法及其实施效果,希望对本科重修班教学改革、切实保证重修班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重修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96-02

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学生不及格率居高不下,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出现多门次不及格,致使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受到社会质疑。

根据学分制要求,这些不及格的学生需要重修相关课程才能获得相应学分。重修是学分制内涵管理的一项制度。[1]与常规课程教学相比,重修班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需要任课教师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保证重修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重修班特点分析

1.学生特点

(1)跨多个年级。一个重修班通常有几个年级的学生同时学习,有些甚至已经不是在校学生。以数字电子技术重修班为例,近三年其学生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数字电子技术重修班近三年重修学生分布

授课年度重修人数涉及专业数跨年级数年级分布

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

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人数百分数

20123075310%26.7%930%723.3%930%

20133984 12.6%512.8%1435.9%1948.7%

20143774 410.8%410.8%1643.2%1335.1%

(2)涉及多个专业。以2013年重修班为例(参见表1),39名重修学生分别来自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应用数理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学院,涉及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8个专业。此外,不同学院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数为48~64不等。

(3)两极分化突出。从多年的重修班教学中发现重修班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比普通班更为明显。班上仍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约20%)学习能力较强,能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但多数学生(约60%)则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也较差,但态度较认真。也有部分学生(约20%)基础和态度都很差,基本不来上课,即便来上课也是“出工不出力”,因此,很难继续大学的学习。

2.教学难点

(1)“夹生饭”状态。重修班学生都至少跟班学习过一次,并且至少两次不及格(期末考试和开学补考)。有些甚至学过4~5遍,不及格6~7次。但由于始终对大部分课程内容掌握得似是而非,因此,屡学屡败,屡败屡学。多数学生处于“夹生饭”状态,个别的则基本上还是“白纸”一张。

(2)教学安排。重修班学时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常规学时的50~70%左右。此外,由于重修班多排在周末,每次连续上4学时,使得每次课信息量较大,加之周内正常课程的学习负担,学生根本无暇复习巩固重修课内容,因此,重修班学习效果很难保证。

(3)教材多样化。由于重修班学生来自不同学院,又跨多个年级,因此,存在教材多样化问题。即使同一部教材,也有不同的更新版本。

以上各种不利因素决定了要保证重修班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任课教师需要针对重修班的特点采取非“常规”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针对重修班特点实施教学

1.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关联性

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对课程的基础性和学习后能解决什么问题缺乏认识,才导致学习懈怠,最终考试不及格。为此,笔者在第一节课就向学生强调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与专业主干课程间的关联。图1是数字电子技术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中与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关系图。由图可见,数字电子技术处于较底层位置,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由于重修班学生已经学过或是正在学习这些专业课程,因此,关联图的介绍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起到了明显作用。

2.打破章节界限,以例题链承载知识

由于重修班学生已经学过此课,对课程内容有一定了解,因此,如果延用常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再重复一遍,那么,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他们普遍希望多讲些例题。于是,笔者采用了“打破章节界限,以例题承载知识”的方法。以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为主线,进行梳理、提炼,设计成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例题链。通过例题实现课程各部分内容间的紧密衔接和自然过渡。

例如,在讲授逻辑代数基础中的逻辑函数化简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某学生在网上选课,发现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选课,这些条件分别是工程类、未试读,至少修满60学分;工程类,至少修满60学分,系里批准;工程类、试读,未修满60学分;未试读,系里批准;工程类,系里未批准。试问该学生究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可选修该课程。”由于例题内容与学生日常经历相关,因此,激发了学生兴趣,很快便意识到这实际上是逻辑函数化简问题。要化简逻辑函数,首先要把它表示出来,这就需要先设定必要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设定了输入变量A表示是否修满60学分,B表示是否工程类学生,C表示是否试读,D表示系里是否批准,而输出变量Y则表示能否选课。然后,根据变量设定以及问题描述列出了逻辑函数式,再按照公式法进行了化简。接下来,笔者问学生,如果有与非门,你们能设计出实现选课资格审核的逻辑电路吗?学生回答:“能,只要把逻辑函数式变成与非形式就可以了。”笔者又追问,如果有或非门、与或非门,能实现吗?于是,学生开始做起来,并画出了逻辑电路图。

经过上述过程,我们就完成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所讨论的内容也从常规教学的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跨越到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归纳起来,这道简单例题涉及了以下五个问题:如何对具体的逻辑问题进行抽象,设定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如何根据变量设定和问题描述列出逻辑函数式;如何进行逻辑函数的化简;如何进行逻辑函数的变形;如何根据逻辑函数式,画出逻辑电路图。

3.讨论罗列解法,渐近形成答案

通过与重修班学生的广泛交流,发现他们“屡学屡败”的最根本原因是学习投入明显不足,表现为经常性的旷课和课堂参与度极低。因此,为切实保证重修班学习质量,除进行教学设计外,教师还应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3~4人。每出一道练习题都安排学生先组内讨论,然后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给出解题方案,写在黑板上,再全班逐一讨论每个“版本”,引导学生自己修正错误,不断完善,渐近地形成正确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重修班的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甚至反超常规班。

4.保证基础,适度调整命题原则

课程考核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重修班的教学要求与正常课程是相同的,因此,其考试题目在难度、覆盖面等方面也应大致相当,但仍需根据重修班的特点进行适度调整。

(1)保证考核内容的覆盖面。考核内容应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其与后续课程的关联度及使用频度设置合理的分值分布。例如,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考核中,应以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为重点考查内容,其总分值一般在60~70分之间。同时,还应覆盖逻辑代数、门电路、脉冲单元电路、数-模与模-数转换、可编程逻辑器件等方面的内容。

(2)适当降低难题分值。尽管重修班考试的整体分量与正常课程基本相当,但仍需要根据重修班的具体特点适当降低偏难题目的分值和比例。例如,一般正常课程试题的难度分布为5∶3∶2。其中,“5”为简单题、“3”为中等题、“2”为较难题,这种分布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能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但在重修班中,由于多数学生处于正常考试及格线以下1~2个分数段,他们经过课程重修,可以具备通过考试的能力,但基本不可能考取高分。因此,重修班考试的分数分布应以基本落在及格线上下为宜。为此,可将重修班试题的难度分布调整为5∶4∶1,即适当降低较难题目的分值和比例,代之以中等难度题,以使学生经过重修能够及格的人数达到合理比例。

三、结语

重修班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多年的重修班教学中体会到只有从重修班的特点出发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从而保证重修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华祝.浅谈现阶段高校学生重修制度[J].科技信息,2010,

(15):162-163.

(责任编辑:王祝萍)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重修 电子技术 实践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