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2022-03-02 08:03:51 | 浏览次数:

摘要: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该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结果的评价等方面详细论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过程,同时给出了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的应用途径,并对整合后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任务驱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4-3485-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但目前在很多院校中信息技术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既是技术的整合,更是思想的整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去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从思想上来指导整合,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知识,也对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对教学体系有着很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计算机专业课中,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整合,有效的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即学到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下面从多个方面论述整合的意义和实践过程。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这样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目标。这种整合强调了反馈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更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改进,信息技术相关工具的使用仅仅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可以有效的去支持教学过程。

2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和教学设计的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施教学过程之前,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的目标、基本内容、课程教学总体安排、教材、开设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和考核方法等。有了明确的目标,后续的课程实施就有了依据。

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为了能做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制订中确定了理论上“实用、够用”的原则,重点加强实验、实训、实习。要使教学更接近实际的企业工作过程,从而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工具,在教学环境上要求该课程讲授部分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实践部分在机房授课。

3 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时,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为了突出技能培养,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把理论讲授课程、多媒体电子教学演示、课堂问题讨论、讲练结合有机的贯穿起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团队精神、表达能力和有效沟通的素质。这样老师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传授者转为教学活动组织者,从一个单纯教学演示角色转变为一个复合型的教学导演和项目经理的角色,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过程与整合后的教学过程的对比。

案例教学法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方法。案例教学的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相连接。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择案例时,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足够的信息,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选择一个贯彻整个课程内容的案例,开始的案例是一个基本的形式,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逐步增加完善案例。

4 职业素质的培养

随着软件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各种开发方法的不断出现,软件开发越来越规范化和流程化。特别是在一些国际型的软件外包企业里,对开发人员的规范化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到一些相关的职业素质的培养。

首先,对整个软件开发的规范的要求要体现在整个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中,包括编写代码的规范,书写文档的规范,开发流程的规范,都要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规定,这样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后,这些规范将会成为学生的习惯。

接着,对沟通能力的团队能力进行培养,这些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多增加谈论的内容,多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作业等方面进行培养。

最后,对一些基本的礼仪的要求。包括进行谈论时的一些基本用语,上课时对课堂秩序的遵守,对信息安全意识的要求等等,这些学校教学的细节地方也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

通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将会提高学生到企业工作后融入到企业的过程。

5 教学的评价

评价能引导评价对象趋向理想的目标,增进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5.1 考试方法的选择

在一般的考试中是以试卷的形式为主,实际上可以针对课程本身的特点,考虑使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

课程设计中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任务驱动法进行。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的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让学生以具体任务为主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要以具体任务为基础,任务要求要尽量能覆盖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所选任务要有完整性、实用性等特征。

任务是这个过程的关键,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程设计中要完成的任务的具体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整合信息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法

5.2 评价体系的组成

为了充分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和培养了什么能力,学生的参与交流的次数和反思、总结的质量都将在成绩中占到很大的比重。

6 实践效果的分析

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整个课程的学习完成后,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后对课程会更深层次理解。

7 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探索,在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建立新型的教学结构后,课程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真正的提高,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4] 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张建伟.建构性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 杜光胜.任务驱动式远程学习设计及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9):47-5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专业课程 信息技术 整合 实践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