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师教学能力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

2022-03-02 00:17:21 | 浏览次数:

摘要: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就是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代教育理论。在分析综合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即掌握教材和标准的能力、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理念及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营造教学民主氛围、随机应变能力;创设“开放”情境和课堂设疑能力;与学生或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帮带的能力;课堂语言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教育理论;教学能力;内涵;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19-03

教学工作是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院校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新教师大多没有教学工作经历,因师资力量紧缺,使他们走上岗位后很快就成为教学一线的重要力量,但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但他们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单一。随着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学科专业,很多教师所学专业和所教专业课程并不对口,他们虽然具备了走上讲台的条件,但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其教学水平。教师要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或者是专家型教师,仅仅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更需要其具有掌握和运用教育科学与教学规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教学能力的应用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是影响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性要素。良好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素养与专业化的基本体现,也是教师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取得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1]。

一、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各种素质水平,是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就是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代教育理论。分析掌握教材和标准的能力、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现代教学理论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在教学目的方面。现代教学论主张,教育不仅培养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而且要培养文明幸福的人。即在培养和训练学员的劳动本领,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形成较高的政治素质,为未来社会服务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在教学任务方面。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以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工具,主动地、更广泛地自我摄取新知识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思考独立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3.在教学原则方面。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构成的,各因素间都有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教学原则正是这些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因此,人们就可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教学。现代教学原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了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

4.在教学过程方面。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引导他们探索式的学习,自我感知记忆活动的规律,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对知识和技能不仅要记忆、理解、应用,而且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创能力[2]。现代教育论主张,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乃至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绝非单一,教学模式也不能公式化。

5.在教学方法方面。现代教学论认为:(1)不是选择适合于教学方法的学生,而是选择适应于学生的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教的方法,而且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的方法;(3)教师的教法要适应于、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法;(4)教师的教法,除完成对学生知识获取和一般发展设计外,还包括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矫正学生不正确、不科学的学习方法;(5)教师的教法并非“填鸭式”,也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独立摄取的方法,为学生的“无师自通”做准备,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打基础;(6)学生的学法可以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但就学习方法的主要特征看,还是以发现式方式和多向质疑方式为宜;(7)教学方法必须由封闭型变成开放型,由单向型变成多向型,由单一讲授型变成复合研讨型,由学生静听型变成学生参与型。总之,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掌握读书和思维的方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要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一个人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服务,为培养能自学、会工作、具有勇于开拓和大胆创新的现代人服务。

6.在教师作用方面。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学习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而且要不断地指导学生提高智能,得到发展。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动因,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现代教学论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和谐,教师要热爱学生,特别强调的是热爱所有的学生(包括后进生)。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学生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基本保证。

7.在教学形式方面。现代教学论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教学、个别教学等形式,即将诸多的教学形式因课、因人综合在一起使用。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的弊端,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自我摄取知识外,还要让学员在能力、智力、非智力、品格等方面得到整合发展。

二、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

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理念及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营造教学民主氛围、随机应变能力;创设“开放”情境和课堂设疑能力;与学生或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帮带的能力;课堂语言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

1.教学理念及教学研究能力。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首先必须要明确并接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作用以及教学形式方面共同探讨,相互切磋,达成共识。其次,教学研究能力可以从多个层面上来理解,它不仅仅表现为理论层面的研究,更主要的还在于通过教师相互听课、观摩等实践环节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给军校教学增添了崭新的时代特征。

2.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是指广义上的全过程教学,包括教师对学科的把握能力、知识加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监控能力中包含教学反思能力,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组织是否有序、课堂互动是否得法等。

3.营造教学民主氛围、随机应变能力。教学民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行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挖掘学生各类潜能的重要保证。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机会。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最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亲口去说、亲眼去看、亲手去做;让他们感知、体验、顿悟;让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二是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在不干扰、破坏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意见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发表与教材内容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讨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自由发言,等等。

三是给学生最真诚的爱抚。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关心、抚慰,只有教师赏识学生、激励学生、体贴学生,开放性教学才能进行。

教师的应变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敏捷、果断而准确的处理;二是指教师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地、准确地、因势利导地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

4.创设“开放”情境和课堂设疑能力。“情境”指特设的教学环境,或者指课堂教学的氛围、条件。就是教师必须创设各种开放的教学情境,才能完成开放性教学的任务。“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开放情境,甚至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也会设计出不同的开放情境来[3]。

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开放性教学是在教师亲自设计、运作下完成的。没有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没有开放性教学方式。所以,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于深化教材内容,在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每提出一个有水平的问题,都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个疑团,激起一层波澜。提问会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检索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并与新的问题紧密连接。

5.与学生或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帮带的能力。交流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理解学员的能力。语言修养高的教师不仅能够教授知识,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增添知识的趣味性。表达能力既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也包括借助其他媒体来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具有使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描述知识的能力,比如,同样一种现象,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图像、录像、实物等描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适应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4]。

交流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理解学生的能力,这种理解不仅是听懂并判断学生的表述,而且要从学生的表达中进一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要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员的发展。师生间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不单单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良性的双向交流,对教学的开展颇有助益。除与学生的交流外,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人际协调工作,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6.课堂语言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堂讲解能力。“讲”是指说、解释、论述;“解”是指解除、解释、明白,是指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教师的讲解则应是把要“讲”的内容阐述明白清楚,打开学生暂时被束缚着或被系着的“未知的枷锁”。它的更深含义还在于,通过教师的“讲”,学员得到“解”,学生不仅能接受讲的对象,而且能通过这些对象,打破更多束缚,自我获取新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不断地渗透到教学领域,高校教师应该具有运用计算机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录入、存储、统计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等,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要求有一定的获取外文文献的能力。

7.终身学习能力。要引导大学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教师必须跟上学术前沿,不断吸纳新的理论知识,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才能跟上社会变化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及周边学科的先进理念,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这既包括本学科知识,也包括教育理论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是做到“五个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就是依照学员身心发展规律的现代教育理论。在教研室掀起学习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高潮,请教学骨干做教育学、教学法的讲座,帮助教师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增加了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2.辅导与帮带相结合。安排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的优秀教师组成教学专家组,教学专家组成员与教学能力偏弱的教师或新教师结成对子,手把手地从课程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辅导与帮带。

3.示范与演练相结合。组织授课质量好的教师进行现场示范,重点放在结合某次课穿插讲解如何引入,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板书与媒体的配合,如何精选教学方法,如何衔接过渡,如何互动等。同时组织教师教学演练,反复试讲,并及时安排教学专家组听课指导。

4.讨论与交流相结合。教研室定期组织教师和教学专家组成员、教师之间开展讨论与交流,通过相互学习与研讨,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与困惑,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考核与讲评相结合。组织专家组成员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考核,检查课程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规章制度掌握情况,并现场听课与讲评。

目前教师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大部分教师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并且能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热情比较高,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与监控能力;但是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设计,教学后不注重教学效果评价和反思。(2)营造教学民主氛围、随机应变能力偏弱,创设“开放”情境和课堂设疑能力不够。受长期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上课满堂灌,不给学生发挥的机会,开放性教学做的不够。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能力有待加强。不重视课堂设置疑问,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课堂语言缺少斟酌,不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4)对教育理论学习认识不足,缺少教学研究主动性。教学创新比较少,没有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5)部分教师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合作,不讨论,没有依靠团体优势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知晓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提高教育素养,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劳动者、文明幸福的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虹霓,等.信息化人才绩效考评标准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10):29-31.

[2]陈战辉.谈课程教学分析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06):19-20.

[3]高虹霓,等.论《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03):26-27.

[4]李彦彬,等.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03):35-38.

推荐访问: 现代教育 内涵 理论 能力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