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思想品德学科项目研究及评价

2022-03-02 00:09:44 | 浏览次数:

zoޛ)j馝_i]oۿn
z]9ʹ׭wNuӟm5iuv?iuuiO=?駖总结提炼,自我评价

基于思品学科关键能力的项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更要关注教师、他人、家长等多元角色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评价,更要关注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量的评价,还要关注质的评价。从思品学科项目研究评价角度看,还需要关注几个视角: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知识的获得、表现能力的培养、合作性的志向、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等。在项目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目标展开合作与探究,在过程中进行调整。开展自我评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6. 反思反馈,修正教与学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性评价,一方面可以评价学生调查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评价调查实践的结果,还可以评价小组之间互动的质量,最后提取与本课教学目的最相关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提升,并引领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建立“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双向联系,促进师生反思、调整各自的教与学。

三、基于思品学科关键能力的项目研究及评价案例

【教学案例】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第三框《保护环境》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 预习教材内容: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解决办法。

2. 寻找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并在课堂展示。

(二)课堂教学1:

1. 学生分组展示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

第一组:大气污染——常州地区的雾霾问题

第二组:水质污染——学校旁边藻港河的污染

第三组:食品污染——学校周边小吃摊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第四组: 噪声污染——学校紧邻公路,噪声较大

2. 分组制定研究活动方案。(问题的提出、现有的政策、我们的建议、我们的行动)

(三)课后拓展活动(2个月)

各组开展项目研究,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研究法规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最后通过各种行动提高方案的实施影响力。(活动过程略)

(四)课堂教学2:采用模拟听证会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作为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课。

以下是《藻港河的改造》模拟听证会实录(部分):

第一小组汇报:问题的提出(实验、实地调查)

本小组通过实地调查、化学实验等方法,证明藻港河存在严重的水污染。调查了水污染的四个原因:一是工业污染,这条河沿线22家企业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中。二是农业污染,沿岸农民在耕种的过程中,用来浇灌的大粪坑在河边是星罗棋布,河滩上圈地养牲畜。三是生活污水污染,所有的自然村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老小区生活污水都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中的。四是生活垃圾污染:部分居民将垃圾还是往河里扔。

第二小组汇报:政策的研究(文献研究、调查访问)

本小组研究了我市现有的治理水污染的政策。

政策一:截污工程。(内容、优点、缺点。略)

政策二:拓宽下游狭窄河段,增流换水。沿河绿化工程。(内容、优点、缺点。略)

政策三:卫生督管员制度。(内容、优点、缺点。略)

第三小组汇报:我们的建议(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小组探究)

对策一:市人大应该制订保护常州水环境的地方性法规。让水系管理部门、居民企业都有法可依。该建议的优点:法治是长效机制,缺点:该法规的产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而藻港河的治理却是迫在眉睫。

对策二:应该从童子河口到南运河口藻港河全程铺设排污管道,截全部污水入管网,送污水处理厂处理。(本建议的优点、不足等内容略)

对策三:对藻港河应该综合治理,铺齐驳岸,河两岸各留出两米宽的人行道、四米宽的绿化带,河道两岸添置路灯,让藻港河变成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本建议的优点、缺点略)

第四小组汇报:我们的行动(行动研究)

学校层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其中,思品课程中的项目展示成为一个亮点。相关倡议书张贴在校园中,并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进行全校范围的宣传。

社会层面:《藻港河的治理建议》递交市环保局、区人大和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反馈:藻港河的改造工程已经被纳入全市旅游重点工程“三河三园”的改造过程中。宣传单发放到周边社区,加强宣传。

以上教学案例就是将思想品德课程与问题解决学习相结合,采用项目研究的方式,建设真实的问题型学习环境,以问题驱动学习,问题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开发和使用各种适宜的学习策略以达成有效学习。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思想品德学科项目研究及评价,实现了以下几个重构:

1. 教学目标实现的重构

以往的思品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成为衡量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准。其实,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一节课难以充分实现。项目研究式的思品课教学,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方式,有一个较长的实施过程,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解决了一节课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难题。

2. 学习内容的重构

思品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以知识逻辑为主线展开教学。如“责任”这个知识点,其逻辑结构是“什么是责任?为什么需要责任意识?如何培养责任意识?”而基于问题研究学习的项目研究,不再是以学科知识点为中心,而是以话题为中心开展学习。要完成这个话题的学习,不仅需要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还需要物理、地理、化学、法律等学科的知识。项目研究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多学科的内容进行了统整。

在《藻港河的改造》的调研过程中,学生采样了水标本,进行了检验,运用了物理和化学学科的知识;查询相关法律政策,主动学习法学知识;采访专家和市民,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能;参访政府有关部门,并递交建议,融入了政治学知识;设计问卷、统计数据,初步涉猎统计学知识……项目研究,不仅打破了学科内单个知识点的边界,甚至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实现学习内容的重构。

3. 学习方式的重构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一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具备的,而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是学生不具备的,如:专业的法律知识、污水的化学实验等。学生从话题出发,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当发现式学习的方式不能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难题时,尤其是法律法规的研究、相关实验的开展等,对学生而言困难非常大,这就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接受老师的帮助。项目研究的过程,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整合和重构的过程。

4. 评价方式的重构

以往的思品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纸笔测试居多。而项目评价的方式,多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在项目评价过程中,可以有纸笔任务,如完成小论文;可以是口头表达,如演讲或辩论;可以是示范和展示,如召开模拟听证会;可以是项目和课题,如完成一个报告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有他评,如教师、家长、学生的评价。以《藻港河的改造》为例,要求学生提供搜集资料的目录,然后根据表3的量规进行评价。

在该量规中,左边一栏的资料总量、资料的正确度、资料出处以及参考书目属于评价项目,右边几栏是根据评价项目所划分的等级,每个等级下面都有相应的简短描述。每个项目还被赋予评价分值,当然,分值大小并不是运用量规的主要目的,而只是作为让教师或学生自己了解在该项目中所取得的结果。在上表中,学生在“资料数量”这一项目中可以得到1分、2分或3分,但是教师认为资料的正确度是评价重点,所以学生可在这一项目中得到3分(1×3)、6分(2×3)或9分(3×3)。

项目研究结束后,需要进行总结性评价。一般会设计项目活动评价表,对小组、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下表列举了一份项目总结的评价表。除了项目评价表之外,同学还有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在项目评价中,师生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并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自我评价相结合。不仅有来自第三方的评价和指导老师的评价,学生也可以开展自评和互评,进一步体现评价的开放性、民主性和主体性,同时发挥项目评价的反馈、调节、激励的功能,引领思品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杰拉尔德·S·汉纳,佩姬·A·德特默 著(美).课程的请将适应性评价[M].王艳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继玺.真实性评价: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7(2):23-27.

[3]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指南[Z].2014,12.

(编辑:赵 悦)

推荐访问: 思想品德 学科 评价 解决 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