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与补角,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完整)

2022-12-17 08:00:03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角与补角,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完整),供大家参考。

余角与补角,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完整)

人教五•四学制 2011 课标版 六年级下册 第 9 章 9.3 节 9.3.3 余角与补角 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 执教: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 张淑欣 点评:华南师范大学 王世伟 本节课是人教五•四学制 2011 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余角与补角”。通过课前检测题,学生复习回顾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推理得到同(等)角的余角的大小关系,总结出余角的性质,进而类比余角性质的推导过程,探究得到补角的性质及结论。在课堂互学的小组合作讨论中,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余角补角性质的应用。考虑到探究问题的难度,教师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关联的小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成功解决整个问题。课堂学习从学生已有的水平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教学目标进行维度划分,从低到高,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兼顾了三维目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课程资源开发:灵活使用极算 APP、设置课前检测、课后练习等,有利于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教材内容的解读与把握:从“角、直角、平角的定义”“角的大小比较”过渡到余角补角的学习,对教材的内部逻辑把握得比较到位,注重课本知识的前后衔接。

  3. 课程组织科学合理,通过系列问题统领整堂课,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的原则。通过问题探究学习,将问题拆解,学生能从易到难地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4. 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碰撞,相互启迪与学习,共同进步。

  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地方:

  1. 建议更多地使用课堂评价,注意多元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并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的教学依据。

  2. 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建议增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融入生活中。

   第一片段: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开展教学活动,设置课前检测题,帮助学生复习回顾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频 (详见课例视频 00: :13 —03: :33) ) 第二片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证明,通过类比进行补角性质的探究,形成结论,和全班同学分享,锻炼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频 (详见课例视频 08: :08 —13: :52) ) 第三片段:在这个环节里,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生间互帮互助,发挥每位学生的所长。学生自主讨论,教师观察过程,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在讨论结束后,学生代表小组到大屏幕前分享本组观点,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或补充。

  (详见课例频 视频 16: :24 —31: :56) ) 第四片段:学生完成与课堂学习有关的余角和补角性质的题目,检测学习的效果。

  (详频 见课例视频 32: :22 —40: :15) ) 切片分析

推荐访问: 课程设计与实施点评 补角 余角 标签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