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季中小学(幼儿园)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9(学校,师生,家长工作方案)_中小学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

2021-11-10 11:58:04 | 浏览次数:

2020春季中小学(幼儿园)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 师生 家长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在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有序返校复学,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校(幼儿园)延迟开学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应对中因疫情形势严峻需延迟开学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任务要求 (一)科学论证,统筹谋划返校复学工作 1.开学时间预安排。结合我区疫情形势变化,将采取错峰、错时、分类别分批次开学方式,具体时间将根据省、地实际情况适时确定和调整。

第一批(高三年级):按照省域同步实施;

第二批(初三、高一、高二年级);

第三批(初一、初二、小学年级);

第四批(幼儿园)。

2.明确返校复学条件,坚决消除风险隐患。中小学校返校复学工作要强化属地责任,坚决做到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各地要提前预设错时、错峰开学,做好教学衔接,原则上高三年级实行省域同步,初三年级同一县市区同步。开学前,学校要对宣传教育、疫情防控、隐患整治、联动机制、师生摸排、师资调配、教学用书、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卫生整治等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多层次评估。各校要按照当地疫防指的要求组织师生返校,不得组织任何聚集活动,不得开展任何线下教学。疫情解除前,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举行任何线下教学活动和集体活动。

(二)合力攻坚,织密返校复学工作网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内各组织机构、教师和家庭要积极落实工作责任,多方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全力保障返校复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1.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在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下开展返校复学工作。建立县(市、区)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联校包片督查指导制度。统筹安排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组织教师到岗、教材到校、教案到人,指导学校(幼儿园)上好开学后“疫情防控第一课”。指导学校根据线上教学质量评估情况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切实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及时协调解决开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当地工信、公安、交通运输、商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严格落实联防联控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和返校复学工作。

2.教研部门: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引领的职能作用,开学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下校听课、观察了解、诊断研究、跟进指导。要对课堂教学的调研结果评价到节、到人,对课堂存在的问题、改进办法、注意事项精准诊断把脉,做到指点到位,切实可行。要指导和分析学校线上教学学情分析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要指导学校教学工作安排、课程的实施及教学管理等工作。要结合问题做好教师业务培训,要提供推荐先进地区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经验做法,推广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加强教育科研工作,针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防疫文化、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选题立项,开展实证研究,总结我区的成型经验,加快推进研究成果转化,服务和支撑教育教学工作。负责开学到校后网络课堂直播教学的安排和指导,选择确定xx区小学、初中各一所,xx中学西校区三个年级,组织开展中小学各学段12个年级课堂直播教学,为全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返校上课的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服务。

3.学 校(幼儿园):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校一策”、“一园一案”的原则制定详细的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对师生员工日常管理,确保师生安全。提前统筹安排年度学校工作和各项活动、教学计划、线上教学评估、师资配备、学生管理、教学备品购置、教学设备维护维修、教学环境清洁、学校隔离间准备等工作。开学时间确定后,学校要提前安排师资递补,弥补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教师缺口,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政教处:制定落实学校年度德育工作计划,组织上好“开学第一课”,在学生返校复学时,通过学生会、团支部、班队会等组织开展心理健康、防疫知识教育讲座,召开以“线上学习大家谈”、“抗疫让我懂得了”、“假期生活展示”等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指导师生尽快调整心理状态,消除因疫情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假期综合症,教育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工作学习中。加强家校共育,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作用,协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5.教务处:科学制定和合理调整学校年度教学计划和教学人事安排,要与线上教学计划安排做到有机衔接。做好线上教学期间教师上课、辅导、作业、测试、教案等教学工作的核查和工作量统计,纳入教师业绩考评。组织开展线上教学质量评估,做好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各学科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查缺补漏,保证质量。对因受疫情影响学习困难的、没有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要加强个性化的辅导答疑等。对一、二年级没有线上开课的班级要实施“零起点”教学。加强教学常规检查落实和日常教务工作的管理,加强教研组、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指导与校本培训。

6.教研组:按照学校和教务处的工作安排,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情况组织开展心得交流,总结经验做法,梳理存在问题,组织做好开学前的集体备课,确保开学后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结合疫情影响和年度工作要求,围绕教材、课标、教法学法等科学合理地开展业务学习和研修活动,加强组内间、学年间互听互评课、公开课、展示课等活动。组织安排好教学常规的自查、互查(包括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测验、教学评价与分析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教师进行整改。

7.总务处: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按计划订购和发放学生及教师办公、学习、班级用品,做好图书、资料、教具、仪器、体育器材的配备工作。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办公设备维护维修、食堂宿舍、隔离间准备、厕所清扫等各项工作。加强垃圾投放、校车养护、用水用电、防火防盗、校园安全等管理。

8.教师:带头落实学校的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对疫情防控知识的宣讲。要提前备课,尤其要备好讲好以疫情防控和思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开学第一课”,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状态和紧张情绪的调整。班主任要在做好自身健康状况测量的同时掌握班级每名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按照质量评估后制定的教学计划有序开展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特殊学生教学帮扶计划。要按照学校要求做好学期教学工作安排,特别对线上教学效果进行精准测评、精准诊断、精准施策。要做好与线上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查缺补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进度,提升教学能力,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把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

9.家长及学生:加强家校融合、协同育人。家长要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协调,积极配合教师调整学生状态,做好入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及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孩子自我防护意识,指导孩子正确佩戴口罩,及时洗手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履行好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继续配合学校做好线上学习和返校复学后线下学习的督促教育工作。学生要培养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做到认真听课,勤于思考,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特殊学生要主动分析自身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及时询问教师辅导,答疑解惑,消化掉学习中的问题,避免积累过多,影响今后学习。学生每天上学前要测量体温(若超过37.3℃,不得前往学校),加强体育锻炼和用眼保护。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各地、校(园)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提前谋划本地返校复学方案,强化指导,落实具体责任,整合资源做好保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确保返校复学工作平稳有序。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落实校(园)长第一责任人和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要加强学生居家学习指导,规范线上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做好调减周末休息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的方式补齐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内容的准备。返校复学后根据线上教学质量评估情况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切实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工作衔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组织各中小学校做好线上教学经验总结、挖掘典型、成果推广等工作,以此推进全区教育现代化长足发展。

2.构建校园抗“疫”文化,厚植教育教学根基。各地、各校要运用好抗“疫”这个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认真梳理总结和探索构建本地、本校的抗“疫”网络文化,将网络文化成果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丰润教育教学内涵,进一步激发教育系统干部师生的责任担当。要及时收集整理抗击疫情期间学校和师生创作的各类作品(各类文字图表、音视频照片抖音等多媒体、书画音乐文学作品等文艺作品、图版标语口号等宣传材料、人物事迹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分类归档,并编辑成电子资源包,通过多渠道供师生阅读并接受激励教育。地区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战“疫”师生作品征集活动,征集作品评审后统一交由地区综合实践学校管理,并利用此资源设计开发德育类校本课程,编入教学计划和课表安排。各地、各校可通过评比、展示、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传播、与相关学科课程融合等方式,推动校园抗“疫”文化的宣传和成果转化工作。

3.全面抓好落实,注重随机应变。本方案将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和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各地要全面抓好落实,建立相关台账,细化开学准备,责任落实到科室到人。各中小学校可依据本校实际,参照《教学管理任务清单》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各校、园要依据本方案研究制定具体的返校复学方案,针对校(园)实际,实行“一校一案”、“一园一案”。

4.加大督查力度,严肃追责问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严格扎实督导检查,特别要对开学前各项防控和教学准备工作进行专项督察,要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强化监管,构筑严密防线,不喊口号,不走过场,消除死角死面。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全社会共同监督疫情防控期间各类违法违规办班补课行为。要健全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成立组织机构,设立专人负责,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向违规行为“亮剑”,要严格执行“零开展”规定,对疫情防控期间擅自开课、复课的学校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

对开课方案不预设、不落实,因单位或个人失职失责影响开课复学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惩处。

教学管理任务清单 1.作息时间。采取错时到校、错时放学的方式,减少同时在校人数。上下学时段,应及时打开校门,安排专人疏导,禁止家长在校门口停留,分散人群,避免家长和学生在校门附近扎堆聚集。

2.在校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排临时课表,可采取适当缩短课时和减少自习课、活动课等办法,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学生放学后有序离校,及时回家,不得到自习室、看护班或校外辅导机构补课。

3.教学管理。总结分析线上教学情况,科学制定返校复学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衔接。特别要做好初中、高中毕业年级备考工作,保障教育教学效果。对不能按时返校学生,建立“一对一”个性化教学辅导制度。上好开学第一课,加强师生思政教育,推进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家国情怀、抗击疫情的信心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担当有为的决心;

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消除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忧虑和恐惧心理,引导师生理性看待疫情,保障身心健康。

4.课间管理。学生在校时间,实施封闭管理,严把校门关,谢绝一切与教学、卫生防疫等工作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在校园内部加强不同功能区域和走廊管理,建立走廊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在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进行巡视,引导学生有序如厕,相互保持距离,及时制止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聚集行为。

5.活动管理。大课间、跑操等课间活动分年级、分班级实行错时开展,不组织聚集性活动。升旗、开学典礼等活动以视频、广播等形式开展。

6.设施管理。公共上课场所,如实验室、音乐教室、计算机室、体育馆等场所设施一律关闭,能够使用时要按要求每批学生使用后进行严格消毒和通风。学校教学场所、场馆设施一律暂停向社会开放。

7.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原则上坐班,初高中班主任在没有其他班级课程时坐班。每两节课之间任课教师要实行无缝对接。有条件的学校可暂时拆分班级,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室学生课桌椅单人单桌,拉开适当距离,做到出入不拥挤,课后不聚集,活动不交叉。

8.课堂管理。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疫情期间不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开展师生交流要保持距离,规范作业上交、批改流程,尽量减少人员接触。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体育课程教学、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各种班团队活动,不安排会导致密切接触的运动项目或活动。

9.自习看护。严格住宿生早晚自习管理,安排专人负责自习期间班级看护,分散学生在校内进行自习,禁止学生在公共区域聚集,密切关注学生,对身体不适学生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教师辅导答疑时,避免多人扎堆,距离过近。

10.教职员工管理。教职员工入校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扫“xxx健康码”,严禁非必要随意出入。按照班主任负责学生、教务处负责教职员工、门卫负责进校人员的分工对师生持续进行健康监测。在校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办公、上课保持人员间距。学科教师可采取适当方式开展学科组内集体备课。严格控制校外聚集性交流学习活动。严格压缩校内会议规模、数量和频次,确需召开的以视频形式进行。

11.学生管理。学生入校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学生缺勤、请假记录,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填写健康卡,不允许体温异常或身体不适的学生带病上学。教育学生在校内外尽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最大限度避免感染,咳嗽、打喷嚏注意曲肘或用纸巾遮掩口鼻。

12.家校管理。做好家校沟通,提示家长,学生报到时,家长需要和学生一同签署相关承诺书,体温高于37.3℃的学生,暂不能进入校园。在疫情未彻底解除前严禁学生到“小餐桌”“午托班”就餐。鼓励家长根据自身条件为孩子准备一定数量的口罩等防护用品。上下学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由家长接送。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往返时,须全程戴口罩,建议途中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与车内人员、物品直接接触,共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推荐访问: 工作方案 中小学 疫情 防控 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