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2022-05-16 16:25:03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主要从大量阅读与之相关的新闻“课外读物”,以人物活动、事件为中心来讲述新闻史的来龙去脉,要注意运用叙事策略等几方面,来讲述如何学习外国新闻事业史,旨在对教与学有所益处。

关键词:外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学方法;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1-0168-02

《外国新闻事业史》(以下简称外新史)不同于《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它的内容庞杂、资料繁多,掌握各个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着实不太容易。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它也是非常头痛。尤其对于民考民、民考汉的学生来讲,更是难上加难(他们要克服的是在学习中不使用母语的障碍,能够对汉语运用自如)。笔者在从事了几年的新闻史教学中,有了几点思考,旨在对教与学有所益处。

一、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为教与学好外新史做好铺垫

这里的“课外读物”是与课程有关的书籍及资料,教师与学生都需要。教师需要阅读大量书籍资料进行备课,提升自身素质。对于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参考书目。

1.读一些史书,即中国史书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史书。英国人史蒂芬·斯宾说:“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中国古人曾巩在《南齐书序》中也说:“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新闻事件的产生、一个新闻人物的影响、一个报纸的出现,都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来了解和把握。 如“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报业为何发展得很快,《泰晤士报》为何成为世界报业的典范?原因非常多,需要从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英国在当时政治上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基本稳定下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工业革命很早到来,经济发展很快,教育得到普及等,这些因素促进了英国报业的发展。如果不读英国的历史,单凭新闻史的教材,很难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中国历史是一定要掌握的,了解别人之前先充分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母语的学生一般来讲对中国历史甚至对世界史掌握尚可,使用其他语言的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弱一些,所以督促他们学习历史。多读《中国通史》《世界历史》(包括中国学者、外国学者所写的著作,这样可以开拓所学者的眼界与思维)等书籍,看一些有关联的历史纪录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以国家为专题讲授,在讲授每一个国家新闻事业的时候,先花约2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这个国家的简史,尤其是出现新闻业以来的历史,深入读过历史,并对这个国家的历史非常了解的同学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从而引发其回忆及思考,再阐述下面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还可再读一些人物历史传记,如《普利策传》,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人物提出的新闻思想与办报活动。

2.读一些与新闻传播学专业有关的书籍。新闻史课程主要开在大一,其它专业课开得比较少,学生对本专业知之甚少。学生对许多专业术语、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不太清楚,教师在讲授新闻史时还得花费一定的时间来介绍,这会对教学进度有影响。因此这项工作学生可自学完成,提前阅读其他专业书籍以补充和完善其知识体系。阅读《新闻理论》,可了解“新闻”的定义,什么是“政治家办报”,报纸的“耳目喉舌”功能等理论知识;阅读《新闻伦理与法规》,了解中国的有关新闻的法规,与外国做一个对比等,这样在课堂上,教师一点到,学生会很容易领会。

二、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事件为中心来讲述新闻史的来龙去脉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新闻人物对新闻史发展起到了阻碍或推动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人物的办报思想和方法,吸取其经验教训,促进学生对一些新闻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在封建时代,封建官报中主要围绕两类人来讲:封建统治者和追求新闻自由(主要是出版自由)的人。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对一个朝代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意志一般凌驾于法律之上。一个时代新闻业的发展不但取决于这个时代经济的发展状况,还要取决于统治者采取怎样的新闻政策及其措施实行之后所带来的传播效果。例如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事业在沙皇时代几经起伏,在陈力丹、王辰瑶著的《外国新闻事业史》中,这样叙述沙皇时代的新闻事业,即“在沙皇‘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的俄罗斯新闻传播业。[1]”追求新闻自由的人,如英国的弥尔顿。他为了追求离婚自由,未经许可出版了两本关于离婚的小册子,遭到国会质询,愤而发表长篇演说,系统阐述出版自由思想(后来演说编成小册子《论出版自由》,对欧洲社会影响颇大)。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有影响的新闻人物非常多,有著名的记者、编辑、社长等。如英国《泰晤士报》的当家人沃尔特第一、第二,在《泰晤士报》工作的著名的战地记者拉塞尔等;美国的前总统托马斯·杰佛逊(他所提倡的新闻自由思想)、创办《太阳报》的本杰明·戴、黄色新闻时代的普利策等,这些人物对西方新闻业的发展都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沃尔特第二提出了“独立于党派之外”的办报主张和方针,影响了一代的英国商业报刊。沃尔特第二慧眼识英雄,任用了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德莱恩两大主编,使《泰晤士报》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权威报纸”和“世界第一报纸”。新闻史上的一些大事件对历史进程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例如美国1733年的“曾格案件”(或称“曾格事件”)。此事件虽不太大,却是美国新闻出版自由观念的滥觞。讲到它时,要将其前因后果讲清楚,领会美国新闻界对这件事的看重,对新闻出版自由的珍视。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掏粪运动”,有力地制止了社会腐败的蔓延滋生,促进了美国社会的改良,使美国躲过了一场重大社会危机。不仅要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对美国报业的影响,还要认识到其中一些关键人物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给人的启示。还有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学习时要分析它产生的背景、特征、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客观进行评价,可以联系当前中国的一些都市报出现的“黄色倾向”进行阐释,可以找一两份比较熟悉的都市报进行分析,从而思考如何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教训,学生甚至可用论文的形式进行分析。

史学的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和职业理想,对人生做一个较好的职业规划。

三、在运用讲述法同时,要注意叙事策略,增进学生兴趣

设置一些课堂小环节,活跃课堂气氛,以取得好的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对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具体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1]。教师可在课堂上适当地设置一些小环节,使学生易于接受,引发其思考,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1.讲述历史上的今天,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在每次课前回顾复习过前面所讲的内容之后,可设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讲述历史上的今天的几个大事件。比如说这次课的时间是12月5日,在这节课上教师布置12月12日(下次课)的历史上今天的世界的大事。让几个同学在课下去查询资料,提前做准备,如果有条件可做成课件形式,再辅之以视频,这样在讲课时,就比较直观形象,印象更深刻。讲述历史上的今天有助于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以史为鉴,不要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历史已经过去,对当今毫无影响。

2.结合当今媒体讲述当前新闻大事件,从“历史”回到“当下”。方法方式与讲述历史上的今天相同。讲述目的是了解当下新闻业发展的情况,历史传统对当今有何影响,当今媒体是从哪些角度、方式来报道新闻事件,以古今结合来了解“当下”,来思考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与新闻界之间的关系。

3.点面结合,注重细节的阐述。要在短短五十几个课时将整个世界新闻事业史,包括每个国家讲得非常之详细,这是很有难度的事,所以用概述的方法讲世界或一个国家新闻业的整体情况,即面上的基本情况,放眼世界,全局在胸,旨在引导学生去探寻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规律。所谓“点”,就是比较重要的典型事例,这方面详细地讲,注意细节的阐述,引导学生来把握细节,从而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比如在谈到法国大革命之后报业发展情况时,讲到曾当过拿破仑的御用报纸《箴言报》没有报格时,可用它的当拿破仑的军队向首都推进时的一系列新闻报道来说明:“第一天《吃人肉的人出穴了》;第二天《科西嘉吃小孩的妖魔突然抵达胡安湾》;第三天《老虎到达盖普》;第四天《魔鬼在格勒诺布尔过夜》;第五天《暴君经过里昂》;第六天《篡权者离首都还有60公里》;第七天《波拿巴取得长足进展,但还没有进入巴黎》;第八天《拿破仑明天将抵我城门之下》;第九天《皇帝到达枫丹白露》;第十天《皇帝陛下在他忠诚的子民簇拥下进入杜伊勒里宫》。[2]”在短短的几天之内,《箴言报》对拿破仑复辟的新闻报道的题目发生了戏剧化的变化,由此可见,这样的报纸有何报格可言,这对学生甚至新闻工作者有较大的教育意义,从反面来告诉工作者坚守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何在。

4.采用分组讨论时,打破“沉默螺旋”状态。上课可采取分组讨论、混合讨论(应将讨论题目提前发给学生,让其有所准备)的方式。讨论时杜绝“一言堂”,警惕“沉默的螺旋”上演。“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于20世纪70年代在《传播学刊》中提出的一种描述舆论形成的理论假设,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此理论假设反映的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学生讨论时教师可采取启发诱导方式,也可讲出自己的观点,但切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就如江苏省扬州中学的王雄老师所说:“如果一国公民只会背诵现成的答案,或者只会单向性思维,那么这一国的公民绝对不可能质疑政府不当的政策,也不可能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提出良善的建议,当然,也肯定会缺乏创新精神。[3]”学生讨论时应各抒己见,越激烈越好。教师或学生在做总结发言时,也不能轻易下结论。

学习外国新闻事业史,不仅是要掌握各个国家新闻业发展的轨迹,熟悉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媒介、重要的相关新闻人物等,还要提升培养教师及学生的理论分析、判断等能力,这对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进行新闻实践也大有裨益。为了做到这些方面,新闻史教学的改革和方法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王辰瑶.外国新闻事业史传播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法)让-诺埃尔·让纳内著.段慧敏译.西方媒介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中国历史教学反思 学生在标准答案中丧失创新[EB/OL]. ttp:///edu/2012/09-05/4159930.shtml.

[责任编辑:艾涓]

推荐访问: 探析 教学方法 外国 事业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