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构建

2022-05-16 10:10:03 | 浏览次数: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认为应依据处理好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注重课程内容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改进教学手段等原则对该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开设综合实验、强化和拓宽实习内容、完善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基地设施、以科研项目带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改革教学管理模式等。

[关键词]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丽(1981- ),女,天津人,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徐海龙(1980- ),男,辽宁北票人,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生物学与评估;白东清(1970- ),女,河北唐山人,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水产饲料营养饲料学和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教改项目“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课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项目编号:11-A-4)和2012年度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官产学研用人才培养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07-09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6-0089-02

我国海洋产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海洋渔业,据统计我国海洋渔业占整个海洋产业的54%,可以说,海洋渔业在海洋产业,以至国民经济中都占据重要位置,而且这一重要地位正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崛起而不断攀升。长期以来由于各国对海洋资源的自由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过度开采等生态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严峻的形式已经迫使各国必须结束传统的海洋发展理念,转而通过协商和沟通,形成联合化、规范化的开发模式,以保证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也随着人们的开发和干预而不断恶化,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未来世界各国海洋产业必将朝着规范化、可持续化、生态化发展。在此发展趋势之下必将催生海洋农牧化渔业,例如海洋增养殖产业,再就是海洋渔业产业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朗和规范①。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目录,它在原来海洋渔业专业和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和调整了教育教学资源,既有创新也有保留。自学科改革以来,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调整,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分析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的,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充分参考了教育教学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当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养成,使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提升社会工作中必需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全面协调发展。从国外海洋产业发达国家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发展是他们的主要经验而且也是未来人才建设的大趋势②。这是我国的海洋渔业专业应当借鉴的宝贵经验,我国在海洋渔业教育方面过于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不符合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困扰着该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从近几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从事着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对126人名毕业生的调查中,从事水产行业的人数共53人,占到了42%,其余的依次是行政管理部门25人,占比20%;从事营销的10人,占比8%;航运部门有7人,占比5.5%;还有31人从事其他行业,占比24.6%。从中可以看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涉及面比较广,充分落实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教育教学目标③。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应当“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在实际教学中,课程设置应当覆盖原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相同的专业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及时吸收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趋势,调整方向,充实内容。

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原则

1.处理好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的关系。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应当在如下原则指导下开展,一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三是突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形式上应当建设规范的教学模块与系统的课群,二者有机结合,相互照应,教学层次递进明显,有条不紊。模块教学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基本特点,共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相关课、人文社科管理课和实践教学六大模块。公共基础课是作为高等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而设置的课程,该课程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能力等,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不仅对于学生将来在专业内发展极为重要,而且对于他们从事任何行业都具有重要作用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专业基础课模块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才专业性建设的关键领域,它主要是为了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领域内的工作能力而设置的,具体内容包括海洋科学、应用技术基础、海洋生物学和海洋渔业管理等。专业课包括水产捕捞学、渔业资源、海洋环境学及渔业管理等课群。专业相关课主要是为了拓展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设置必要的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组合是影响课程质量的一个潜在因素,不断优化这种组合是提高课程质量的一项有力举措。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性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课程组合来体现这种融合性既是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科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在保留经典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科前沿理论成果的引入,并结合教学模块设置合理的整合课程资源,建立高效简洁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内部应当突出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融合应当是有机的融合,科学的融合,联系性较强的知识学习过程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学时,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高效。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中,实物教学、模型演示、课堂讨论、学生自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应当引入课堂,一改以往单纯的理论讲解的单一模式。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下建立起来。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正常发展还应当完善教学中的知识联系。例如在讲解渔具分类时,可以考虑现场教学,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环境中的状况,这样能够使得相关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比较深的印象。

4.改进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课件的引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进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CAI课件的研发丰富了教育教学技术。为此,在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中应当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设计开发相关的CAI课件。课件形式可与计算机专业教师共同设计,内容上由海洋渔业科技教师自行研究制订。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加强,通过改革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尽可能使他们置身于实际的工作环境当中,市场环境下的人才竞争,主要方向是实际能力的竞争,为此应当通过以下环节的教学改革顺应这种需求。

1.开设综合实验课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中一些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仅凭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知识结构需求。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接触实践和体验真实工作场景的设施和机会,也就是开设综合实验课程。开设综合实验课程的前提是设计一个具有较强可行性和科学性的综合实验方案,还要通过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对外争取校企合作的机会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该环节能够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继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对实习内容进行强化和拓宽。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应用性,这也就决定了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此应当在专业的实习设计方案中拓宽和强化实习内容。实习内容应当涉及捕捞生产技术、渔业资源调查和渔政监督管理内容。具体来说,通过实习学生应当达到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克服晕船,二是能适应实习生活,三是能锻炼相关技能。因此,实习的目的除了加强专业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训练外,还应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实习渔船都是270马力的机帆船,这种渔船条件较差,生活不便,学生难免有惧怕心理,可能对以后再从事该行业工作不利。为此,在实习结束以后应当组织他们到条件好的大型中层拖网渔船参观,增加他们对工作的信心。

3.完善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基地设施。天津农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水产生态与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市品牌专业三个平台,建立了高效的校企合作渠道,官产学研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协商共建,有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学校成熟的实习基地。同时,实验室设备也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因为海洋渔业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实验室设备应当尽量接近于社会正常水平,设备陈旧对学生将来适应工作环境不利。

4.以科研项目带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系统梳理四年来理论上的所学,并且根据这些知识储备,以及相关的实践锻炼能够对某一现实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解决。在此过程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被挖掘和培养起来。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首先应当在选题方面严格把关,破除以往那种以教师自选课题来设定毕业论文题目的现象,而应当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作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参考范围,内容可涉及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的方方面面。

5.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校企合作是学生实习环节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的质量很大程度是看学生进入企业后实习的质量。主要包括专业是否对口,管理是否规范,总而言之,学生在实习中应当将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应用起来,以达到理论服务于实践的作用。为此学校与企业应当深化合作,不断触及具体的环节,相关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和实习中遇到的困难,使教学课堂延伸到企业。

6.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在目前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管理中,大一至大三年级不分方向,大四专业方向的确定根据专业课选修以及毕业论文方向。这种“3+1”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保障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锻炼,经过三年的学习,在大四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自行确定方向,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注释]

①刘宝林,周东生.海洋科学专业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 25.

②孔德星,许柳雄,杨红.中日海洋渔业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对照与借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

③季高华.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 40.

④唐梦雪,谭春兰.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3):37.

推荐访问: 渔业 改革创新 构建 海洋 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