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边境水域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带建设的思考

2022-05-16 09:30:03 | 浏览次数:

鸡西域内边境水域有中外知名的兴凯湖、乌苏里江等自然水域长达497公里,盛产鱼类有近百种,其中经济鱼类60余种,特产名贵鱼类20余种,特别是兴凯湖大白鱼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也是我市地方知名品牌。兴凯湖、乌苏里江等自然水域是我省特色、绿色水产品主产区之一。

鸡西渔业历史悠久,建国前渔业生产单一,以捕捞业为主,从业人员主要是沿江、沿湖所居住的赫哲人。在计划经济时期集体分配体制下的渔业生产发展缓慢,我市渔业一直处于养殖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方式粗放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在市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驯化养鱼、综合养鱼、休闲渔业有了较快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是渔业发展较快时期,由粗放养殖方式向精养方式转变,渔业产量、产值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市开始实施科技兴渔,加快渔业养殖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实施渔业“四项”工程,重点开发地方特种名贵鱼类的人工繁育。市水产研究所先后承担十几项渔业试验示范科研课题,其中兴凯湖大白鱼人工繁育经四年的艰苦努力获得成功,并被省科技厅列为省级区域重大推广项目。同时,还先后从广东肇庆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寒地池塘淡化养殖试验,从辽宁海城引进观赏鱼进行池塘养殖繁育实验等,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目前全市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已达41.5万亩,其中兴凯湖大白鱼推广面积19.5万亩,河蟹养殖面积10万亩,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4个、省级10个。

当前,渔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制约因素也逐渐显现。

一是渔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设备陈旧。全市精养池塘40%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塘底淤积,有害微生物富集严重,使养殖水体病害频发。

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生产单位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给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等现代生产方式的实施带来诸多困难。

三是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由于穆棱河水质污染严重,沿河两岸约4万亩池塘养殖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尤其严峻。

四是边境水域边线长、渔点多,特别是“三无”黑船私捕滥捞现象时有发生,渔业矛盾比较突出。

对此,应认真研究分析,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我市渔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看,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潜力很大,辖域内宜渔水域总面积302万亩,可利用养鱼面积72万亩,现已利用养殖面积56万亩,占可利用养殖面积的77%;边境自然水域有特种名贵鱼类20余种,这些名贵鱼类可作为种质资源进行人工开发繁育。我市现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25人,水产科研单位一个,国家级渔业原种场2处,苗种年产能力2000万尾。为加快推进边境水域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带建设,我们组织了渔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我市边境水域渔业资源丰富,对产值大、效益高的特种名贵鱼类应尽快开发利用,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快调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战略,统筹规划,把沿江、沿湖发展为特色渔区,用典型引路,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抓一户带一片,有计划地向规模化、档次化、产业化发展。为培育发展边境水域特色渔业产业,作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首先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一、实施科技兴渔发展战略,扩大名特优养殖规模

一是充分利用20余万亩水库、湖泊等大中型水面发展特种名贵鱼类的人工养殖,如兴凯湖大白鱼、黑龙江野鲤、河蟹等。二是打破四大家鱼传统养殖方式,利用8万亩精养池塘进行精养或高密度套养名优新品种,如黄颡、彭泽鲫、鳜鱼、哲罗鱼、怀头鲶、松浦镜鲤等。三是利用边境自然水域开展网箱特色养殖。四是加快发展休闲渔业。利用边境自然水域的独特优势,将垂钓、餐饮、娱乐、旅游等向精品化发展。全市游钓点将发展到950个,垂钓面积达10万亩,可增加渔业就业人员1900人。

二、强化渔业良种基地建设

苗种繁育体系是渔业的基础,也是渔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我市边境自然水域特种名贵鱼类多达20几种,如兴凯湖大白鱼、鳌花、黄颡、哲罗、狗鱼等。这些名贵鱼类市场价格昂贵,可作为种质资源进行人工繁育开发利用。为此,需加大投入,对水产科研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科研设施配套改造,积极实施渔业良种产业化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加快推进地方特种名贵鱼类苗种繁育,培育发展地域优势特色渔业产业链条。

三、加强边境自然水域渔业资源及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

保护涵养渔业资源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边境自然水域捕捞作业强度过大,特别是私捕滥捞时有发生,造成一些特种名贵鱼类已处于濒危状态,特别是素有鱼米之乡的兴凯湖自然水域渔业资源遭到掠夺性破坏,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保护渔业资源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

一是重点打击边境自然水域“三无”黑船的私捕滥捞,控制捕捞作业强度。目前,兴凯湖水域合法作业船196只,捕捞作业强度过大,为有效保护涵养渔业资源,每年自然减员船只不再增加补充,减一个少一个。

二是加强边境自然水域水产种质资源及生存环境的保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要求,在乌苏里江、兴凯湖等自然水域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申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兴凯湖水域划定保护核心区,从临湖村至长林村20平方公里面积作为特种名贵鱼类生长繁育场区域核心区加以重点保护。

三是在边境自然水域建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放流站的建设有利于对水域某些生物种群,特别是濒危物种进行生物量调查与检测,每年要在边境自然水域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投放优质苗种200万尾以上,对恢复和保护水生生物种群数量,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四、充分发挥渔业科技推广体系作用

积极调动渔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开展渔业试验、示范科研课题,筛选一批技术成熟、覆盖面广、转化力强,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并参与渔业监督管理,包括水产种苗质量检验、水产病害防疫及预测预报、渔需物资质量监督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积极开展“亲民助渔”帮扶活动和渔业技术培训,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

五、充分发挥渔业专业合作社的有生力量

目前,全市养鱼户3372户,渔业劳动力9193人,渔业人口14400人。渔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调整新型渔业生产关系的重要载体,组织性和互助性强,对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促进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影响力,实现资金、技术、信息共享,保障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六、发挥渔业综合优势,拉动边境水域旅游业的发展

边境水域渔业综合效益潜力很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渔业由养鱼、卖鱼向多领域扩展,实施高效渔业,加快现代渔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名优水产品深加工,打造地方品牌建设,增加绿色、无公害标识水产品精包装,以品牌建设促进渔民增收,向生态渔业产业新格局方向发展。虎林水产总站利用乌苏里江支流南岛湖水域面积1200亩进行招商引资,已到位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生态渔业园区。自然风景秀丽,是边境水域一大亮点,也是边境水域旅游业的拓展,通过深入挖掘边境水域渔业文化内涵,宣传扩大边境水域渔业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推荐访问: 水域 边境 加快推进 水产养殖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