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生物渔肥应用技术

2022-05-15 16:35:05 |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生物渔肥是一种营养全面、配比均衡、应用方便、高效无残留的水产专用肥,作为新一代渔用肥料,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应用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南方省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物渔肥应用效果优于有机肥和无机肥,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水体饵料生物量(主要是浮游生物量),增加鱼产量,还可有效改善水质,防治鱼类病害。近些年,北方地区也开始应用生物渔肥,并已见成效。以下介绍北方地区池塘苗种培育、池塘成鱼养殖和湖泊(水库)增殖应用生物渔肥的方法。

一、池塘苗种培育

(一)鱼苗培育

目前,我国鱼苗培育(也称发塘)方式多采取粪肥肥水,鱼苗下塘后泼洒豆浆的方法,但这种方式易恶化水质,鱼苗发病率较高,影响成活率。用生物渔肥替代豆浆和粪肥培育鱼苗,鱼苗规格整齐、成活率高、体质好,成本低,同时还可大大降低生产劳动强度。

1、基肥

在北方地区,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中旬,池塘水温稳定在16℃以上时鱼苗下塘。鱼苗最好在浮游生物高峰期下塘,有助于提高鱼苗成活率。鱼苗下塘适口饵料生物为轮虫,枝角类。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20~30万尾/亩。在鱼苗放养前一周左右,施足基肥培养饵料生物,新池塘用量为4.0kg/亩,老池塘用量为3kg/亩。不同水温条件下,施基肥后浮游动物达到高峰期所需时间及浮游生物种类见表1。根据水温,可以确定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期的时间。

表1 不同水温条件下施基肥后浮游动物达到高峰期时间及种类

2、追肥

鱼苗培育整个过程中,需追肥三次,可根据池塘水体中饵料生物量决定不泼或少泼豆浆,鱼苗培育后期如有必要用黄豆辅助肥水,干黄豆用量为每天1~1.5kg/亩。经过15至18d培育,鱼苗可达到2~2.5cm的出池规格。生物渔肥追肥时间及用量见表2

鱼种培育的第一阶段是指从规格2~2.5cm夏花鱼种入池培育到长到5~6cm,开口摄食1.0mm饵料阶段,约需12~15d。夏花入池前10d左右,施入生物渔肥,作为基肥培育饵料生物(大型枝角类),然后再施追肥2次,具体施肥时间及用量如下表3。用生物渔肥培育的鱼种规格整齐,成活率高,体质好,病害少,上料台吃食集中。

2、第二阶段

鱼种培育的第二阶段是指鱼种开始摄食颗粒饲料到秋季出池阶段。该阶段施肥主要目地为滤食性鱼类提供饵料,为吃食性鱼类提供部分饵料,同时辅助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每10d左右施一次生物渔肥,每月施肥量见表4。表中数据仅供参考,其具体用量应根据池塘水质的肥廋适当增减。该阶段肥料系数为0.3~0.4。

三、湖泊(水库)增殖

湖泊、水库施生物渔肥的主要目的与池塘成鱼养殖相同。

1、施肥原则

(1)根据主养种类确施肥量:主养鲢、鳙鱼,适当增加施肥量,透明度宜稳定在25~30cm;主养鲤鱼,透明度宜在30cm左右;主养草鱼,施肥量不宜过多,透明度宜在35cm左右。

(2)根据季节和天气调整施肥量:5月中旬至6月初,水温较低,吃食量较少,可适当减少施肥量;6月中旬至9月中旬,应适当加大施肥量,9月下旬后,天气转凉,水质变淡,可酌情减少施肥量或者不施。

2、施肥方法

推荐访问: 应用技术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