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切口暴露疗法的应用与护理

2022-05-15 15:25:03 | 浏览次数:

术后切开暴露疗法因简单、实用、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许多医生应用。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外科手术患者60例采用暴露疗法,I类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II类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6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年龄15~58岁;男44例,女16例;普外科手术26例,整形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6例;I类切口46例,II类切口14例。

方法手术后第2天第1次换药后去掉敷料,应用5%PVP-I消毒切口及其周围皮肤,消毒后不再用敷料覆盖和换药,直到切口愈合拆线。

2 结果

I类切口46例全部I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II类切口14例,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后II期愈合。

3 护理

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术后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抗感染能力低下,要调动患者自身积极性, 鼓励患者食用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提高患者免疫力。

做好心理护理:术后采用切口暴露疗法对许多患者来说难以接受,担心切口感染,针对患者心理特点,给予细心合理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不敢下地活动,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说明早期活动能够促进切口周围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的道理,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

保持室内空气净化及环境卫生:空气中的细菌附着于尘埃中,落在切口上能够引起切口感染,因而要保持空气清洁流通,每天用1∶500的84消毒液擦拭地面及床头桌柜,病室内每天定时用紫外线灯照射2次,1 h/次。患者出院后要做好终末消毒,建立合理的陪探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陪护及人员流动。

合理应用抗生素:常规给予小剂量、短疗程预防用药,用药视病情而定,预防性用药一般不超过3 d。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因青霉素为细菌繁殖期杀菌药,只在细菌处于繁殖状态时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低浓度长时间给药,可使细菌由繁殖期转入静止期,降低药物杀菌力。采用间歇冲击疗法[1],短时间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它们具有青霉素类的属性,抗菌谱广,过敏反应少。需联合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掌握用药中的协同、相加、无关、拮抗等效果[2],尽量留取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避免产生新的耐药菌株。

注意观察病情:每天观察切口2次,注意切口有无渗出红肿情况,对切口有轻度渗出或缝线反应者,每天可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30 min,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切口干燥,利于组织的修复。

4 讨论

术后切口I期愈合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期望的。切口感染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细菌的沾染,另一方面是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的相对不足。与疾病、创伤、免疫系统相关。近来许多医院采用术后切口暴露法,其原理是术后2~3 d切口处血浆纤维蛋白凝固填塞创腔并使创缘切口粘着闭合[3]。此时去掉敷料暴露切口。可使创面干燥,尤其是在炎热夏季,暴露伤口减少细菌繁殖,利于切口愈合。

切口暴露疗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只要做到空气净化,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争取患者的理解与合作,暴露疗法切口感染率并不比传统包扎疗法高。而且切口暴露便于观察病情及护理,节省大量敷料及繁琐的换药工作,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高德彰.外科护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3-6.

[2] 李桂蕊,李世俊.内科病最新治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7:372-374.

[3] 郑秀华.临床使用抗生素的调查分析.山西护理杂志,1997,11(4):147-148.

推荐访问: 切口 术后 疗法 暴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