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自身防护

2022-04-05 11:12:04 | 浏览次数:

关键词 病房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自我防护

病房护士作为医疗服务的特殊专业队伍,决定了他们在从事本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机生命。这类职业暴露,包括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等,在世界各地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所患疾病中,传染病是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2005年开始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自我防护培训,取得很好效果,2005年前的每个月职业暴露率1%,降到现在的每年职业暴露率0.5%。

讨 论

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比普通人群高2~3倍。更精确的数据来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美国医疗机构疾病监测的统计结果:经皮暴露的艾滋病感染率0.3%,发生针刺伤后丙型肝炎的感染率2%,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6%~30%,这些看似不高的感染比例,如果乘以职业暴露的总数量,就会变成不忽视的数字。国内一项文献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来自23个城市229家医院19171名护士报告,81.37%的护士在过去的1年中至少发生1次利器刺伤。

“医护人员具有传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双重身份,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但保护了医护人员,更保护了广大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王焕强教授介绍,我国2003年的SARS疫情,充分显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那年我国内地累计报告SARS病例5329例,其中玉壶人员969例(18%),是SARS的第一高发人群。

职业暴露的范围,形成原因及危害程度

病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主要是医疗环境及其职业性质对医护人员所造成的危害,不论医院条件的好坏,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均存在,只不过轻重程度与防护措施得当与否密切相关。

物理和化学:刺伤:在临床上护士被污染针头刺伤其原因是护士工作中频繁接触污染的针头,而且收集和处理锐器的方法不妥;护士对污染的防范意识不强,容易被刺伤。

化学消毒剂:传染病房物品的消毒,排泄物的消毒都要用碘、甲醛、戊二醛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都存在不良影响,引起哮喘。职业性皮炎,机体免役力下降,有的还可导致细胞突变并且有累积效应。

紫外线、臭氧:紫外线易损伤皮肤和角膜,臭氧短时间接触便感觉胸闷,头晕。有效消毒剂量的臭氧量经过2小时才能完全解离。

传染病房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场所;有传染源,易感人群,其传播途径又及易形成,故传染病传播的要素都存在,HAV、HBV、BCV、HIV等血液传播疾病,结核等呼吸道传播疾病,还有消化道及接触性传染疾病。而传染病房护士又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感染传染病的机会也多。

防护措施

对已确诊的患者和凝似患者要采取同样的隔离措施加强防护,操作前检查自己双手有无破损,避免开放性伤口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洗手:应在接触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后,祛除手套即刻洗手,以及两次与患者接触之间洗手,平时注意手的保养,保持手部皮肤的完整,秋冬季节洗手后及时搽上护手霜。

鞋和手套:进入隔离病房时鞋要包住脚面,皮肤不要裸露在外,当预料要接触血液或体液,以及使用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护理器械时应戴防护手套,手套在使用后,接触无污染物品前以及护理下一个人前应脱去。

进入隔离病房时应戴口罩,如患者血液或体液不慎入皮肤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流水冲洗。

在有可能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操作和护理活动中应穿长袖,长裤隔离衣和隔离裤。

工作中应尽量避免针刺伤,刀割伤,玻璃锐器损伤,若不慎刺伤,应立即脱掉手套挤出少量血液,伤口用0.5%碘伏溶液消毒,更换手套,同时向上级主管报告伤情,做出相应处理,包括注射高价免于球蛋白等。被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还需及时抽血检查自己的血液,确定是否有抗体,必要时在3个月、6个月时随访。

被传染病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应焚烧处理,对不宜焚烧的物品用高效消毒剂消毒处理。传染病患者的生活垃圾也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特殊处理。

进行必要的病房环境的通风,必要的防护和消毒。

结 论

医疗环境,职业工作性质等各方面对医护人员的侵害,为了消除职业生涯中的诸多不利因会受素,更好为患者服务要求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做好自身防护。

推荐访问: 病房 医护人员 暴露 防护 职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