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庄面塑的“活性传承”

2022-05-15 13:55:03 | 浏览次数:

摘 要:郎庄面塑作为鲁西北地区的地域特色面塑代表,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丰富神秘的色彩,彰显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内涵,但是,在现代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风潮下,以及人们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导致这项齐鲁大地的民间艺术面临技艺流失的情况,郎庄面塑面临的活性传承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郎庄面塑、现状、未来、活性传承

一、郎庄面塑概述

(一)历史起源

郎庄面塑,俗称“面老虎”,亦称“面人”,起源于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这个村庄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几百年来,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做面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哪吒闹海”、“舞狮”以及老虎、金鱼、瓜果、花篮等,应有尽有。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美术馆鲍家虎研究员等专家多次来次考察、评估,对此技艺称赞有加,并给“面老虎”新的命名“郎庄面塑”,使这项古老的技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鲍家虎还赞其为“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2008年6月14日,郎庄面塑被国务院列入公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庄面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将人们美好和善良的愿望集于一身,成为人们心目中能够驱邪避灾的保护神和接福送子的吉祥物。

(二)制作技艺

面塑制作过程,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在案板上用剪刀、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它的造形简练夸张。面塑为半浮雕式,经过蒸熟“发胖”,显现出一种浑厚的造型美。着色也很大胆,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等原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再用少量的钴蓝和白粉点缀成花骨朵和小梅花,造成色相度的对比,使面塑色彩更加活泼跳动、绚丽多彩。

(三)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郎庄面塑已经逐渐失去了大众市场,却赢得了艺术家和学者的青睐。在参加世博会和博览会的时候,得到更多的是外国客人的青睐,很多游客愿意学习面塑的绘画和装饰方法,但购买的很少,没有足够支撑其发展的经济效益,导致年轻一代学习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多数外出求职,继而老艺人逐渐离世,剩下为数不多的传承人还在苦苦支撑,郎庄面塑的传承问题成了最大的难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消费需求有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传承人及其所做的产品无法进入主流市场体系等原因,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是作为郎庄面塑民间文化表象的民俗艺术面临着人亡艺绝的传承之哀。如何更好的传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承与保护

(一)传承与保护的方式

目前对郎庄面塑艺术的资料收集工作只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专业人员的缺少和资金的不足,收集工作的进行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民间艺术资料库对于郎庄面塑的保护却是至关重要的,系统的资料对于完善面塑艺术的形态和对面塑艺术进行理论研究都必不可少。而目前,面塑艺术的收集工作还主要是一些高校的民艺研究者和业余的民艺爱好者在进行,因此,政府应该着眼于未来,设立专门的郎庄面塑艺术整理、收集部门,为郎庄面塑艺术的普查、调查和鉴定工作培养后继人才。

(二)传承的困境

郎庄面塑的技艺和精髓不光要拯救和保护,更重要的是传承,郎庄面塑之类的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方式大多是一种师徒制的传授形式,在传授过程中,言传身教,艺诀流传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祖传的技艺大都在家庭或行业内流传作为成熟的技艺一般都有严密的传承制度和保密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这种家庭式的技艺传承方式面临着很尴尬的境域,由于民间艺术生存空间日渐萎缩,这种艰难的生存现状使郎庄面塑的传承性难以再续,但是,文化的发展又不能仅以民间艺术的自生自灭来决定其传承,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积极地作出应对,给民间艺术的传承开辟出一条路来。

三、活性传承

(一)手艺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民间艺术面临的传承的危机,是由于民间工艺未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不能吸引市场的大众消费者,当代最具购买力的团体是年轻人,由于时代的不同导致人们不同的文化底蕴,年轻人无法感受到郎庄面塑这项民间技艺的美。这就引发了关于“活性传承”的思考,什么是活性传承?是在保留郎庄面塑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结合现代审美的表达方式,使现代的年轻人发现其一定的用途以及学会欣赏这项传统民间艺术。

(二)工艺造型

出于从美的鉴赏角度,郎庄面塑这些民间工艺品,虽是经典,但是不進行活性传承,将不会成为永恒的美。现代人们不能从古时的角度去考虑这些工艺品的意义和用途,尤其是郎庄面塑的起源还带有一些迷信色彩,更是受到了科学和科技发达的冲击,在种种强烈的冲击下,国家对郎庄面塑以及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不能是死板复古的老方式传承,必须找到创新点,既不丢失传统技艺的韵味,又结合现代发展,才能促进郎庄面塑的流传,成为永恒的美。

四、结语

将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融入到民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参观者也能体会到面塑的真实性。这便是民间文化艺术郎庄面塑要进行的活性传承,不是死板复古的传承,而是使民间艺术经过灵活恰当的内容丰富和形式变换,延续有活力的民间艺术生命。成为大众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在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下,提升城市甚至国家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鲁汉.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民间面花[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2]徐潜,张克,崔博华.中国民间手工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

[3]郝苏民,马忠才.工艺:巧艺时遇[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4]鲍家虎.山东冠县郎庄面塑[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

[5]山东省博物馆.山东郎庄面老虎[J].山东传媒报,2009.

[6]贺军.郎庄面塑的文化内涵[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7(10).

推荐访问: 面塑 传承 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