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宗教建筑设计,,实现建筑与人的视觉交流

2022-05-13 15:20:05 | 浏览次数:

宗教建筑把具有深刻内涵的宗教文化赋予在了形式独特的建筑体上,于是宗教建筑就实现静化世人心灵、传承宗教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与人的视觉交流,笔者主要以教堂建筑为例,就材料在宗教建筑设计中的性格表达、把控光的收放和光的节奏,实现光与色彩的对话、由外入内从小细节上升到大空间三个方面论述了优化宗教建筑设计以实现建筑与人的视觉交流。

宗教建筑是一群有灵魂和深刻内涵的建筑体,是将其宗教文化和信仰赋予在创意独特的建筑体上,不同的宗教建筑可以利用其宗教空间来实现它独特的感召力。纵览中西方建筑史以及古代建筑史,那些独具特色的宗教建筑恰恰是当时宗教思想的真实写照。那怎样才能让建筑更好地表达出不同宗教思想、内涵和信仰,更好地实现宗教建筑与人的视觉交流呢?下面就以教堂建筑为例,简略地谈谈在宗教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优化和创新。

材料在宗教建筑设计中的性格表达

宗教建筑本身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宗教建筑本身能引发起强烈的情感,它是作为公众参与的空间建筑,从某种角度来说有助于建筑设计师在材料使用上匠心独运的发挥。如台中的救恩堂是利用材料来完成设计构想的最好实例。台中救恩堂所处台湾台中市,这座教堂的设计师出于另外一种考虑所以它的设计风格不同于其它的教堂,设计师希望在台中这个缺乏历史纹理的城市创造出一种自明性的强度,并通过这个建筑实现良好沟通的能力。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能单单地从以上两种美好的想象凭空虚构,他更多地要考虑到教会的本质,因为它是人神交会的一个场所。所以设计师以厚重、开放并以诺亚方舟为主体形式的预想为设计构架,建筑主要体量的第一层到第四层形成厚实的基座,清水混凝土的厚墙与造型上的切割与转折的搭配营造了岩石般的感觉;对于教堂建筑的外部设计,采用了混凝土和钛锡板两种材料,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柔美的对比。这种设计突出了合理的结构布局,加上一些细节的处理营造出强烈的宗教氛围。加长的玻璃雨篷把室外到室内的中介空间拉长,使人们随着行走距离的加长,沉淀俗世的心情;进入大厅,略显狭长的空间是素净的清水混凝土墙,用金属丝线拉拽做成雕刻一般,朴实的细节透露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

而对于北京龙山教堂,它则是通过材料的运用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到环境当中,从而增大室内与室外的强烈反差感。龙山教堂的空间格局依次可以分为主厅、前厅、广场和钟塔四个部分。高耸的十字架钟塔在进入小镇时抬头即可望见。广场是进入主体教堂的前奏,在从前厅进入主厅时,就会发现体量上鲜明的设计风格,这在空间设计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从教堂的基址可以看到远处西山蓝灰色的调子,建筑主体与钟塔外立面选用同样的玄武岩,这样的色调不失主体教堂的庄重和肃穆,并巧妙地将主体建筑融入到西山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恰似一幅美妙的宗教建筑风景画一般。与此同时,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还在岩片与岩片之间做了留缝,形成了外表面的肌理效果,还有利于建筑本身的通风。而对于内部的设计,设计师也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在主厅外的前厅使用了暖色砂岩饰面、包柱,对主厅屋顶设计采用了石膏板吊顶,墙壁白色涂料拉毛粉刷,在材料的色彩明度和冷暖上都与外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设计师的诸多设计心思运用材料的性格表露无疑。

把控光的收放和光的节奏,实现光与色彩的对接

“光之教堂”设计者、建筑大师安腾忠雄说:“光给予物体以自主,同时描绘它们之间的关联。”光是建筑的发声器官,也是建筑语言系统的载体,它实现了建筑与人之间的对话。早期对于宗教建筑设计中光线的处理相对简单很多,当时科技和材料还比较落后,这样造成了宗教建筑中光环境的设计不够丰富,但是这种光线的欠缺反而得到了另一方面的收获,因为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人们会对幽暗教堂环境中的光线产生崇拜和亲切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设计师们重视起光与宗教建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开始去发现建筑物构造的特点,然后通过建筑物本身的特性来把控光的方向、强度和形态,做到光的收放自如,真正地实现对光线设计的把握,最终达到光与色彩的对接,实现宗教建筑与人的交流。如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色表现是其尖券和肋拱扶壁。这种建筑结构为高大空间的开窗和采光模式提供了可能,作为哥特式教堂特有的视觉元素,其顶部的圆形玫瑰花窗可以捕捉到各种明暗的光束,在玻璃窗上绘制的彩色图案以及教堂内壁的绘画也在传达圣经故事里带出的福音。对于彩色玻璃的透明度运用也恰恰为圣经故事增加了几份神秘,利用玻璃的透光性来表达思想,光线在穿透玻璃强烈的色彩射入教堂以后更增加了教堂的神圣感、光明感和崇高感。

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因形体的趣味自由以及光线的巧妙设计闻名于世。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对采光墙面的设计,整面墙体上布满了不规则、宽窄大小不一的孔洞,靠近室外的一侧开口小,室内一侧开口大,设计师将自然光巧妙的引入室内,再透过教堂特有的彩色玻璃,使教堂室内产生了奇妙生动的光影效果,屋顶与墙面在光线的支撑下分离开来,通过强弱的结合演绎着光线的柔与力。这位建筑师通过独特的用心设计使得光线将神的住所和建筑浑然一体,通过运用光线来创造各种不同的条件,不同条件下的光线又营造出了不同的情境,光线在点线和面的交织中若隐若现、亦深亦浅、忽明忽暗。为了使人们能够在宗教建筑里感受到梦幻完美的天堂居处,建筑设计巧妙地安排了在不同时间下产生的光线效果,这样也正好迎合了人们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光线需求。简单的设计传达有力的思想,对于现代宗教建筑设计工作而言,要实现建筑与人的视觉交流同样离不开对光的“简单”控制力和“复杂”运用力的结合,这是在宗教建筑设计优化过程中随便抄袭不得的。

直到今天,设计师们在对宗教建筑进行设计创作时,依旧很注重光环境的渲染和色彩之间的配合,这种用心的设计实现了光与色彩的交流和对话。尽管现代建筑与早期的建筑相比风格相差甚远,但是光影设计和光影在宗教建筑中的作用确从不曾动摇过。为了突出宗教建筑之美实现建筑与人的视觉交流,还需要在对现代宗教建筑的采光和色彩上进行创新思考,让它们之间的对话可以将空间的纯粹性和完整性以及建筑的艺术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对于新型结构体系诞生和建筑材料发展的当代,也为宗教建筑优化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表达空间。所以在对宗教建筑设计的优化过程中,要借助于光与色彩的对话实现建筑与人的沟通和对话。

由外入内,从小细节上升到大空间

有生命的建筑总能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宗教建筑亦不例外,它可以将宗教文化思想传递给人们,人们也希望能够得到从宗教文化思想中释放出的巨大自由和巨大能量。从五世纪的拜占庭建筑到气势磅礴的罗马式教堂,之后的宗教建筑大多变成了有着修长立柱、高耸尖塔的哥特式建筑。通过宗教建筑设计的各种设计元素巧妙地向人们讲述着中世纪的城市文化,并将基督教的文化信仰代代相传至今。

社会文化不断地发展,建筑技术不断地超越,这些变化也在牵动着宗教建筑外部的形象发生着改观,但唯有一样不曾改变,那就是内部空间所引发的强大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确被一直延用到现在。诸如著名的矢状券是哥特式建筑的基本因素之一,建筑顶部呈现出的清晰建筑骨架结构,竖向的线条、层迭韵动的矢状尖券营造出高耸的内部空间,身处其中感觉似乎腾空,那种感受自是莫不可言,而建筑营造的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息也会充斥在宗教建筑内部的每一个角落里,让人仿佛真的置身于自己想象的意境中。因此宗教建筑的优化离不开由外部细节向内部大空间的升华和过渡,只有把握好从外部细节到内部大空间的过渡和转移才能更传神地塑造出宗教建筑设计的宗教灵魂。

通过对宗教建筑设计的优化以实现建筑与人进行视觉交流的目的。那么对于现代宗教建筑我们又有怎样新的认识和思考呢?纵观古代宗教建筑到现代宗教建筑的建筑发展,无论是中国宗教建筑还是外国宗教建筑都可以看到设计思潮对社会功能所产生的变化。所以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设计风格都将会对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地域产生影响。宗教建筑以它立体的表现形式来反映着历史的变迁过程。一个城市不论它是把宗教建筑仅仅用作社会功用,还是为了实现文化传承的功能,在宗教建筑设计中都会透着对宗教教义的符号和精神的一种传承[7]。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 李星丽(1978),女,博士,四川资中人,成都大学美术学院讲师,邮编:610106。

推荐访问: 与人 建筑设计 宗教 视觉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