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价格视角下中国国内市场整合水平测度

2022-05-12 10:50:03 | 浏览次数:

体会到对外贸易所产生的规模经济,从而把这种对外开放能带来一系列静态和动态利益的理念,运用于国内市场的对内开放(许统生等,2013)。在图1中,笔者也分别给出了东、中、西部地区1992-2011年按年平均的相对价格方差,三个地区相对价格波动的走势与全国十分相似,且与全国也较为同步,波峰和波谷基本在同一时点出现,这说明各地区的市场整合情况与全国的基本相同。

(二)各省区市场整合趋势分析

为了得到每一年各省区的相对价格方差,需要对每一年的435(406)个方差按省进行归集,计算每个省区该年与其他各省区方差的均值,由此可以得到30个省区在1992-2011年相对价格方差在每一年中的均值(重庆市只能得到其在1997-2011年的方差均值),这样便于对每一个省区20年的市场整合情况进行分析。30个省区20年的方差均值情况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各省区相对价格方差在1992-2011年间的走势与全国的走势基本相同,相对价格的波动幅度总体呈现出收窄趋势。2001年之前各省区相对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2001年之后波动幅度逐渐缩小,这也与全国的情况颇为相似。在波动幅度总体收窄的趋势下,北京、天津、山西、辽宁、江苏、重庆、四川、贵州这8个省区的相对价格波动情况较为剧烈,其他省区相对价格波动则相对较为平稳。

进一步计算30个省区在1992-2011年、1992-2001年、2002-2011年这3个时期中各省区相对价格方差的均值,并对其进行排序以揭示在不同时期各省区市场整合水平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及其变化情况,各省区在3个时期相对价格方差的均值及其排名情况如表1。

由表1可知,北京、天津、上海这三个直辖市的相对价格方差的均值在1992-2011年间是最大的,意味着这三个直辖市与全国其他省区的市场整合水平是最低的。辽宁、山东、江西这3个省份在20年间平均的相对价格方差最小,说明这几个省份的市场一体化水平是最高的。将1992-2011年分为1992-2001、2002-2011这两个十年来看,各省区在后一时期的市场整合程度较前一时间都有较大提高,但各省区提高的程度有所不同,提高较多的省区有:山东、吉林、安徽、河北、陕西、新疆、海南,这几个省份在后一时期的排名比前一时期均有较大提升,提高较少的省区有:江苏、山西、黑龙江、甘肃、重庆,这几个省区在后一时期的排名比前一时期均有较大下降。

观察表1,多少有点“令人吃惊”,不管是在1992-2011年,还是在1992-2001年,亦或是在2002-2011年,北京、天津和上海这几个直辖市的市场整合程度的排名都比较靠后,这是一个值得令人关注的现象。这几个直辖市的对外一体化水平通常都较高,由前述分析可知,较高的对外一体化水平对内部市场一体化是有促进作用的,为何这几个直辖市的国内市场整合水平的排名会靠后呢?肯定存在其他一些因素阻碍了这几个直辖市的市场与国内其他省区市场的融合。很可能是由于北京、天津和上海的直辖市地位,使得它们能够获得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为了最大限度地享有这些政策,不致使这些政策好处“外溢”,它们便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故而使其与国内其他省区的市场整合程度低。

四、结论

本文基于相对价格的视角研究了1992-2011年期间中国国内市场整合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1992-2011年,各省区间相对价格的波动幅度呈明显下降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市场整合水平是逐渐提高的,从市场整合的角度看,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了成功。

第二,将1992-2011年分为前后两个10年来看,在前一个10年中,相对价格的方差虽然有所下降,但波动幅度仍然较大,在后一个10年中,相对价格方差的波动幅度大为下降,且波动较为平稳,这说明市场整合进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第三,各省区相对价格方差在1992-2011年间的走势与全国的走势基本相同,相对价格的波动幅度总体呈现出收窄趋势,但不同省区的市场整合进程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特别是北京、天津、上海这三个直辖市的市场整合水平偏低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这也是笔者未来进一步研究国内市场整合时重点关注的问题。

推荐访问: 测度 国内市场 中国 视角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