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教学团队视角下的高校学科德育实效性研究

2022-05-11 12:55:02 | 浏览次数:

摘要: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讲话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教师是全员育人的重要力量,学科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育人宗旨自觉渗透到所有课程中,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关键词:学科德育;教学团队;实效性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讲话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强调“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地确立了“育人为本”的教育工作方针和“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指出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学科德育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学科德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学科德育的基本概念。二是学科德育与课程改革的关系。三是重点分析具体学科德育的现状及其特点,如何实现教学回归“育人”的本原。当前,关于学科德育研究,国内学者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

1、学科德育是学科教学应有之义。教学具有教育性,对学生的道德成长负责是教学的应有之义。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工具人、技术人、知识人或运动人,而是为了培养多方面整体发展的人,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学之为教学的内在规定性。专业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而不是教学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或装饰品,也不是教学能否达到的境界问题,课程教育与知识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1]。

2、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关系的定位与理解,批判了德育“渗透说”:学科德育的根本问题在于道德“外求”的思路,学科德育不应该成为关于“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或是“德育如何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问题,而是学科教学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问题。

3、学科德育具有专门德育所不具备之独特价值与优势。学科德育通过提高各学科对道德教育的关注,可以摆脱专门德育课程的知识灌输倾向,实现品德教育对于学校生活的整体覆盖。

纵观学科德育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上不断扩展深化,但仍存在理论范畴芜杂,缺乏验证性,影响了理论深度;研究方法上以质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的支撑,基础理论的建设还很薄弱。在学科德育内容的系统化、评价方式、影响学科德育的实效因素上都缺乏进一步探究。

二、高校学科德育的重要意义

1、专业教师是全员育人的核心力量,学科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的 “生命·实践”学派认为:教育通过“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实现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体现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质。专业课教师不仅承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任务,也承担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责任,有义务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求知的持久性和意志的坚韧性,发挥教书育人在全员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学科德育借助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之中, 具有与社会生活的亲缘性、形式上的非正規性、实践中的灵活性等多种特点。

3、目前部分专业课教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尚处于“零散、无意识”状态。由于高校的考核、经济化等因素, 多数专业课教师任教过程中, 侧重点放在科研、课题这些显性指标上, 而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这些隐形因素关注不够。教学过程中, 尤其在高校,学生还时常遇到课外时间找不到老师进行指导的窘境。学科德育以实践为灵魂,避免形式主义的实践取向,在大力推进学科德育的实践探索中,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深化对学科德育的研究,把握学科德育的实践规律性。

三、骨干教师教学团队视角下提升学科德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1、骨干教师教学团队职责进一步强化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推行本科学生全程导师制,着力落实教师弹性坐班制、坐班答疑制度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度,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团队激励计划中提出“应聘教师职务的人员应依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符合教师职务的基本任职条件。履行教师职务岗位职责,应既从事教学工作又从事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参与指导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和其他社会服务工作,参加各类培训”[2]。

在骨干教师团队中探索学科德育的有效模式,有助于更好发挥专业课教师全员育人的作用。借助弹性坐班制、坐班答疑制度和校内自习辅导制度的实行,将“零散、无意识”的思想引领转向“系统、主动”的人生指引。教学团队依据隐性学科德育作用规律,形成实践操作的制度规范,教学团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经验,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着力把对学科德育的研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出学科德育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具体学科范围,以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骨干教师教学团队的环境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德育方法的优化、评价方式这些问题进一步细化。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重点研究学科德育的特点、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德与智的和谐统一、学科德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张俊杰. 教学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科德育及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2]王婷婷. 学科德育从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始[J].思想理论教育,2012(5)下.

作者简介:

聂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专项课题《骨干教师教学团队视角下高校学科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成果。

推荐访问: 德育 视角 骨干教师 实效性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