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德育研究

2022-05-11 12:10:02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党中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针对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状况,对高校培养学生以德树人的根本培养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培养模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其教育效果低下、教育水平欠缺,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阐述,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除此之外,还就我国如何更好的开展德育培养工作、如何确立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为合理化的建议。与以往的德育工作不同,本文提倡建立、健全以兴趣为导向,并且对于高校学生有一定针对性,合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奖励机制。希望本文可以在今后的高校德育教育中,起到指导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学生;德育;培养

1 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的现状

1.1德育培养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

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人才,德育培养,更是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国家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视。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非常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并且,在教育大纲以及教学课程中,开设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和一些德育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中,关于德育的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在思想上对其有足够的重视。众所周知,在如今升学压力巨大的今天,众多学校把升学考试放在了教育的第一位,而对德育教育,有所欠缺,这就导致学生从小就忽略了德育的培养。然而,在大多数高校中,教师对于德育相关的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对于这些课程则是更加的不屑,这就导致了一大部分学生在上德语课程的过程中态度不端正,旷课、翘课、迟到、早退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高校的学生对其自身的德育培养亦不够重视。在高校学生中,其年龄普遍较大,绝大多数已经成年,高校方面认为其已经拥有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则对学生道德层面的教育标准降低,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甚至给学生灌输错误的道德准则。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德育培养比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加流于形式,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并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这位高校学生将来走出大学校门,走向社会,埋下了隐患。

1.2德育培养目的歪曲

作为导向型教育,德育培养只有在明确了其受众对象,才能确定其针对性,并且在最终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德育教育也绵延千年之久,在现阶段,我们仍是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为标准道德价值取向,来衡量众人德育水准。自古以来,所谓的善就是一切从他人出发,忽略自身的利益;而将自身利益看的非常重要则被视为不善,这是人之本性—欲望使然。高校在德育培养中,有别于世俗的道德评判标准,刻意压制人内心的欲望,从而做出利人的某些行为,这就与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相违背。

1.3德育培养的内容与现实社会脱节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内,虽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了各项与德育培养有关的活动,但是,在为期不长的活动结束后,其他形式的德育培养形式少之又少,基本上没有。而且这些活动基本上只流于形式,这对德育培养、道德宣传的力度不足以感染高校学生,也不会对高校学生的德育修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吸引力也非常之小。另一方面,从高校学生来讲,这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德育培养宣传,使得学生对道德的标准要求降低,也会被其徒有其表的高、空要求搞得晕头转向,不能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高校在学生的人生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德育培养课程,是学生正确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灯塔。然而,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高校学生和社会并不和从前一样脱节,而是紧密联系。现实世界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对于学校“假、大、空”的道德培养模式产生不屑。

2 我国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策略分析

2.1明确以德树人的根本培养目标

十八大已经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做出了明确的指导,以德树人,是党中央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各高校、各相关部门应当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任务,并且进口国家口号,以立德树人为总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全面发展”贯穿与高校和其他教学机构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且要有魄力突破一些体制的障碍和课程的制约,不顾一切,促进高校以德树人目标的实施。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改革:

(1)增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2)建立健全高校课程研发奖惩机制,大力推行德育课程的研发,促进各高校之间德育工作经验的交流;

(3)建立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加大德育工作督查和综合评价力度,以保证对德育工作的促进;

(4)促进高校学生实习工作的进行,使学生明确其自身行业并进一步了解同行业企业,进行本专业实训方面的德育培养,打造高素质、重德育的人才队伍;

(5)加强高校和学生家庭的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的德育、心里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6)相关部门、机构要加强配合,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2.2制定合理的德育培养方案

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当前德育培养现状不容乐观,不管是在高校内、还是高校外,各种德育教育都流于形式,并且与实际生活相脱离,造成了德育培育的效果和预计产生了巨大的差异。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在学生的与培养方面,应当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并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養目标。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多种传媒方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加强高校和现实社会的联系,为学生道德培养打造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从高校方面考虑,受众对象的心理特征也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德育培育方案,一定是得到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心育德,以德利心,双管齐下,促进高校学生形成更加完美的人格。

2.3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德育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在哪个阶段,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培养课程,作为解决长期以来德育教育过度的不切实际的重要手段,更需要广大高校学生的参与。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德育课程,可以加强德育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课程的设置要从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阶段、生活环境、性格脾气等多方面因素出发,打破传统的教育框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创新。从逻辑性的课程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加强学生和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能够提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形成更加完善、更加真实的道德观。并且,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积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将心理学在其中应用,竭尽全力使学生与老师成为关系平等的朋友,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德育教育。

2.4完善德育工作的奖惩制度

高校在建立德育培训队伍的过程中,制度的建设与队伍的建设同等重要。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德育培训队伍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重要影响。在传统教学中,高校对于德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将其视为教学任务,也由此导致了德育教育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素质低下。通过在高校内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培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奖惩机制中,最好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高校德育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对德育成绩突出的学生也要予以奖励。与此同时,各个高校还应针对自身的专业特征,制定具有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其次,奖惩制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理念,也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进行奖励,广大师生的参与是此项措施实施的基本保证。优秀的评价体系是不会抛离大众的。

参考文献

[1]高娃.发展、反思—高校道德教育问题的窥见[J].语文学刊,2012(2).

[2]王妙志.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王吟画.“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生德育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

推荐访问: 树人 德育 以德 高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