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Anthem中音频素材与声学乐器(打击乐)声部的交融

2022-05-10 18:55:03 | 浏览次数:

摘要:此曲是美国作曲家乔治刘易斯于2011-12年为“湿墨乐团”(Wet Ink)创作的一首赞美诗。其中套鼓和打击乐贯穿全曲,构成了基本骨架,与诙谐的人声,极具现代演奏风格的管弦乐队形成了这部作品最具个性特色的风格套路。其中的多个演奏片段,以部分不确定性的音调及类似人声的变调方式来模拟表现“诵唱形式”。乐谱中频繁出现的滑音演奏法(gliss)只是表示大致的音高范围,并且滑奏快慢也是相对的。人声的所有部分除了中音到高音区以外,基本都是用说唱方式表达而不是通过歌唱的形式。“B - m11 - 13”这种符号是表示数字模拟音频文件,它们在特定的部分出现。作品时长为11分18秒。

关键词:音乐;声学乐器;素材分析

一、作品段落结构

结构划分:这首长达11分18秒的乐曲,总计205小节;分为19个(A到S)乐段,为复杂的多段式结构。

乐曲的编制:长笛组(长笛、低音长笛、短笛)、小提琴;中音萨克斯管;钢琴,套鼓、小打(响板、音棒、沙锤、手鼓、棘轮、玩具喇叭、口哨、三角铁、铃)、电子采样声部(A-m1-5)若干。

二、作品音频素材分析

电子声部的材料可分为:电子声部的主要包括颗粒状的声音,线性的扁状声音以及类似pad的音效。具体可分为pad类、密集的颗粒状音效、流水声音效、模拟的打击乐音效以及环境音效。

电子声部材料的特点及作用:贯穿全曲、制造声向变化、补充空白频段;与段落不完全同步,有时交错出现;对乐段的结构划分有一定意义,在乐曲后部分重复使用了前段用过的音频,通过再现的方式让全曲完满收尾。

整个套鼓声部(包括打击乐声部)在演奏时很多部分都是遵循的爵士乐即兴的演奏套路,例如鼓刷的应用,Swing的运用等等。原声鼓使用的音色调制也是非常传统的爵士乐音色。军鼓低频厚重,中频温暖,鼓簧音色突出;嗵鼓温润音头较弱;底鼓音色闷且贬。原声鼓的选用基本决定了套鼓声部演奏的实际音效。

三、声学乐器声部特点

Drum set套鼓的运用

第一部分A:在第八小节的位置由套鼓声部在叮叮(Ride)上演奏双跳滚奏进入,演奏出淡入渐强的效果,逐渐加入底鼓(bassdrum),脚上运用了Silde Tecnhnique演奏两下连音,就是我们常说的搓锤的技巧,这种技法的特点就是第一下力度较弱,第二下力度较强,因此会产生弱强对比的律动,会产生一种推进的感觉。该声部在此处演奏自由,类似即兴的演奏。第十小节处套鼓声部开始变的复杂,依旧延续Ride密集的鼓点,依次加入了零星的军鼓点缀,在嗵鼓上穿插了一些Fill(加花),这样不仅在音量上推进音乐,而且可以产生一些声向(Pan)上的变化,由单调到丰富(声部体现表示 谱例),突出变化。套鼓声部一直没有使用规整节奏的加花(Rudiments),转而使用力度较轻且自由随性的快速单击,直到第一部分A的末尾(第十二小节处),从军鼓的演奏上开始才有渐强且规整的推进,这标志着即将进入一个有明显Groove(律动)的乐段。套鼓声部的演奏属于Solo时惯用的套路,只要达到稳定且密集的音效即可,既随性又不缺乏音乐性。

第二部分B:随着套鼓声部的军套鼓演奏出两下强力Flam(装饰音也叫叠音)演奏乐曲进入第二部分B段(第9小节)。从骨架打击乐来看,此部分套鼓声部基本上都跟随人声的律动,除偶尔加入一些Crash(吊镲)和底鼓与人声部分歌词Bee的卡重音外,基本都是在军鼓上密集小力度的单击和压奏,没有出现规整的Groove。

第三部分C:套鼓声部依然是延续第一部分的演奏手法为主,自由的散板,结尾也与第一部分结尾如出一辙。军鼓渐强然后Flam叠音进入第四个部分。

第五部分E:2分13秒左右乐曲进入到第五部分(第36至第40小节),到了这个乐段,乐曲的拍号由基本的4/4拍变成了3/4与4/4交替出现的混合拍子。十分有趣的一点是,套鼓声部在演奏时换成了Brush(鼓刷),并且军鼓在演奏了一些带有Swing(爵士乐中的一种演奏技法)韵味的Groove,摇摆不定,幽默诙谐。

第六部分F:套鼓声部在此部分扮演的角色很少,从听觉上只能感受到hihat(踩镲)的零星点缀,没有成片的Rudiments(节奏型);反倒是钢琴声部在低音区的铺底占有了套鼓声部的低音频段,充当了一把有音高的打击乐,这也是乐曲的一个亮点。乐段最后,套鼓声部在吊镲上演奏重音,人声声部演唱长音结束,常规的结束手法

第七部分G:结尾部分踩镲的运用起到了与人声过渡的作用,体现了颗粒感与线性的结合。

第九部分I:幽默诙谐的配器是第八部分的延续,并且爵士套鼓的律动开始凸显重音移位的手法运用较多。

第十一部分K:套鼓声部由第96小节标记Snare on进入,嗵鼓强力单击后接军鼓压奏,同样的标记Snare on压奏在第111小节推强演奏(p-ff)。整个套鼓声部在此部分充当音效声部,除在第115至117小节用镲片滚奏制造片状波浪音效外,其余部分均为拟声单击。

第十四部分N:套鼓声部在嗵鼓上solo过鼓推强进入。此部分带有明显Swing爵士意味的套鼓声部成为了主奏声部,在Ride与军鼓间演奏快速的九连音及Ghost Notes(魔鬼音),期间穿插了一些paradidle(复合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的Double Stroke(双跳)演奏使过鼓更加流畅自然,并在138小节的空白乐段在Ride上滚奏渐强推起一个小高潮。

第十五部分O:套鼓声部换成绵槌(mallets)演奏,在各类镲片上滚奏出渐强的长音效果。

第十九部分S:套鼓声部在195小节使用了筷子击打镲帽(cymbbell chopsticks)。

作者简介:艾其龙(1990-),男,汉族,湖北黄州人,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计算机音乐作曲。

推荐访问: 声部 声学 电子音乐 交融 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