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

2022-05-10 10:05:04 | 浏览次数:

清代檀香花鸟扇,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图/FOTOE

从古至今,扇子一直是人们在夏天驱暑纳凉时不可或缺的日常物品。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字记载上看,早在尧舜时期便出现了扇子。《说文解字》中说:“萐,萐莆,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萐莆叶便是最早制做扇子的材料之一。在人们使用竹子做扇骨之后,扇子便有了古代的称呼“箑”。另一位古代先贤舜,也被古人认为是制作扇子的始祖,晋朝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

扇子在古代的另一个名称叫做“翣”,多用鸟羽编成,也叫障扇或掌扇。《小尔雅·广服》云:“大扇谓之翣。”这种大扇子在古代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由奴仆执掌,为主人障风蔽日,以示权威。

战国晚期到两汉,扇子才开始真正流行起来。当时最常用的是一种叫做“便面”的扇子,用细竹篾制作,有些类似单扇门的形状。“便面”一词出现于《汉书·张敞传》,汉朝官员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两汉时期,便面的用途十分广泛,“上至帝王,下及奴仆烤肉,灶户熬盐,无例外地都使用它”。直到魏晋,“便面”才被“纨扇”代替。

“纨扇”又称为“团扇”“罗扇”,是丝织手工业发展的产物。西汉班婕妤在《怨歌行》中写道:“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被认为是“纨扇”较早的文字记载,而早期流传下来的纨扇图像则多见于魏晋时期。

魏晋名士用来象征身份地位的“麈尾扇”则显得比较另类(注:麈,在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当麈与群鹿同行时,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于是,魏晋时期的领袖群伦必定手执“麈尾”。魏晋六朝清谈家麈尾不离手,而且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梁简文帝将麈尾系在纨扇上,并作赋赞咏“麈尾扇”,以为“既可清暑,又可拂尘”。在北朝墓中的一个石棺上刻着梁鸿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画,画中的梁鸿便手执麈尾扇。可见在南北朝时期,麈尾扇依旧十分流行。

另一种使用起来很有风度的扇子是羽扇,用禽类的羽毛制成,通常为十羽或八羽,后来扇上还配以长柄。羽扇在汉末盛行于江东。谢灵运《晋书》称:“吴楚之士,喜用鹤翎扇。”三国时期,诸葛亮等谋士在运筹帷幄的同时,都会在手中执一把羽扇。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述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周公瑾雄姿英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隋唐时期,团扇逐渐取代麈尾扇、羽扇成为主流。唐代诗人刘禹锡作诗《团扇歌》:“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团扇的形状也从满月的圆形变得多样化,演变出海棠形、梅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唐诗云:“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团扇深受古代女性喜爱,也是女性寄托情感之物。

到了宋代,折扇从日本传入中国。据《宋史·日本国传》记载,宋代端拱年间日本进贡中国的礼单中,有蝙蝠扇两枚。蝙蝠扇就是早期的折扇。据说日本人受到蝙蝠双翼的启发而发明了折扇,日本明治时期编修的《古事类苑·服饰部二十六》记载道:“神功皇后三韩征伐时,见蝙蝠羽始作扇。”曾经出使日本的明代人郑舜功在《日本一鉴》中也记载:“倭初无扇,因见蝙蝠之形始作扇,称蝙蝠扇,宋端拱间曾进此。”折扇先是在宫中传开,并且逐渐传入民间,开始与团扇同时并存于世。

此后,中国民间的制扇工艺也变得越来越考究。《云麓漫钞》记载,宋代人们“用折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贵家或以象牙为骨,饰以金银”。元明两代扇骨多以竹制,取其柔韧的弹性,竹子也成为制作折扇扇骨的主要材料。此外,乌木、紫檀、红木、檀香木、玳瑁等也都可以用来制作扇骨。

扇面是折扇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引来众多文人在上面题字绘画。在扇面上题画并非折扇的专利,早在宋代之前便已有之。唐代《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这个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杨修给曹操画扇面,不小心将墨点滴于扇面之上。于是杨修巧妙地将墨点画成了一只苍蝇,从此便有了“误点成蝇”的故事。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也是题扇高手,并且用题扇来助人为乐。《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在浙江绍兴蕺山遇到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人,并在每把竹扇上各提了五个字。起初老妇人还很不高兴,王羲之便告诉老妇人:“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果然,王羲之题字的扇子卖到了一百文一把。

折扇在明代开始普遍流行,这一时期,文人题扇、画扇也成为一种时尚。唐伯虎、郑板桥、董其昌等人均是扇画大师。在明清画扇的影响下,近代的著名画家,如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人也都在扇面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自己墨宝。

扇子也被古代艺人作为道具使用。唐宋时便已经出现“歌扇”一词,杂剧艺人不分男女,腰间均插着一把扇子。元杂剧中扇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女角多用小画扇,大臣儒士帮闲多用中型扇,武臣大面黑头等则用白竹骨大扇”,最长的大扇可达二尺。明末戏剧家孔尚任更是以扇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成为中国传奇剧的典范之一。

推荐访问: 扇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