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地理的专业性再定位及其课程融合与发展初探

2022-05-09 09:05:02 |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群构建设想的提出,民航专业各个课程的融合、航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也随之提出。航空地理作为民航专业核心课程应该重新进行专业性再定位,将其真正融入到航空课程体系中去。尽管这种融合面临阻碍,但我们仍应从教师身份、课堂教学、课程实施等方面着手努力。

关键词:航空地理;专业性再定位;课程群;课程融合

航空地理(也称航空运输地理,下文均称为航空地理)是高等职业院校民航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纯理论课,一般开设两到三个学期。但是由于该课程的开设与高职院校空中乘务、地勤服务等民航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并无直接关系,因此长期不如其他实训类课程受重视,导致课程面临尴尬境地。如何将该课程融入到民航专业课程体系中,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是该课程及其授课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民航专业课程群建设概述

民航专业课程群建设是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教研室提出的课程建设思想,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将民航专业的相关课程打造成完备的课程整体,打破以往各个课程之间没有密切联系的局面,打造一个面向职业化的航空专业课程标准体系。

民航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民航概论、空中乘务、民航地勤服务、航空地理、民航英语、民航客货运输、民航餐饮、民航礼仪、航空心理等,虽然这些主要课程都冠以航空或者民航等头衔,但是只有空乘、地勤、礼仪等实训类课程比较受重视,理论性课程长期存在拟定地位与实际教学重视程度之间脱节的现象,因此,打造专业课程群,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真正结合成一个整体,从课程群的高度去重新审视各个课程的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这篇论文的出发点与研究背景。

二、航空地理课程的专业性再定位

在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航空地理课程的定位非常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因为这门课程是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的考核科目之一,地理信息认知与识别能力是民航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

航空地理课程是地理学科的分支,属于年轻的专业地理范畴,它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航空运输、旅游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航空地理主要涉及航空地理理论,航空地理经济分析、中国航空区划、国际航空区划、主要航空国家介绍等几大板块,可以说它是地理学、经济学、旅游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融合后的产物。

航空地理不像民航其他课程那样直接与学生的就业挂钩,甚至会给人一种学了以后用不到的误解。但是作为航空专业的学生而言,不管从事哪一部门的工作,地理知识都是衡量其人文素养的重要指标,而这种素养是关系其前途与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航空地理赋予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素养与精神,这种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并非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所以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笔者认为,对航空地理的专业性应该这样定位:航空地理是高校民航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通过航空地理知识的传授,通过训练学生地理信息的认知与识别教给其认识世界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其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生活与工作做长远的持续性的准备。

三、航空地理的课程融合问题

(一)课程融合的背景

航空地理处在航空专业课程群中,其前置课程有民航概论、空乘服务概论、航空礼仪等,平行课程有民航地勤服务、民航英语等,后置课程有航空心理、民航客货运输等。同样处于航空专业学科体系下的不同课程,其内容本身就有很大的关联,甚至有大量的重合部分,如何处理这些重合信息,是一个忽视不了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融合的具体内容

与航空地理重叠知识最多的课程要属民航概论与民航地勤服务两门课程,且航空地理与民航概论、民航地勤服务两门课程有大量重合的内容,要怎么让这些相互关联的知识在各自的学科里传递,笔者认为办法有二:第一、授课前相关教师就课程内容进行集体研讨、梳理与筛选。在学期开始前,相关课程的教师就应该一起进行教学研讨,对重合知识进行整合,规定好各自的讲解要点和区分点,以避免出现知识讲解的雷同。如同样是机场这一知识点,民航概论和民航地勤服务就应该作为知识重点,而航空地理只是介绍空港时简单提一下名称和机场地位,不需要进行深入讲解。第二、课堂中重合知识的专业化区分与展示。不同的课程应该从自身特点入手来展现相关的知识点,避免雷同。就航空地理而言,重点是掌握地理名词,能够在地图上分辨不同的地方即可,机场、航空公司等知识点都是作为空港地理名词的相应知识简单介绍出来的,我们解决它叫什么的问题,至于机场、航空公司的内部情况,即它是什么样子的就不是这门课程应该过多考虑的问题。

航空地理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也很有必要,如民航礼仪课程。民航礼仪作为行业基本规范虽然有严格的标准,但是这种标准本身就是根植于地理文化之上的,通过对世界主要地理文化的了解,明确不同地区旅客的风俗习惯与喜好禁忌,是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旅客的前提条件。因此,航空地理在介绍世界主要航空国家的时候就应该涉及到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实际运用到民航礼仪中去,甚至用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航空地理不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讲授,更是人文知识的丰富和人文素养的积累。

航空地理要在充分了解其他课程重合内容的基础上,用地理的的思维与教学方式去研究和展示這些内容,既展现融合又突出差异,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有明确的课程概念,不至于出现同一个内容不同课程多次讲解的情况。

(三)课程融合面临的阻碍

当然,航空专业课程融合并非一件小事,现阶段只能在表面进行运作,还无法真正上升到理论体系的高度。

现阶段这种融合面临的阻碍主要有:理论基础薄弱,尚未形成体系,实践操作难度大;体系中学科过多,实施难度不小,只能简单涉及;高职院校教师要参与较多的职业化活动与项目,参与这种偏理论性研究的时间有限。

如果能有一个教学团队将航空专业课程融合思想贯彻到一套专业教材中去或许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其难度之大又是可想而知的。

四、航空地理今后的发展预想

作为一门似乎游离于航空专业建设的专业核心課程,航空地理今后的发展道路艰难但也有希望。在专业群建设的大背景下,在课程群融合的基础上,航空地理应该走一条有自己特色但又时刻符合课程体系标准的道路。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

(一)教师身份“专业”化

高职院校航空地理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地理专业毕业的科班教师,这一类教师地理知识基础扎实,但航空理论不足,容易将航空地理简单地上成基础地理,没有针对性。这类教师往往也不满足于只教授航空地理,容易将这门课变成课程附属;二是其他专业转化而来的教师,这一类教师多从旅游、民航其他方向转化而来,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很快能上手,由于高职航空地理不需要涉及非常深奥的地理理论,这一类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优于第一类教师。

所以,教师身份“专业”化并不是指教师一定要科班出身,而是要将自己定位在“航空”这个领域,通过学习吸收航空专业其他相关课程思想,用专业群知识体系来武装自己,力图做一个全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航空地理授课教师。

(二)课堂教学实践化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也为了避免将课程简单的上成基础地理课,就必须要使课程尽量实践化。高职专业课程设置都是面向就业的,课程的开设都是为学生就业服务,航空地理也不能脱离于这个实际。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将理论知识尽量实践化、具体化。如讲到时差部分,如果仅仅就是理论介绍与时差计算,本身难度就大的知识往往会让学生已感到为难又毫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结合实例来介绍,如自己坐飞机的亲身经历或者影视作品中的相关部分,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有共鸣。

地理知识虽然刻板,但是时代在发展,国际风云变幻,所以在介绍中国与世界航空区划、重点航空国家时多以国际时事进行知识引入或者展开,除了丰富课堂内容外,本身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敏感度的一种塑造与培养。角色扮演也不失为航空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模拟空乘人员的操作来学习影响飞行的天气因素,通过扮演地勤人员或者导游展现不同国家的自然风貌与人文风情,这都是很好的教学尝试。

(三)课程实施导向化

航空地理课程实施究竟以什么为导向展开,笔者认为有其二,一是就业导向,作为今后的民航工作人员,不管从事什么岗位那些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必须掌握的,如地图识别、重要地理名词的实记等,这些都是工作岗位中可能运用到的知识,就应该成为教学重点;二是技能抽查导向,可以很直白的说除了工作和生活,高职学生学习航空地理最直接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迎接专业技能抽查,因此,航空地理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技能抽查会考到的考点上,这些知识点与技能是课堂上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掌握的。

民航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属于朝阳专业,作为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航空地理同样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更好地融入航空课程体系,发挥这一使命,是每一位航空地理教师要做的努力,这也应该是航空专业体系当中每一位教师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洪德慧,江群.航空运输地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赵林.航线地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黄永宁,张晓明.民航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4]黄建伟,郑巍.民航地勤服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民航资源网http://.

推荐访问: 初探 专业性 融合 定位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