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策略探讨

2022-05-07 15:10:02 | 浏览次数:

摘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统一的运输体系,在统一计划下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运输任务,在现代物流中具有基础和主体地位。首先说明建设完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继而详细分析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综合;交通运输;运输方式:体系;对策

一、引言

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化物流体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相对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与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接近20%,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运输费用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超过50%)也偏高,有时甚至出现国内贸易的物流成本高于国际贸易的反常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相对落后的交通运输状况已经成为我国物流、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提高交通运输水平,发展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是我国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概述

1、综合交通运输的概念

综合交通运输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最初使用的是“运输系统”这一名称。美国在1940年的《运输条例》中规定:运输系统具有多种方式的性质,国家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公平待遇,承认和保护各种运输方式的内在优势,防止运输方式间的过度竞争;国家运输政策的目的是保持水路、公路和铁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和健康发展,并最终形成统一的运输体系。美国综合交通运输专家G·穆勒在其1995年出版的《综合货物运输》一书中指出:综合运输是货物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上进行的无缝和连续的门到门运输。我国在《交通大辞典》中对综合交通运输界定为: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统一的运输体系,在统一计划下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运输组织活动。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点

综上所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要是指运输体系组成方式上的多样性、平等性,运输结构的统一性、协调性,运输过程的连续性和无缝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其中轨道运输又可分为:铁路(现主要分为轮轨式与磁悬浮两种)与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水路运输根据航行水域不同又可以分为内河(湖)、海洋(根据航行水域及距离远近又可分为沿海、近海、远洋)运输。这五种运输方式各具特点,适合不同的运输需求,分别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轨道运输的优点是一次运量大、安全性和环保性好,但缺点是轨道建设投资规模大;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等优点,但同时具有公路建设占用土地多、汽车废气污染严重、一次运量较小的缺点;航空运输显著优点是飞行时速高、快捷、舒适性与安全性好,但缺点是机场、飞机等基础设施设备生产建设成本大,且机场大多建设在市郊,使用十分不方便,并对天气条件要求较高;水路运输优点是成本低、一次运量大,但缺点是运输速度慢;管道运输在油、气长距离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缺点是灵活性差、且管道建设投资大。因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当是轨道、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按其经济、技术特点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而形成的一体化运输体系。

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阶段

按照现代物流理论,一个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各自独立发展。

(2)第二阶段是联运阶段,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通过互联互通即联运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立和逐步形成。

(3)第三阶段是完善阶段,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组建成设施统一、组织结构与运营管理一体化的运输枢纽,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交通运输基础框架。

(4)第四阶段是高级阶段,是综合运输体系与资源能源利用、环境改善、物流、社会经济发展等实现高度融合、协调发展。

综合各方面情况。目前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正处在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

(二)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中的基础和主体地位

现代物流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在西方国家得到大规模发展,由最初的成品配送发展为由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和配送等活动组成的综合过程,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到90年代更进一步发展为上下游企业互相配合、互为影响并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作为现代物流系统最主要的支柱和中心环节,是现代物流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装卸搬运、配送等活动的配合,成为改变物品空间场所、实现物品“空间效用”最主要的手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无缝衔接,是一种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欧盟的实践表明,综合运输系统可使行程时间缩短20%,使运输网络的运输能力提高5~10%。

1、由传统运输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市场的主体。2008年全国主营收入排前10位的物流企业中有8家来自于交通运输企业。

2、运输业务是现代物流企业最主要的经营业务。2007年开展运输与装卸搬运业务的物流企业占被调查物流企业的比重为81.5%,远远高于其它物流业务。

3、交通运输费用是社会物流费用中的最大支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5 45万亿元,其中交通运输费用2,87万亿元,占物流总费用的52,6%。

4、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是现代物流大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现代物流依托综合运输系统来完成,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机组合在一起,在满足流通需求的同时,将服务全过程的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水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没有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就没有现代化物流的形成和发展。

三、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总量不足

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基础设施的总量规模来看,全国性交通运输骨架网络尚未形成,主要运输通道能力仍比较紧张,缺少必要的能力储备,承受需求波动的弹性较小。我国国土面积比美国略大,而公路里程只有美国的1/2,铁路里程仅为美国的1/3,民航机场数量仅为美国的1/6。内河水运发展滞后,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比重仅占7%,而美国和德国高达70%左右。

按国土面积和人口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百万人,分别只相当美国19.6%和15.8%、德国的9%和15%、印度的24.9%和48.3%、巴西的71.3%和88%(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

平方公里)。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量不足使得我国交通运输矛盾异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运输线路里程少、密度低、运输负荷大、运力紧张、陆运“瓶颈”制约问题尤为突出。

(二)价格扭曲

资源价格偏低。价格中没有计入交通运输的外部成本。我国为鼓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价格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多用土地的倾向,运输企业对交通运输事故损失的补偿成本较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生态等破坏没有承担足够的责任和义务等,客观上助长了交通运输部门对土地等资源的浪费,对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破坏,也不利于交通运输的增长方式转变。

(三)结构不佳

1、地区结构不平衡。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基础设施分布不合理,54%分布在东南沿海,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造成经年持续的(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等资源运往东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瓶颈现象。

2、运输方式发展比例不合理。公路运营里程超过30万公里,而铁路不足10万公里。在土地占用方面,公路是铁路的3~5倍。铁路、公路、民航客运单位运输量的能耗比为1:3:5.2,在货运方面为1:1.3:3。

(四)管理分割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交通运输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迄今为止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发展,至今未能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主管部门。以运输方式划分管理部门的做法,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的宏观调控和各种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不利于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现行管理体制涉及多个部门,各主管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清,机制不顺,缺乏沟通和协调,造成运输主枢纽建设重复、低效率低水平恶性竞争等严重浪费社会资源和经济运转扭曲现象。尽管国家和各省市大多建立了以发改委牵头的协调机制,但系统分割、资源分散的现状仍然难以消除,运输方式分割、部门保护的现象仍较突出,集约化、一体化的优势难以发挥。即使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居然存在管理分割的问题。比如我国各省高速公路管理自成体系,省际间以及重要公路大通道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在抗灾保通中暴露的问题十分突出。

(五)能耗、环保成本高

1、能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

交通运输依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来完成物品的空间转移,是物流费用中耗费最大的一个环节(高达50%以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30%左右。我国也大致是这个比例。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其中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我国已经正式对外承诺,到2020年要使单位GDP的能耗降低40%~50%。

2、环境保护压力增加、运输成本升高

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急剧增长,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60%的一氧化碳、50%的氮氧化物、30%的碳氢化合物污染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在未来可能影响市场的因素中,石油价格不可忽视,以及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划或许可证管制。较高的燃油成本与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结合,将对运输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分别将上升4%~6%。如果燃油价格及二氧化碳排放价格分别达到每桶100美元,成本将分别上涨6%~14%,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成本影响巨大。

四、完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框架,已建成和在建的几十个运输枢纽为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物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世界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普遍规律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是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阶段,在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方面处于由第二联运阶段向第三完善阶段发展的关键阶段,此乃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机遇期,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一)重市场、调结构、建机制。

1、提高资源占用费用,把交通运输外部成本内部化制约。

尊重市场价值规律,提高土地资源额外占用费用,减少资源浪费;把交通运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交通运输环境污染补偿标准,征收交通运输环境污染费(税)。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全成本(内部成本加外部成本)核算,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选择对外部生态环境、安全卫生影响较小的交通方式,促进节约型交通运输。

2、优化交通运输业结构。加大基础性、公共性交通运输建设投入。

加快轨道交通(含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发展。铁路、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在占用土地、能源消耗、运输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发展铁路、水运对建立节约型交通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五种运输方式各自优势,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3、创新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

彻底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型的综合交通运输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各运输方式间的联合与协作,组建一批适度规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企业集团,打造货畅其流的运输链,为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奠定基础。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制定改革方案,实行政企分开,打破各运输方式行业垄断,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铁路、水运等“性价比高”的基础设施,解决阻碍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投融资瓶颈问题。

(二)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功的交通运输体系都拥有以区域运输枢纽为支柱,有效结合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现代化的港口码头、航空货运港站和立体仓库等形成立体化、多样化、无缝化的运输网络。以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骨架,根据现代物流生产组织的特点,完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分工协作和协调配合,追求运输体系形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和运输管理信息一体化,力争将各交通运输主枢纽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当前重点是进一步打通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的若干物流通道,在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三)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新技术构建智能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平台。

以信息资源为基础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构建新型的信息化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建设,构筑统一有效的区域和全国性交通运输及物流服务供应体系,是实现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鼓励和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应用互联网络、条形码(BAR-CODE)、无线射频识别(RFlD)、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系统(PO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广集装和托盘化等单元化装载技术,以适应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趋势,增强物流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推进交通运输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创造综合交通运输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企业必须改变内部的分工结构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企业内部分工达到一定水平后,要想进一步提高分工水平和专业化报酬,就必须将企业内部的分工向外部市场化。才能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据统计,目前我国制造企业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缓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强化主业竞争力,将采购、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交通运输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创造综合交通运输需求,实现双赢乃至多赢。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正处在几种运输方式各自独立发展的初级阶段和一定程度的联运阶段混合向综合一体化过渡阶段,这种状况对我国的现代化物流和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必须以发展现代化物流为契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联运的方式将空、铁、水、路、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大交通”。初步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并逐步实现运输一体化,最终实现综合运输体系与社会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高度统一、协调发展。

推荐访问: 交通运输 探讨 完善 体系 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