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项目投融资决策分析

2022-05-07 14:50:02 | 浏览次数:

摘要:当前我国交通发展的最大阻碍是资金问题,如何扩宽交通运输项目的融资渠道,用有限的资金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成为了当前运输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交通运输项目投融资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投融资模式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完善政府的投资决策;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交通运输项目;投融资;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149-02

一、交通运输项目的概述

交通运输业主要是提供人和物进行空间位置移动的行业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等方式。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交通运输业的投融资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行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的三重多元化发展策略,以便于全力推动我国交通运输项目的大力发展。我国交通的投融资模式根据投融资的主体、投资方式及建成后经营体制主要分为政府财政投融资、商业投融资及混合投融资三种模式。

二、PPP模式的推广使用

(一)PPP模式的简单介绍

当前我国政府在交通运输项目投融资的过程中大力推广的是PPP模式,PPP模式是指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来想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模式。PPP模式通常情况下是以政府和社会资本签订合作合同的途径来实现的,根据社会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和介入程度的不同,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同类型大致分为服务合同、租赁合同、特许经营权合同、管理合同等。我国交通投融资模式中的PPP模式主要以特许经营权合同为主。

(二)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状况

PPP模式在我国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新兴社会产物,而是已经经过不断发展的融资模式,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包括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探索阶段,是从1984年至1993年,当时外资大规模涌入中国,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地方政府开始与投资者签订协议和合同,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阶段即小规模试点阶段,开始于1994年结束于2002年,在小规模试点阶段,国家计委现发改委牵头推广PPP模式;第三个阶段即推广试点阶段,开始于2003年结束于2008年,在这期间政府在国家重要会议上肯定了PPP模式的效果和作用,并出台了相关法规;第四阶段即短暂停滞阶段,开始于2009年结束于2012年,PPP模式处于停滞状态;第五阶段即发展新阶段,开始于2013年,相关政府部门肯定了PPP模式的重要作用,掀起了PPP模式发展的新高潮。

(三)我国大力推广PPP模式的必要性

根据PPP模式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PPP模式在我国经过了发展已经变得相对成熟,这种成熟的融资模式应该得到交通融资部门的重视。PPP模式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PPP模式的推广对于缓解地方债务压力,降低交通运输部门进行融资的系统性风险具有较大的帮助,而且PPP模式与地方债改革和预算改革相得益彰,能够把一些隐性债务转变为显性债务,让各级政府对于自身的负债情况了如指掌。其次,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巨量融资需求,PPP可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交通运输项目建设中来,使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融资更加顺畅。

三、交通运输项目投融资方面的不足

交通运输业是一项与会经济发展速度呈正相关的长期性工程,而且与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息息相关,因而关于交通运输建设的投融资项目,已经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下面主要从近几年发展中的漏洞入手,分析当前我国交通建设投融资管理的现状。

(一)投融资渠道单一

交通运输项目的特点在于其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经济特性,主要表现在设施的建设生命周期长且经济效益较低,所以对于大多数热衷于追求短期回报的投资者而言并不是一项很吸引人的工程,所以政府投资一直以来就是交通运输项目的主力。虽然当前从总体而言,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在向多渠道方式发展,但是融资的方式依然是比较单一,对于银行的贷款过于依赖,应该尽快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市场化融资能力。

(二)融资政策落后

对于交通建设这种投资成本较高的项目,综合来看投资风险只能往高处估计,像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在我国近几年的交通运输业发展中,政策与规定对着改革也会经常性的出现变动,这就造成了证券化和市场化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增大,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的整理,也发现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我国的交通发展带来了不可小觑的经济损失,长此以往会对我国交通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投资管理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融资依然是由各级政府来进行决策,关于审批的内容和方式也是遵循之前的单一投资模式,还没有随着投资的多元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政府的宏观调控相对于投融资的发展模式而言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在管理职能上的分散性和没计划性也阻碍了我国交通业的发展,所以投资的管理方式也应该尽快进行改整。

(四)缺少规划实施制度保障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发布之后,各省(区、市)根据当地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家高速公路网对地方高速公路网调控和指导作用,先后出台了本地区的地方高速公路网络。但是,在规划实施中,中央与地方在具体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时序、资金支持、线位选择等方面出现一定的偏差。

特别是当政策环境趋紧时,地方政府往往会优先发展地方所需高速公路的策略,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些省际间贯通项目可能会被忽视,要确保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目标有序、如期完成,应在资金、审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现国家规划应有的权威性,减少地方利益等外部环境因素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四、完善投融资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交通运输项目的发展要想与时俱进就必要建立一套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来发展多种投融资渠道。由于交通的“准公共产品、准公益性、准商业化运营”的特点,限制了交通运输项目的发展必须要以政府为主要指挥力量,政府理应通过各项优惠政策来吸引民间投资,通过规范市场的准入条件来积极引导,如将沿线土地、广告等衍生资源及附属效益的开放经营权交给投资商,以此来吸引社会投资并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引导社会与政府共同来参与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建立全面灵活的融资机制来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一方面继续实行之前的银行贷款融资方式和大规模发行债券的方式来满足交通建设所需,另一方面要将近期发展重心转移到资本市场上来,通过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的交易来获取资金,为投资者提供多种多样的交易方式,打破之前政府财政收入为主的投资格局,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交通运输项目的各个环节。

(二)完善政府的投资决策

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融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化政府的管理模式、完善政府的投资决策是对于建设多元化投资市场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监管作用

政府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基本原则来对监管体系加以约束,规范和维护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的市场秩序及各类投资主体的行为。政府要在资源的运输配置、财务管理及安全监管等方面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为投资主体参与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创造一个平等的政策环境。

2.建立社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

职责明确、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增强交通运输项目发展的重要条件。政府要在融资前将技术储备和方案选择的准备工作做好,在内部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项目决策程序,以此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尽可能的用商业原则来进行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实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各自独立。最后要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系,在交通运输项目的管理上控制好成本和资本的流出,争取用投资最小化赚取收益最大化。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我国交通运输项目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各类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在我国的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中,对于社会融资的具体方式及管理办法和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方式等常见问题,政府应该制定明确有效的政策来规范操作,避免出现由于资金分歧而造成的拖延事件,为投资主体的权益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国内外投资主体,通过规范政府、商业及民间投资主体的融资分配,来促进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模式的运行。以之前提到过的香港公司为例,香港铁路公司在计划铁路的修建工程时,需要征用土地,香港公司就可以与政府形成统一的协议将那块土地命名为“地铁用地”,政府采用市场化的投融资管理模式,地铁公司也可以在土地上通过自行建造设施来获利,很大程度上会加快交通运输项目的快速发展。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1.积极创造非主营业务收入

城市的交通人流较大也对城市的交通运输项目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可以在城市人口密集或商业繁荣的地方积极开展广告、商业等经营活动,以此来扩宽投资主体的收益渠道,从而提高投资主体对交通运输投融资的兴趣。

如在地铁附近开通餐饮、房地产、银行及娱乐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如上海、深圳等地的地铁附近已经被各大房地产商业占据,这也充分表明,通过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来创造更多的非主营业务收入是增大投资收入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该分散部分精力集中于交通的沿线地区,为交通运输项目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2.引入特许经营方式

这里的特许是指将交通全线或者部分线路的经营权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有偿转让给社会投资主体,一方面能够减轻政府的投融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投融资模式向社会化和资本化方向发展,为扩宽投资渠道提供有利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保证社会投资主体的安全性,真正能够起到社会准公共设施的保障作用。

3.完善相关评价体系

在投融资的决策问题上,面对一定的筹集资金,如何从众多的融资方式里选择最为合适的一个也是投资决策者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在评价体系中,既要考虑到交通运输项目的实际特点,又要把每种融资方式都做一个有利有弊的分析,同时要对各种融资方式之前的评价进行调查和分析,真正做好事前的调查准备工作,才能为交通运输项目的开展做好铺垫。

五、结语

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高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来保证交通运输项目的建设体系向多元化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当前转变发展模式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就如何吸引投资主体和扩宽投资渠道提出了有益的结论与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当前的交通公司提供借鉴经验,将我国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融资体系深化落实好。

参考文献:

[1] 戴时清.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2] 雷定猷,戴时清,王 娟,等.基于BOT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组合决策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8):54-56.

[3] 张建虹.浅析县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状况及应对思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11):12-13.

[责任编辑:庞 林]

推荐访问: 投融资 决策 交通运输 项目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