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国防工业SCR管理研究现状及启示

2022-05-07 14:10:02 |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防工业供应链向全球延伸的同时,也凸显了SCR,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与防范。本文对国外国防工业SCR管理研究的现状和关注领域进行了评述,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防工业;风险;SCR管理

[中图分类号]F41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92-02

目前,供应链风险(SCR)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研究领域。就研究的产业而言,集中在民用领域,极少涉及国防工业。随着国防工业生产、采购、研发的全球化,国防工业供应链不断向外延伸,生产精益化、“横向一体化”与交付准时化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基本趋势,这些策略的应用为其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SCR。然而,当前国防工业研究与其产业地位极不相称,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1重新认识国防工业SCR的危害

无数实践和研究表明,SCR对企业的利益、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它既可使一个企业的股价大跌,也可使生产陷于停顿,还可使一个企业退出行业。对于国防工业供应链而言,其风险不仅在平时影响军工企业和国家经济安全,在战时更是危害国防安全。最近三年,在国防领域发生的诸多事件为供应链管理者敲响了“风险”警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风险的危害。一是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因意、日供应商没能及时交付机身和电传操作软件等问题,波音两次宣布787“梦想”飞机推迟交付。二是2006年美国军工企业包括战机在内的几类武器系统被延迟交付。原因是子级零部件供应没有遵守美国国会1941年通过的《贝瑞修正法案》的条款——要求用于国防部产品上的特种金属要在美国本土或有资格的国家生产。这一问题顿时影响了约12个航空航天主承包商,并涉及至少50个子级供应商(Ray VanderBok,et al.,2007)。三是美国对以色列向中国出口军品的制裁凸显了SCR。据报告,2005年以色列秘密销售给中国的“哈比”雷达攻击无人机改进型招致美国的强烈反应和严厉制裁,而且,美国的原材料和部件供应商的供应也被不规则地延迟,审核程序由过去最多两个月延长到8个多月。迫于美国的压力,以色列出台了一系列禁售政策,不仅延伸到国防销售,而且涉及可能让美国人认为惠及中国军队的两用产品。

2国外国防工业SCR管理研究现状

2.1基本状况

一个复杂的装备系统常常是由全球众多供应商构成的网络生产的。如美DDG-S1驱逐舰涉及500多家转包商,波音787涉及787家主要供应商。一般对国防工业的研究集中在大的主承包商,而忽视其第一、第二和第三级供应商,有关供应链的情况了解很少,这就必然会使供应链面临诸多风险。关于国防工业SCR,国外有少量、零散的相关研究。2002年的一项文献研究表明,总共62篇相关文章中只有一篇是研究国防工业的。近几年,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美、欧政府和学者的重视,并出台和发表了一系列政策和文章,如美国政府问责局(GAO)2007年提出的一份名为“国防部高风险领域”的报告,就将SCR管理列在其中。

2.2关注领域

(1)战略原材料供应安全。尤其是作为国防支撑材料的稀有金属。如F22上机体钛制品材料占总重比例45%,而锆材的80%用作核动力堆的燃料元件包壳等结构件。美国已将保障国防的关键原材料供应链安全作为国防安全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2007财年国防授权法》中进一步提出对战略性原材料实行保护。

(2)关键技术和装备供应安全。如欧洲研发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以摆脱对美GPS的依赖。通过建立欧洲内部合作协议和欧美合作协议来保障国防工业供应安全。英国2002年发布的《国防工业政策》也对“供应安全”进行了专题论述。

(3)并购导致的供应安全风险。冷战后美欧国防工业刮起的合并之风及军火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BAE等许多企业打入美国市场。但是,当外国公司并购美国公司时,国防部要负责对该并购案是否会危害国家安全进行严格评价,防止前沿性技术和能力向潜在对手转移带来的风险。

(4)非本土化供应导致的安全风险。美国国防部也从全球范围采购武器、零部件和原材料。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瑞士公司拒绝供应关键部件事件促使美国每两年对国外供应源的依赖性进行评估,结论是:美国对外部供应源的依赖程度是很低的,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其中,2005财年国防部向国外供应商采购的合同额约19亿美元,不到总合同额的1%,合同数占总合同数的2.4% (DOD,2006)。美国新的《国防拨款法》要求国防部建立“国防工业基础基金”,用于确保国内的工业基础能够生产所有关键武器系统部件。欧洲方面,2007年5月,欧盟批准了“欧洲国防科技与工业基础”战略,认为要建立真正的欧洲国防技术与工业基础就需要供应链的各级都更加独立和专业化,减少对非欧洲内部关键技术来源的依赖,提高成员国间供应链的安全性。

(5)关注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工业。航空航天工业不仅在国防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业。20世纪90年代后发生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合并,以航空航天工业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因为这一产业的特殊性,其对SCR管理要求极高。

3启示

3.1国防工业SCR危及国家安全

除了传统的自然灾害、战争、产业纠纷、事故及非传统的网络威胁、恐怖袭击、产品和技术寿命周期缩短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防工业供应链比其他产业的供应链更加复杂,面临着更多、更大、更难应对的风险。由于国防工业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属性,因此,其SCR不仅对企业、行业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危及国防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

3.2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将供应链延伸到全球范围的同时,要重视SCR管理

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小核心、大协作”新体系,本质上要求将供应链延伸到全球范围(如中航光电与航天电器及ARJ21支线飞机项目),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仅要扩大军工出口(我国现仅占世界军贸市场份额3%),而且要在全球寻找供应商。供应链的全球性延伸,在带来成本节约(国外分析表明,60%~85%的武器系统的成本体现在供应链中)、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获取战略原材料等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凸显了SCR,需要加强管理与防范,而且,理应由系统集成商或原始设备供应商(OEM)担此重任。

3.3制定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和供应链的保护政策

我国有许多战略性原材料及重要武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这存在着很大风险。除在价格、质量方面受制于人外,在关键时期还可能会发生供应中断风险,尤其这些供应是由个别国家的个别供应商掌握时更应予以高度重视。保护的最有效办法也许是本土化,这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再就是在多个国家开发备用供应源,降低SCR中的国家风险。要制定详细的国家安全审查、评估程序,防止外资并购国防工业供应链上的重要军工企业或具有军工性质的重要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具有战略地位的公司。

3.4关注投资主体多元化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自2005年始,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军工产业得到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36条”等文件,尤其是2007年发布的关于军工企业股改的政策,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引入境内资本和有条件地允许外资参股明确化。但是,民营、外国资本进入军工可能给供应链带来潜在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Foreign Sources of Supply:Assess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R].DOD,2006.

[2]Stephanie G Neuman.Defense Industries and Global Dependency[R].Elsevier Limited,2006:429-451.

推荐访问: 国防工业 现状及 启示 国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