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理

2022-05-06 14:15:02 | 浏览次数:

[摘 要]粮食生产安全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都共同关注的经济研究要点。粮食生产安全应是本代人和下代人的共同需求和愿望,客观要求农业应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既要着力消除环境污染、植被破坏、食物链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生态威胁因素,同时还必须通过农产品精细加工和深加工来提高单位农产品的利用价值,努力将各种农业废弃物资源回收加工再利用,形成农业循环经济,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 生物圈 生态平衡 农业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长Brown提出“中国粮食威胁论”,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震惊。解决粮食生产安全问题,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消费需求,更要考虑下代人的生存依靠,这就要求农业必须可持续发展,即以保护子孙后代生存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农业发展模式。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的国民丰衣足食,成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奇迹。但随着人口规模膨胀和生态环境恶化,中国也面临“三农问题”和“生态失衡”的困境。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恰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产品深加工的客观要求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除的威胁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科技落后和农民自觉应用科技的积极性不高,粮食单产较低,农业生产组织及农民便盲目地依靠不断拓荒开垦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加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等诸多原因,造成我国生态平衡遭受了极大地破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可以说,大气和水污染、植被毁坏、食物链中断、水土流失等,都是生态平衡遭遇破坏的结果表现,也成为威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杀手”。

1.环境污染。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首要成分,其密集的结构协调着世间万物,而一旦改变其状态,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化学物质和有毒害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刺激了农业高产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悄悄破坏了环境,造成大气层和地表水污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空气温度升高等。

2.植被破坏。以森林和草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敏感器。如果盲目垦荒扩大耕地,就要付出毁坏森林和草地的代价,出现水土流失和沙尘天气就成为必然。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在中国,由于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使黄河变成“泥河”,近河流域经常泛滥成灾,连世界著名的长江也在逐步变成第二条黄河;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致使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2006年吉林化工厂一次污水排放,造成松花江下游的黑龙江省沿江数千万居民谈水色变,连俄罗斯国都倍感惊恐。

3.食物链破坏。自然界中,无论菌鸟鱼虫,还是奇禽怪兽,以及树木花草和植物,都按其特有的生存规律和食物传递关系,构成了环环紧扣的“生物圈”,系统周密地保持着生态平衡。人类试图减少或消灭其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破坏食物链并因此打破生态平衡,也必将遭受“天灾”的猛袭。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鸟类,将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

4.水土流失。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水能养生命,有土才有粮,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是立国富民的基础。如果水土资源遭到破坏,并进而衰竭,必将危及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水土流失古今中外均有典型实例:古罗马帝国和古巴比伦王国因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致使民不聊生,国家很快走向衰亡;希腊人、小亚细亚人为取得耕地而毁林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茂密的森林地带变成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最终导致险些毁灭的整个民族生存地大迁移。在中国,水土流失已成为破坏环境的头号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更为珍贵。每年仅因土壤退化就要损失耕地46.6-53.3万公顷,因自然灾害而丧失耕地约10万公顷。耕地面积在减少,每年人口却增加1400万人,如这两个逆向增长继续下去,我国的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由于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正确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与土壤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了跨世纪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黑龙江、河南、新疆、山东粮食生产大省和新疆、山东等畜牧水产主要省份,为保护水土资源和控制水土流失泛滥,都纷纷采取水土流失强制收费措施,对征用土地从事基本建设单位等收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专门用于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产品深加工的客观要求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保持生态平衡,当我们自觉意识到生态平衡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就应该作出如下选择:一是先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二是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对农业自身来说,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杜绝使用化学肥料和有害农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扩大人工养殖以缩减对天然野生动物和水产品的捕捞,消灭农业废弃物污染,便能够有效遏制土壤沙化,避免水土流失,恢复自然食物链。《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恰恰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增加农业环境保护投入的重要渠道。

农业可持续发展强烈地要求农产品必须进行深加工。土地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繁衍需求却是无限的。这种土地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人类生存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矛盾的最有效解决办法,就是对有限的农业成果进行深层次加工,减少对“原字号”农产品的直接消费,把农产品中含有的任何有效成份都要毫无浪费地加工出来,甚至要把不能直接消费的茎、叶、秆等植物纤维资源也要经过加工变为消费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有效避免因耕地扩大造成的森林草原破坏,大力降低农业污染,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二、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理

(一)农产品深加工具有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效应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置于理论的平台上,并习惯地围绕环保和生态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农产品深加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促进力十分巨大。

1.“量化”促进效应。农产品加工消耗的是农业初级产品,即农产品是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越好,产量越大,其消耗的农产品就越多,带动农业生产的能力就越强;此外,农产品加工层次越深,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就越旺盛,质量要求也越高,而且容易形成原料生产基地的稳定供应链。这样一来,农业生产者就需要做好集约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模式,也必将在市场利益驱动和农业订单制约的双重力量作用下,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自觉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以科技支撑农业发展,切实达到旱涝保收。

2.“实质”促进效应。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国内的生产标志要求的也越来越严格。餐桌食品的绿色化、有机化,成为当代人乃至今后几代人保障 身体健康所必然苛求的消费方向。农产品加工必然随之而越来越趋向纯粹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发展,这就客观要求作为原料供应基地的农业生产者,必须放弃懒惰思想,重新捡拾回传统的劳动作风,彻底改变施化肥喷农药的做法,全面改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精耕细作,标准化作业,增加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标准化作业中减少或消除病虫害感染。

(二)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理

上述分析表明,农产品深加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直接的量化推动和实质促进,而且还有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从宏观角度加快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我们规划通过农产品精细加工和深加工的发展,提高制造业单位原料的产出率,进而提高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再通过对农业废弃物如粗纤维的作物秸秆、荆棘、茎叶,动物畜禽粪便、植物果实的瓢、皮、肉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辅产品糠麸、酒糟或废弃的汁液等,均回收加工处理再利用,变废为宝。这样,就又能增加一份企业收益。企业收益的提高,将带动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上扬和稳定,农户与工业形成紧密的“基地关系”,由此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有了稳定的高收入,农业生产积极性必然随之而提高。为了稳产丰产,他们就可以将手中握手的大量资金转化为“农业生产资本”,增加对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设施投入,确保干旱可灌溉洪涝可排水,从而避免沙尘污染和水土流失;同时,农民会也敢于增加种植和养殖的科技投入,千方百计地设法通过单产提高来增加经济效益,而因此放弃传统的扩大垦荒增加种植面积的落后做法,并且积极响应政府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号召,实现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这种经济原理,可以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示意图直观表示如下:

当然,造成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是诸多的,比如基本建设大量占地、乱砍滥伐和野蛮开采矿产资源等,必然残酷地破坏地表植被而引发水土流失;对江河湖海水产品疯狂捕捞和对野兽禽鸟的肆意偷猎,将直接破坏生态平衡;特别是现代工业生产排放过多的废气、废水等形成的工业污染,通过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造成生态失衡等。在农业生产领域,直接危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虽然不是很多,但却十分严重。例如农业生产施用化学农药、肥料造成的大气污染和臭氧层破坏;大范围开荒种植破坏天然植被,加之缺乏必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造成旱不能灌溉涝不能排洪导致水土流失;不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养殖而依靠捕捞猎获和挖采野生资源维持生计造成生态失衡;畜禽粪便和农业垃圾物腐烂。

总之,通过农产品精细加工和深加工,一方面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降低农业污染,直接促进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另方面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田基本建设基本建设投资能力,促进水土保持,并且通过提升农村文化促进农民树立爱护自然环境和野生资源意识。使中国农业走上“循环经济”的道路,最终全面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以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HNKXV-15-06A

参考文献

[1] 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的调查及建议,2005.2

[2] 王树锋,农业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技术经济,2003.5.

[3] 赵慧君,赵欣宇,农产品深加工的历史使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0.15

作者简介:王树锋(1963-),男,教授,硕导,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从事财税审专业和管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深加工 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 原理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