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型实验中心管理模式探讨

2022-05-05 19:55:02 | 浏览次数:

摘要:文章结合行业特色型大学实验室在新时期的特色发展及面临的管理问题,主要以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为例,针对传统管理模式,探讨服务创新型实验室管理新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和潜力。

关键词:服务创新型;管理模式;绩效考核;资源配置

作者简介:李宇春(1972-),男,河南南阳人,长沙理工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张芳(1972-),女,湖南邵阳人,长沙理工大学化学学院,高级实验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省级教研教改项目“院级实验中心资源优化配置及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资助课题(课题编号: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2010]243号)、湖南省“应用化学”省级特色专业支持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148-02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科专业具有鲜明的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应用特色。电厂化学专业是一个办学近30年的老本科专业,招生、就业、考研都非常“火爆”,为电力系统培养了数千名电厂化学方面的人才。主要依托电厂化学专业发展起来的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实验中心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有效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对于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电力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化学学院实验室特点及管理内容

目前,化学学院包括有应用化学、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6个本科专业,以及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含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食品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每年招收3个本科班级,研究生招收30人。

化学学院实验室拥有实验室共171间,实验设备总价值逾20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高档仪器30多台(套)。学院实验中心承担了学校各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共24个专业的50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年实验学生人数6000余人,年实验人时数在25万以上。

二、学院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学院实验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实验室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实验室的经费(含维修经费)投入较少、实验资源使用的评估考核体系欠缺、缺乏竞争与激励机制。

实验室技术力量问题来源于实验室队伍发展体制的不完善。根据调查,很多高校都是把本科生、大专生作为补充实验队伍的主要来源,高学历人才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不少高校由于招聘都要求博士或高职称,还导致实验室技术人员短缺,因而导致了实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

实验室经费(含维修经费)投入较少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的因素,虽然主要控制因素不在学院,但对于学院实验中心的管理者而言,仍有文章可作。

实验资源使用的评估考核体系欠缺问题,是学院在2008年以前比较头疼的问题,而且处理起来非常容易得罪人,往往使学院吃力不讨好,还搞不清问题的源头究竟在哪。其实,在不少的高等学校,实验室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历史自然形成的痕迹,而没有明确的管理措施和系统的体制。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实验室早在获奖前5年已经被学校收回,原因很简单:该教授退休了,实验室资源有限,要交给年轻人。那么,如何保证学院公有实验室能成为流动的资源,而不会成为“死”资源或浪费的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核心问题。而不要发生一旦某实验室归谁管了,只要不退休,该房子即使不用就一直收不回来的“怪”现象。

缺乏竞争与激励机制问题,需要学院策动各个方面的激励因素,单从制度上解决还是不太完满,最主要的还是要利用学校的政策和学院的风气导向作用。

三、服务创新型实验室管理模式

自2008年起,学院开始实施服务创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责任到人、创新开放、服务搞活。“责任到人”指把各实验设备、实验室面积资源根据每年签订的责任书落实到个人,以后相关事宜找该责任人;“创新开放”指不仅将实验室教学实验通过开放预约管理,还把科学研究、创新项目等活动与实验室开放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全方位的开放;“服务搞活”指把实验室设备资源和面积资源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进行收费管理,允许责任人从中获益,既保障了设备可持续性使用,又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开展服务创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之后,从分管化学学院实验室工作副院长的角度而言,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工作:指导实验中心管理制度的制定、指导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指导大型精密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指导各类学科竞赛工作的开展、主持建立实验中心开放体系、组织申报、协调、验收学院实验室建设平台项目。

四、服务创新型实验室的管理方法

1.实验室技术队伍的改革

首先,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深造。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客观上要求不断地及时更新实验室的相关仪器和设备,而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则是实验室日常管理的主体。他们的知识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奖励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只有不断“充电”,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实验室工作才有所创新。

其次,积极鼓励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上来,引导一部分具有硕士或本科学历的教师投身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学院配套制定了有关政策、制度,调动广大有志于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教师和毕业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工资、福利、待遇、科研机制、奖励等各项制度上,增设相关的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引进人才的政策和规定。

2.实验室资源配置的改革

实验室收费及合同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由于实验室不够用而引发的问题。何谓“实验室的收费及合同管理”?顾名思义,实验室的使用是要交一定费用的,每年根据不同实验室先交押金,年底多退少补;另一方面,即使有人想交些费用,还要受到实验室的“合同管理”,即只有承担有项目或者承担有学生实验教学的,才能几年一次签订使用合同,到期就收回,该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实验室资源“外流”。至于租金的标准或者合同管理的条件,可以与同类学校进行比较而每几年修改一次。

实验室的收费目的是使实验室工作场地和仪器设备得到正常的维护,保证实验室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重大科研工作;调节实验场地、仪器设备不足的供需矛盾,提高其使用效率,以使实验室的管理及使用更趋于科学、合理、有序。收取的使用费,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折旧维护开支及软件升级、支持等。

要明确一点,即任何人管理任何房间或仪器都不是终身的,即使自己花钱购置的设备,因其属于国有资产也一样不能终身管理;管理上采用合同制或3年一期,以研究成果和使用效果作为评判标准。研究成果好理解,使用效果则指禁止从事经营性活动(除非另有合同规定)或从事非高校允许的业务。

3.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评估考核

任何人可以提出管理仪器,但要以熟悉、有利于团队、可靠使用为前提。对于公有仪器设备的评估考核,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责任到人。这一点对于普通老师而言,总觉得是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稍微管理过任何实验室的管理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普通老师对于一个单位内部,每年有多少仪器维修、有多少仪器莫名的损坏、有多少人力工作量投入其中,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具体使用及管理仪器:万元以上要有单独的记录使用本,任何使用人必须要留有记录;每周还要设定仪器维护、检查日;仪器要保证本科教学第一、任何人或事要让位于此;实验室内单台仪器5~20万的仅限2台,超过30万仅限1台(科研经费购置的不限)。

4.引入竞争及激励机制,促进实验室管理队伍的自觉、主动意识

从2008年起,学院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就充分考虑了实验室管理队伍的问题,不仅建立岗位责编补偿制度,还允许这些老师适当地担任本科理论教学,使他们能够得到与职称、工作量相称的收入与待遇。

其次,学院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实施绩效考核,增强其竞争意识。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统筹考虑、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还要形成“联合、开发、流动、竞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每年学院实验室都会有实验室项目经费,虽然该经费不能随意控制,且必须经过严格招标,但是如果在添置设备时考虑必要的日常维持费、配套附件费、消耗性材料费、保养费等,每次招标期间扣除5~10%以后再用,就可以避免3、5年后仪器设备需要更新、维修而学校又无投入时面临的尴尬局面,这样既可以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和维护,客观上也为学校解决了难题。

五、服务创新型实验室管理的效果

自从2008年实验室管理实施服务创新型管理模式以来,学院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心实行开放的实验管理体制,在完成正常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之余,中心各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中心已成为学院本科生参与“创新杯”、“挑战杯”、“创新性学习与研究性实验”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基地。

2010年10月,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通过合格验收;2010年6月,学院共获得4项国家级创新项目立项,2项湖南省省级创新项目立项;2010年3月,获得全国“挑战杯”三等奖一项,湖南省一等奖一项;2009年10月,湖南省普通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验收;2008年,学院获得2项国家级创新项目立项,2项湖南省省级创新项目立项。

自2008年开展服务创新型实验室管理模式以来,学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十分活跃,以学院实验室为主要研究平台,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研究包括: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科技攻关专题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截至目前,学院共获省部科技进步奖6项,获国家授权专利近30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多部;在《Adv. Mater.》、《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Electrochem. Comm.》、《Analyst》、《Talanta》、《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5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0余篇,被SCI期刊引用800多次。

六、结论

服务创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提出,对于专业数量较多、行业特色性比较强的学院而言是非常重要,该模式可以避免传统的“小而全”、“大锅饭”模式的弊端,促进实验室队伍的积极性的发挥,鼓励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和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宇春,周健,曾巨澜,等.理工科大学实验室资源配置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197-199.

[2]李轶芳.论地方行业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J].包装学报,2010,2(2).

[3]封希德,赵德武.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7).

[4]胡嘉将.地方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体系重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

[5]罗梅娟,顾留华,汪成楚.巩固实验室评估成果,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124-126.

(责任编辑:董雅洁)

推荐访问: 管理模式 探讨 实验 创新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