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早产极低体重儿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2022-05-05 17:30:03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VLBW分为对照组、IVIG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IVIG组在此基础上于生后7 d内2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IVIG组在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LBW使用IVIG无明显疗效,常规预防使用并不可取,建议临床严格掌握IVIG在VLBW使用中的指征。

【关键词】 静脉丙种球蛋白;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 感染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treatment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ZHAO Yong,WANG Huai-yan,ZHANG Lin,et al.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 of Changzhou,Changzhou 213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on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in treatment of premature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VLBW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VI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conventional treatment.Besides,the IVIG group were treated by IVIG twice within 7 days after birth.The infection rate,the antibiotica therapy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infection rate,antibiotica therap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IVIG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in prevent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VLBW.IVIG must be under strict clinical indications.

【Key words】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Preterm; Infection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08

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提高早产儿被动免疫力,以降低其感染率及住院时间。但近年Ohlsson等[1]的研究结果对预防性用药提出质疑。现有的研究结果也很难说明IVIG对早产儿有预防感染的作用,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照设计,探讨IVIG预防用药后对早产极低体重儿住院过程中的抗生素使用、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09年8月~2010年12月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且好转治愈出院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中途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及合并重要脏器畸形者,如先心、消化道畸形者。共43例,平均胎龄(30.027±1.189)周,平均出生体重(1333.297±153.124)g。随机分对照组(22例)、IVIG组(21例),两组孕周、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常规保暖、输液、喂养治疗。IVIG组在此基础上于生后7 d内使用2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400~600 mg/(kg•次)]。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院内感染情况、住院时间。

1.3 抗生素使用和停用指征:所有早产儿如有胎膜早破、感染高危因素(如产妇产前、产时感染等),入院后即用抗生素,住院过程中有感染症状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或根据临床经验,轻度感染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严重感染用第三代头孢、碳青霉稀类抗生素,极少数为联合用药。抗生素停用指征为:体温稳定,无少哭、少食症状,一般情况稳定,血CRP正常,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败血症患儿2次血培养阴性,相应临床症状消失。

1.4 院内感染评定标准 体温升高或降低,少哭、少食、少动,反应差,住院48 h后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化道症状、皮肤感染灶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20×109/L或<5×109/L,C反应蛋白升高,分泌物、血培养阳性等。

1.5 出院标准 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平稳,有感染者感染控制,吸吮力好,奶量可达到婴儿生长发育需要,不需输液营养支持,体重达2000 g以上。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对照组与IVIG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并未发育成熟,与成人和儿童有较大差别,早产儿作为新生儿的特殊群体,与足月儿比较,免疫系统的发育尤不成熟,细胞免疫反应低下。早产儿由于提早娩出,从母体内获得的IgG明显少于足月儿,且其主动合成免疫球蛋白的能力低下,故出生后极易出现低IgG血症。反复感染是导致早产儿特别是VLBW住院时间延长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预防性应用IVIG后,可以提高其血清IgG水平。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多应用IVIG来提高早产儿被动免疫力,以降低其感染率、死亡率。

但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IVIG并不能降低VLBW早期或晚期感染发生率。高武红等[2]观察到,VLBW出生早期预防性应用IVIG后发生各种感染的几率与未用IVIG者相似,各种疾病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是大剂量或小剂量都无保护作用,这与其他学者观察到的一致[3]。IVIG虽能增加血清IgG水平,但却不能减少早产儿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究其原因,可能与IVIG对早产儿的免疫抑制有关。体外实验证实,大剂量IVIG抑制T、B淋巴细胞的调节和炎症反应,降低NK细胞活性[4]。从细胞表型的角度也可证实IVIG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5]。IVIG还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表面Fc受体的表达,进而抑制受体介导的吞噬及杀伤功能[6]。而且IVIG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相当复杂,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不同或处于不同的状态,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免疫抑制结果。IVIG可以抑制新生儿单个核细胞(CBMC)多种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但IVIG对已活化的CBMC并不能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当用IVIG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此时体内CBMC已被病原体刺激而活化,所以主要表现IVIG的免疫保护作用,但当IVIG用于治疗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性应用时,其免疫抑制功能可能引起新生儿易感性增加[5]。

根据该研究结果,VLBW生后早期预防性应用IVIG,发生各种继发感染的几率与未用IVIG者相似,提示在VLBW中,预防性使用IVIG并不能减少继发感染的几率。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而且预防性应用IVIG可能影响其细胞免疫的自然发育过程,使免疫功能更为低下,甚至可能引起新生儿易感性增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可能与成人不同,临床上给予早产儿IVIG时,一方面应考虑到其对早产儿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到其可能对患儿本身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在充分了解新生儿免疫状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IVIG。加之IVIG费用昂贵,存在血源传播疾病的可能,常规预防使用并不可取,建议在VLBW使用中,严格掌握IVIG应用指征,以促进VLBW免疫功能的良性发育。

参 考 文 献

[1] Ohlsson A,lacy JB.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preventing infection in preterm and/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1(1):22.

[2] 高武红,李成荣,田鸾英,等.静注丙种球蛋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84-1686.

[3] Chou YH,Yau KI.The use of prophylactic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in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J].Changgeng Yi Xue Za Zhi,1998,21(4):37l.

[4] 周正任.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法[J].日本医学介绍,2000,2l(3):143.

[5] 郝轶群,陈同辛,朱亚忠,等.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6):438-443.

[6] 王美红,陈同辛.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对单核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1):33-35.

(收稿日期:2011-11-21)

(本文编辑:李静)

推荐访问: 静脉注射 球蛋白 早产 极低 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