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及对阴道分泌物中干扰素—γ的影响

2022-05-05 17:20:02 | 浏览次数: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扶正健脾祛湿汤;氟康唑;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0.034

中图分类号:R271.9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0-0079-0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1年中发作4次或以上者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针对致病菌种进行强化和巩固治疗,包括口服和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大且可导致耐药性,甚至影响阴道微生态的平衡。研究显示,RVVC与人体免疫特别是阴道局部免疫状态有关[1],而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笔者采用中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RVVC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与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制定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诊断标准[2],1年中发作4次或以上的患者,并处于急性发作期,阴道分泌物镜检见真菌菌丝及芽孢;病程1~2年;无糖尿病史;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愿意接受随诊者。

1.2 排除标准

①就诊时证实为妊娠者;②就诊前已进行阴道灌洗或阴道放药者;③同时合并有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尖锐湿疣等下生殖道感染者;④同时合并有急性宫颈炎或急性盆腔炎者;⑤患有免疫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者;⑥入组前3年内曾有免疫接种者;⑦有肿瘤及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肾动脉狭窄者。

1.3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2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为RVVC的患者169例,按照上述标准最终纳入100例,并按就诊顺序单双数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年龄27~49岁,平均年龄(37.6±11.3)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1.5±0.6)年;对照组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8.4±12.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年,平均病程(1.4±0.7)年。2组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参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制定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2],进行抗真菌强化及巩固治疗。强化治疗:氟康唑150 mg口服,3 d后重复1次。巩固治疗:氟康唑150 mg口服,1次/周,共6个月。

2.1.2 治疗组 抗真菌强化及巩固治疗方案对照组,并在巩固治疗初期加用中药周期疗法,予扶正健脾祛湿汤加减治疗。扶正健脾祛湿汤药物组成:制苍术9 g,白术9 g,党参15 g,黄芪30 g,茯苓15 g,白扁豆30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萆薢10 g,甘草6 g,车前子10 g,山药15 g。若偏于热重者加黄芩10 g、炒黄柏10 g;若伴有腰酸困、疼痛者加续断12 g、杜仲12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2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月经前期即月经第17~28 d服用),连用3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治愈率、停药后复发率;②检测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中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IL-10和IFN-γ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实验室检测(试剂盒购于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制定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2],治疗结束后7~14 d及1个月后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2次真菌学检查阴性为治愈。治愈后1、3个月及6个月各随访1次,在随访中如果患者再次出现症状,真菌学检查阳性则视为复发。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治愈率及复发率之间的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中IFN-γ及IL-10水平变化。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50例治愈48例(96%)、复发14例(29.2%),对照组50例治愈46例(92%)、复发28例(60.9%),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2组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中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分泌物中IFN-γ和IL-1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中IFN-γ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一般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或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时,以及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时引起该病。研究发现,RVVC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且相对于全身免疫而言,阴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在RVVC发病中的作用更为重要[3]。

RVVC属中医学“带下”、“阴痒”等范畴,以白带的量、色、质的改变和阴痒为主证,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两虚,湿热蕴结)。扶正健脾祛湿汤方中,苍术、白术、党参、黄芪、白扁豆益气健脾祛湿;茯苓、泽泻、萆薢、车前子清利下焦湿热;牡丹皮清热凉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能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地作用于机体,提高机体免疫力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3]。因此,对RVVC患者在针对致病菌进行强化和巩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党参、山药、白扁豆、白术、甘草治疗,可使患者阴道局部免疫失衡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其远期疗效。

本观察结果显示,扶正健脾祛湿汤方联合氟康唑可降低RVVC患者复发率,降低阴道分泌物中IFN-γ及IL-10水平,疗效优于单纯氟康唑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一复,李娟清.阴道炎治疗进展相关问题[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34(5):295.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6):430.

[3] 黄梅,陈文超.中医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17(14):2175.

(收稿日期:2012-04-27,编辑:蔡德英)

推荐访问: 酵母菌 干扰素 外阴 阴道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