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电影改编方向

2022-05-05 12:20:02 | 浏览次数:

【摘要】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大卖,人气到达传统动画电影巅峰,打破传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动画电影改编。本文就影片的人物为中心,简单论述影片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及人物角色的定位等,从而分析当代国产动画电影的改变方向。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国产电影;改编方向

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为《哪吒》)让原本枯燥无谓的假期活起来了。截至2019年11月12日,《哪吒》的票房已经高达49.73亿,超越了所有中国电影史动画电影,位居票房第一。

1. 概况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阴差阳错,哪吒本该灵珠投胎,却成了混世大魔王。村民们要哪吒死,殷夫人把他紧紧抱在怀里“谁也不许伤害我的孩儿”,李靖靠着多年守护陈塘关的声望,恳求乡亲们“我会管好我儿”。小小的哪吒,在村民的偏见、同龄小孩的疏远中,艰难成长。为了排遣满腹孤独与愤怒,他经常闯祸,父母为他操碎了心,想方设法让他学本领走正道。哪吒做好事反遭误解,人们对他拔刀相向,只有父母相信他,为他力证清白。母亲为了使他快乐,想尽办法陪伴他,用慈母的温柔,抚慰他对玩伴与认同的渴望。父亲为了让他活着,上天去求元始天尊,他不顾太乙真人的阻拦,向看门仙求得换命符,要在三年雷劫到来之时,引雷给自己,以命换命。父母至坚至纯的爱,成了哪吒最后坚守的动力,选择逆天改命的勇气。而灵珠化身的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是申公豹的徒弟,与哪吒不打不相识,背负龙族期望,全族压力令他痛苦不堪,最终因为哪吒的一句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过,结局很完美,哪吒孤身战天雷,敖丙最终醒悟和哪吒并肩一起,最终俩人肉身虽毁,但魂魄被太乙真人用一朵莲花护住,两人依旧是最好的朋友。

2. 人物造型

“哪吒”这个神话人物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不管是《封神榜》还是《西游记》,哪吒都是叛逆英雄人物出现。闹海擒龙、剥皮抽筋、剔骨削肉、莲花重生。小说神话里演绎的少年哪吒是这样的。“魔丸”托生的哪吒,用厚厚的刘海遮挡额头的魔丸标记、自带朋克叛逆风格的烟熏妆、塌鼻梁带小雀斑再加上一口鲨鱼牙,还经常手插裤兜,这些五官特征和肢体动作更带有反叛的野性色彩。但是,导演从另一个角度,从哪吒自身的情感角度,又让这个看似无恶不作的小魔丸变成了一个被人误解,遭人排斥的可怜小娃娃。同时受到李靖夫妇的影响,哪吒的内心深处也十分渴望能够像自己的爹娘一样救世济民,成为一个小英雄。说到李靖夫妇,不得不说殷夫人也早已不再是观众脑海中那个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的形象了。它不仅是一个挤出时间陪伴孩子游戏的母亲,更是一个上阵杀敌的女将军。更具有现代女性的真是特点。而李靖也成功摆脱传统动画中严肃古板又保守的形象,影片中默默为哪吒交换符咒,努力帮助儿子改变命运。

作为本片的“搞笑担当”太乙真人一改往日仙风道骨的瘦削体型,变得“珠圆玉润”爱喝酒,心爱的坐骑是一头猪,天天被哪吒这个混徒弟搞得狼狈不堪。但这样的改编,倒是把道教中“逍遥”的精神表达的非常到位。

前版中敖丙是个仗势欺人的官二代,面目可憎。这次他被打造成了备受歧视的龙族后裔,温润如玉。主角哪吒在大部分戏份中,造型是非常规的“凶萌”,那么传统意义上主角“帅气伟光正”的一面是空缺的。敖丙作为男二号,恰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缺,满足观众对男主角帅气魅力的期待。

3. 人物性格

在魔丸身世的阴影下,哪吒从小被人误解排斥,被当成妖怪,没有亲人和朋友的陪伴,于是伪装成反叛乖戾的混世魔童,用戏弄大家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孤独;尽管嘴上说不愿意为那些误解自己的百姓学法术,但又学会克制冲动从妖怪手里救下小女孩——这样的哪吒有点傲娇嘴硬,但其优点和缺点更具合理性和感染力。在《封神演义》中,童年时代的哪吒充满戾气。他到东海去游玩,把东海搅得天翻地覆。身为东海管理者的敖丙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先派夜叉,后又自己亲自出面制止哪吒。结果哪吒打死了夜叉,又将敖丙剥皮抽筋,手段极为残忍。龙王敖光上天庭告状,又遭到哪吒拦截,被暴打了一顿。这一系列事情怎么看都是哪吒不对。不过,由于哪吒后来在武王伐纣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人們也就习惯于忽略哪吒早期的过错,甚至将其美化。最典型的就是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其中将龙族描绘成残害百姓的反派,哪吒则扮演拯救世人的少年英雄。2003年出品的动画《哪吒传奇》也同样将童年时代的哪吒描绘成一个光辉正面的英雄。《魔童降世》还原了童年哪吒身上的戾气。为了体现出这份戾气,动画制作者还刻意将哪吒的外形设计得丑萌丑萌的。

在过去的作品中,除了陈浩民版的《封神榜》以外,哪吒的母亲殷夫人都是以弱女子的形象出现。而《魔童降世》中的殷夫人一出场就充满霸气,一边啃着鸡腿和大饼,一边昂首阔步,挺着大肚子跃过门槛,一扫以往的柔弱。在哪吒的成长过程中,她既肩负着斩妖除魔的使命,同时还要硬抗夺命毽子,只为博哪吒一笑,尽显一个刚柔并济的母亲形象。

再来看李靖,这个人物过去一直严父形象示人。然而这种严父非但不值得鼓励,相反应该批判。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一群逃避思考,逃避交流的父亲,只知道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和骂——来教育孩子。更有甚者,某些父亲压根就不理会孩子,等到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再站出来摆出一副严父的姿态。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死后,殷夫人为哪吒修建庙宇,以助哪吒复生,李靖却害怕哪吒再次连累自己,拆了哪吒的庙宇。《哪吒闹海》中的李靖也曾高举大义灭亲的旗帜,要杀哪吒。可以说李靖是严父文化推向极端的产物。

《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的形象崇高神圣。原著中,他身穿一件太极图道服,头挽双髻,大袖宽袍,丝绦麻履,周身弥漫着仙气,头后光环亮丽凌人,圣光护体,有着仙欲圣人的气质。最经典的,就是79年版的《哪吒闹海》。白发白眉白须白色拂尘,头戴发冠,一席青衣,体型瘦削,十指修长,一派仙风道骨,最符合原著中的气质。而本片中,太乙真人不仅是川普担当、搞笑担当,更是故事文化背景的代表,他所体现的的道教文化,在《哪吒》的价值观表达中有了一次巨大的颠覆和转变。《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正是儒、道、佛对文学创作影响正盛的时候。其中《西游记》受佛教影响最深,而《封神演义》则是在道教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无论太乙真人的形象如何变化,他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都表现了《封神演义》中的道教内涵。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的混元珠造就了灵珠和魔丸,敖丙和哪吒一正一邪,魔丸三年后会在天雷降临时被摧毁,这是无法改变的命数。                          敖丙,作为龙族全村人的希望,敖丙被赋予了极大的盼望,背负着给整个龙族带来自由的希望,为此龙王将敖丙的蛋藏起来,申公豹去了陈塘关将灵珠和魔丸调换,让敖丙有了登天封神的希望。

4. 人物定位

《哪吒》的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人物,更是打破了传统电影对人物本质是好是坏的设定。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形象自始至终都是英雄人物,不论是原著中的齐天大圣,还是动画电影改变之后的孙悟空,本质都是一个救国救民的答案英雄。即便是在改变之后,虽然作者用了很多细节表现孙悟空因为被佛祖限制,一度想要放弃对“傻丫头”的营救,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再次走向传统电影“大团圆”的结局。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作者没有给任何一个角色定义好坏。一出生便阴差阳错地被“魔丸”附体,大大小小的坏事也是做了不少,但观众并没有给哪吒定义为反派,因为在编剧和导演的笔下,哪吒的顽劣不光是魔珠的影响,更多的是周围人的偏见和家庭陪伴的缺失造成的孤独和叛逆,这种家庭正是当代社会家庭关系的影射,能够引起不同年龄段观众强烈的共情心理。从命定的“混世魔童”蜕变成“救世英雄”,延续了“反抗”精神的同时,又赋予其“打破成见,扭转命运”的新内涵。温文尔雅的龙太子敖丙,人物设定更是讽刺,身为灵珠却要将陈塘关活埋,听上去显得不可思议,实则另有原因:龙族,它们协助天庭镇压了无数海中怪兽,但因为龙族也是妖类,天庭便提防龙族,以镇压怪兽为由,将龙族一同困在海底炼狱。即使受到这样的对待,龙族也没有撂挑子不干,或反上天宫,仍然坚守岗位。

在传统成长类英雄叙事模式之下,哪吒和敖丙背负亦正亦邪的身份设定,让观众看到不同的故事情节,达到了剧本改编极致。

从丑痞傲娇的小爷哪吒、温文尔雅的龙太子敖丙,到憨态可掬的太乙真人、爱子情切的李靖夫妇再到口吃自卑的申公豹,该片能够在塑造神话人物时摈弃脸谱化的人设,对其身上赋予的传统元素进行继承与重构,从而让传统神话人物拥有了时代灵魂,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也是对改编策略的一种肯定。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动画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样才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动画应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

參考文献:

[1]《视听》:试论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之道;

作者简介:蒋艺(1999—)江苏宿迁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影视动画专业2017级学生。

推荐访问: 中国 改编 动画电影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