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市场走势透视

2022-05-05 09:40:02 | 浏览次数:

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10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一度冲高至55美元。当日收盘价为54.93美元,为该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以来的最高纪录。油价一路飙升已引起全球担忧!进入11月,油价回落……

投机因素是近期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据国际能源机构7月发表的月度报告,2004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比去年增加3.2%,是近年来需求增速最快的一年。虽然需求增长较快,但目前世界石油生产能力仍然超过需求,在这一轮的油价上涨中,国际石油供应并未发生问题,美国、中国等石油进口大国的进口量都未受到影响。

在国际石油供应并未受到实际影响的情况下国际油价却大幅攀升,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与石油期货价格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即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者会对石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在世界经济复苏带动需求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主要石油出口国相继发生的可能影响供应的事件成为期货市场炒高油价的主要“题材”,沙特、伊拉克发生的恐怖袭击,俄罗斯尤科斯公司的巨额欠税问题等一些突发性事件,虽然对石油供应尚未产生真实冲击,但却不断推动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新高。据估计,目前的国际高油价约有10美元左右是投机因素造成的。

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仍然有效

1.国际石油市场并不“缺油”。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原苏联和北美等地区。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石油供应都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从国际市场进口石油。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是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程度最大的三个地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2010年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石油需求地区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分别为52.4%、67.2%和91.5%,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8.0%、79.0%和92.4%。

虽然未来石油消费国仍将大量依赖石油进口,全球石油需求也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并不存在石油短缺问题。事实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生产能力超过需求。根据国内外石油专家的预测,未来10~20年内国际石油市场也不“缺油”,而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增长则有助于提高石油供应能力。《世界油气杂志》对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评估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世界石油虽然每年生产30亿吨以上,但是石油的可采储量反而从1994年的1369亿吨增长到2002年的1662亿吨,储采比从45年增长到目前的50年以上。

2.保证石油稳定供应符合石油生产国的利益。不论是欧佩克国家、还是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大国,石油出口收入都在各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虽然各主要石油出口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产油大国已经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但石油生产国高度依赖石油收入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一旦石油出口收入减少,绝大多数产油大国的政治、经济局势都将承受很大压力,甚至可能发生危机。因此,保证石油出口收入的稳定是石油生产国的根本利益所在。正如欧佩克秘书长1996年底在第五届国际能源大会上所指出的,“如果对于消费大国来说,石油安全的核心是供应安全的话,对于生产大国而言,石油安全的实质是需求安全。确保尽可能长期、稳定的需求是石油生产大国的根本利益所在。”事实上,世界各主要产油大国都十分强调石油的稳定安全供应,而对处于各种危机中的产油大国,尽快恢复或增加石油出口收益也是这些国家解决危机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手段,比如俄罗斯近年来经济形势好转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石油出口收入的增加,委内瑞拉2003年在经历了大罢工后为化解国内的各种政治、经济难题也采取强势手段迅速恢复石油生产能力。保证石油的稳定供应,获取稳定、较高的石油收入仍然是石油生产国战略的核心。

3.石油消费国应对石油危机的能力在提高。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开发替代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推行节能措施、加大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介入等战略措施被各国广泛采用。石油消费国应对石油危机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对石油生产国的制衡能力。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则使各国间经贸联系日趋紧密,石油生产国同样对石油消费大国有很强的依赖性。制衡与依赖并存将有助于石油生产国和石油消费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保证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安全供应。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这次油价攀升对经济的总体影响应小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不会像那次一样把经济拖入衰退之中。

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若干建议

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并直接影响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局稳定。因此,从长期来看,不论是石油输出国还是石油消费国,都不希望这种价格的大幅波动。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前不久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于国内能源的勘探、开发与建设,同时积极参与世界能源资源的合作与开发;要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搞好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8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学习讲座并发表讲话,再次强调坚持立足国内,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经济、稳定的油气供应渠道和石油安全保障体系。继续发展国际石油贸易和合作开发;密切跟踪分析国际油价的走势,认真研究对策。

2003年我国共生产原油16960万吨,但国内石油资源增长潜力已十分有限,未来我国新增石油需求将几乎全部要靠进口解决,预计2004年原油净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随着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油价剧烈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应对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风险将是我国今后长期面对的主要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提高应对国际油价变化的能力。

(一)是要研究制定不同油价水平下的应对策略

由于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因素多而复杂,而且许多因素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业内外人士实际上很难对油价走势做出准确预测。事实上,不论是98年的油价大跌、2000年的油价高涨,还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油价不跌反涨等,都与业内人士最初预测有很大差异,目前的国际油价也比业内2003年底时预测的价格高出10美元以上。在国际石油价格定价机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未来仍难以做到准确预测国际油价走势,基于此,在继续加强对国际石油市场跟踪分析的同时,要将重点转向研究制定不同油价水平下的应对预案,不断完善在不同油价水平下和油价波动过程中的应对措施,更主动地应对油价变化的冲击。与油价相关的政策措施(如燃油税)的出台也要充分考虑油价大幅波动的特点,使政策调整能够更有利于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进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国际油价频繁剧烈波动实际上是一种市场风险。应对市场风险需要建立市场化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第一,鼓励石油进口商更主动的融入国际石油市场中,通过积极参与期货交易等避险方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努力谋求国际油价的定价权,从目前的防御型体系向主动出击型体系转变,以通过远期合同化解和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石油期货虽然投机性较强,但其对平抑石油价格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1999年石油市场波动,国航、南航、东航处境困难,南航损失近6亿元。而香港国泰航空因为在石油期货市场进行保值,当油价上涨到每桶近40美元时,其油价成本每桶不到20美元。所以,我们应借鉴美国通过控制纽约交易所的石油价格进而影响欧佩克油价的做法,也要研究不生产任何能源的日本利用消费大国优势控制亚洲能源交易价格的奥秘。进一步“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以大宗石油消费国的地位,影响价格,化解风险。第二,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的推出为契机,跟踪评价期货交易对规避市场风险的效果,在条件成熟时推出其他石油期货品种,为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用户和贸易商提供规避风险的机会。现阶段可通过建立石油远期交易市场等途径探索有效控制价格风险的方式;第三,逐步放松对石油进口和国内石油市场的管制,适当加快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在从石油进口到批发、零售的各环节引入竞争,一方面通过决策主体的分散化实现风险的分散,另一方面通过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获得相对较低的石油价格。

(三)是宜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适当调整

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遵循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原则,同时考虑了保持国内油价相对稳定的需要,由国家发改委根据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的变动情况(通常是在国际油价波动超过8%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对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整成品油价的通知,自今年3月31日开始,我国适当提高汽油价格。其中北京市的93号汽油涨幅超过8%,达到了2000年国家实行汽油浮动价格以来的历史最高点。上海97号汽油也达到了这一型号汽油的历史最高点。如果按每车每月150升的消费量测算,每月要多支付汽油钱40元左右,全国用车消费者每月至少多支付10亿元左右。但在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现行的定价机制有两个弊端:第一,由于国际油价频繁大幅波动,国内油价相对稳定实际上只体现为分次调价,但分次调价并未减少油价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冲击。第二,目前国内油价调整存在一个月左右的滞后期,这一方面造成国内调价与国际油价走势可能并不一致,如8月25日国内油价上调时,国际油价却在回落;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流通环节的投机行为,由于油价调整的滞后性使得在国际油价出现大幅波动时,各界可以准确判断出国内油价调整趋势,批发和零售环节可以据此采取“多买少卖”或“少买多卖”的措施,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成品油供应紧张或压库问题,对石油市场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加快石油价格调整频率,并在竞争相对充分后,完全放开油价。从其他国家经验看,在竞争基础上放开油价要比政府指导价格对消费者更为有利。

(四)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增强国家对油价进行调控的能力

虽然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风险,但通过以轮库等方式在特定时期释放部分战略石油储备客观上将会起到平抑油价的作用。2000年在油价高涨时,美国曾通过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方式对油价进行了干预。在未来油价大幅波动的局面仍将持续的情况下,建立石油储备制度会有助于提高国家应对油价波动的能力。

(五)寻找和形成多元的石油供应市场

我国原油进口大部分来自中东和非洲,预计未来几年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然而,中东和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武装冲突连绵不断,恐怖事件频繁发生,如此等等,不能不对石油市场产生严重影响。而且我国进口的原油大部分是通过海上运输的,海运量占进口量的98%左右。所以,我们必须寻找和形成多元的石油供应市场,把从其他产油国进口能源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如通过实行“走出去”战略,利用我们的技术、资金到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赚取外汇,然后拿这些外汇去购买运输风险比较小的产地的石油。目前,我国对海外石油资源的利用,除由政府指定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现货及期货交易外,也应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加强合作。

推荐访问: 透视 市场走势 国际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