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教师的板书技能与考核标准

2022-05-04 11:45:02 | 浏览次数:

“三尺讲台、一方黑板、半寸粉笔曾是教师挥洒一生的天地,那或飘逸或俊秀的板书之间,流逝了无数教授与求知的故事。那里,记述着为人师表的热忱与责任,那里凝聚着求职者的期待与希望。然而,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也带走了传统课堂上那一方黑板所承载的严谨。多少课堂上,绚丽夺目的多媒体课件热闹过后,剩下的是一方悲默的黑板,激情洋溢的课后是一片混杂的字迹。黑板,似乎只是课堂上一个深沉的背景;板书,似乎只是教学里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它们日渐成了课堂里备受冷遇的角落。”(摘自网络博文)于是,当我们自己都在怀疑板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在现代化的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教室里,原始的板书形式还有没有价值时,朱清时院士的一番话让我们感到吃惊甚至愕然:“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麻省理工学院就不许用PPT文件,老师得写板书,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我回来以后,发现大家都很浮躁,都用PPT文件,讲课讲得学生都坐‘飞机’了,效果极差。”(《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解读“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南方周末》2010年1月14日)吃惊的是我们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理念顶礼膜拜,不惜摒弃传统大谈所谓后现代而无视国情学情时,没想到美国的顶级学府居然摒弃了我们做梦都要实现的所谓“现代化”而坚持原始的“手工劳动”;愕然的是会不会制作课件、会不会使用PPT文件已经成为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硬性指标,而传统的板书被视作可有可无,乃至几近抛弃。这一现象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人家的“不许用”PPT文件,和我们的倡导用,人家的坚持板书,和我们的不屑板书,不仅不是教育是否原始化还是现代化的问题,而是是否“符合认识规律”的教育科学的问题。符合认识规律的,即便再原始,也要坚持,否则再华丽、再现代,也要毫不犹豫地摒弃,这是原则性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课堂有你,更有学生》一节中有如下论述:“如果上课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王老师把板书的作用提高到“文化熏陶”的层面是决不过分的。

浮躁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痼疾,成为我们民族创新的羁绊。朱清时院士将教师放弃板书而大量使用PPT文件定性为“浮躁”使然,而这种浮躁又是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极差”的直接原因之一。最近一段时间,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领域掀起了一股“教师缄默知识”研究热,似乎对于教师的“外显知识”的研究已难有新说,于是转而研究起无从表达也不易表述的教师的“缄默知识”,也许对于教师的板书风格的研究,能够窥视到教师“缄默知识”的一斑,进而独辟出一条由无法表达到可以表述的蹊径。这种假设似乎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板书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来说,依然是有一席之地的,依然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文字的不同,除了“符合认识规律”之外,我们的板书还关系到书写本身的问题,即规范书写所起到的示范作用,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过去,“三字一话”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一直被推崇和强调着,尤其必修课的设立从根本上保证了普通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训练和普及。只是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多媒体的介入,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课程设置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加大、连年不断的扩招、师范院校在“三字一话”的考核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自学考试函授本科在板书考核上几成空白等等,直接导致了近年来教师书写技能的严重滑坡。其中板书的技能尤其突出:严重的倒笔顺;不规范的简化字;明显的错别字;不会写行书;不懂书写格式;不会谋篇布局;字的大小不均匀、线条不流畅、缺少美感等等。尤其汉字所特有的笔顺,几乎成了教师书写出错的“集大成者”,尤其最近十数年来,许多人写不好字以至于不敢写字,笔顺错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笔者就亲历过一文学硕士书写“能”字的过程,先写右下角的“匕”,再写右上角的“匕”,然后写左上角的“厶”,最后写左下角的“月”,这一被她称之为“逆时针顺序”的写法,真乃千古未闻。虽然书写水平的降低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守住规范书写的最后底线,否则,再过若干年,就真的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了。

板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所书写的文字、符号,所绘制的图表、图画等等;狭义的就指粉笔字。板书的产生与课堂授课制密切相关,一个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可以借助板书来补充口头语言的不足、来对口头语言进行强化,从而迅速有效地传达信息、凝固信息,使学生印象深刻。杨国全主编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164页)一书中,对板书的作用做了极其生动的描述:“板书板画是影响整个教学过程每一项教学活动,关系到每项教学要求的落实和教学好坏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一堂课教得如何,从教师的板书中就基本上可以看出来。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是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是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一堂课的‘眼睛’,是学以致用的‘桥梁’。设计完好的板书是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它集中了整个教学方案的精华,运用得法,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处所讲的板书,主要指板书的内容及设计的重要。内容精彩、设计巧妙的板书,通过规范的、美观的粉笔字展现于黑板上,会使两者相得益彰。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同样能为整个课堂教学画龙点睛、增光添彩。

先让我们看看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肩负着书写示范的使命;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品味,需要相当的想象力,如果只有低层次的课件展现的具象,而没有了语言形象,阻塞了学生的想象和幻想的空间,那就不是语文课了,也就无从谈起语言艺术本身的魅力了。就目前情况看,不管课件做得多么完美,都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瞬息万变或偶发事件的随时出现,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都需要即时书写板书。过去,在给语文课堂教学板书分类的时候,曾经将板书分为计划内板书和计划外板书或主板书和辅板书(徐林祥、张中原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两类,计划内板书属课前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的文字总和(相当于现在的课件),计划外板书则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即兴书写的文字,这是课件和多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因此,我们说板书具有即时性、灵活性的特点。

推荐访问: 略论 板书 考核标准 技能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