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业驱动”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2-05-03 14:30:03 | 浏览次数:

报告进行检查。教师让每个小组上台讲解设计思路,并请其他学生讨论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指出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不但让学生通过比较取长补短,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代码编写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给学生提供解决技术问题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等资源寻找解决方案。为了督促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教师每周都要和各组组长进行一次座谈,询问各组的进度情况,并且教师每周还要在固定时间听取各组以PPT形式的周汇报。代码编写完成后要进行测试。组内成员的互测不但可提高软件质量,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

项目最终完成后,教师首先检查各组的完成情况。然后,再请2~3位相关专业的老师,共同听取各组的项目汇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公平合理的对各组的成果进行鉴定。

四、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试方式不再是仅仅以卷面成绩为准。总成绩由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分,满分100分。期末考试成绩就是卷面成绩除以2(卷面成绩满分100分);实践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出勤(5分)、平时成绩(10分)、SQL上机(10分)、应用实践(25分)。出勤是激励学生上课的一种方法,缺勤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学生的缺课率。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是课后作业和随堂测验的成绩,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SQL上机的考核以平时的上机任务检查以及一次的上机考试为标准。应用实践的考核以开发过程参与情况和项目成果为主。

项目成果主要从软件开发设计思想、系统功能完善程度、界面设计、文档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因为项目采用分组的形式展开,每位学生在项目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成绩评定过程中要进行区分。项目小组长总体介绍项目分工情况,每个学生分别说明对项目的贡献,演示并讲解自己设计开发的功能模块,并回答教师的提问。细节上的提问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是自己的研发成果。各组成果的考核由代课教师以及其他几位听取汇报的教师商量来定。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以及每位学生在项目中的贡献、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和组长为组员的打分进行加权给出实践成绩。这样,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

五、结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理论知识才能得到有效巩固。实践表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使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编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库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认真考虑,锐意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Petri网模型驱动的SaaS型云测试方法及支撑平台研究”(61262017)

参考文献:

[1]叶霞,李俊山,李海龙.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改革.计算机教育,2011(1):56~59

[2]罗荣良,吴明晖.项目驱动的数据库应用类课程教学探索.计算机教育,2012(3):88~90

[3]肖蕾,钟瑛,翁伟.软件开发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12(10):104~106

推荐访问: 作业 原理 实践 驱动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