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论视域下的教育组织

2022-05-01 18:15:01 | 浏览次数:

摘要:教育组织归属于复杂的社会组织,教育组织承载着生命体的期望与成长。让生命体在教育组织中共生共融才能促进教育的卓越、生成师生的幸福感、造就组织的良序运行。

关键词:教育组织;生命体;幸福感

一、 教育组织内涵厘定

现如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分别是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和教育组织。它们各自承载着保持社会良序运转的使命,又有机融合各自职责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政府组织代表正义,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正义的概念就是由它的原则在分配权利和义务,决定社会利益的适当划分方面的作用所决定的。”[1]企业组织标榜赢利,把“企业行为看作是组成企业的各个部分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结果,认为,企业中人与人是一种理性的交易关系。”[2]教育组织则是彰显人性、成就幸福、收获真知、释放温暖,凝聚人类学术、知性、科学的共同体。“它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建立的由机构、人员、职权、制度和文化等要素组成的相互协作的开放系统。”[3]在一个社会中,拥有禀赋公平正义亘古不变的社会制度,追求外在物化与功利价值的市场经济之外,还应有教育组织这类代表人性、良知、纯净的组织来输送正义之人、涵化功利之人、培养幸福之人的社会组织来丰富充盈社会的多元与和谐。

二、 教育组织特征概述

教育组织目标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教育组织有多种类型,这种多类型成就了其目标的多样性。但是,将教育组织的目标上升到本质层面,又具有统一性,都旨在培养人,塑造人。

教育组织结构的复合性。教育组织的复合性旨在教育组织结构的非线性。教育组织中主要存在着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的双重复合。两系统应从分割走向混沌,将两者有机融合,让任何一方自由有度的发挥作用,教育组织才能在健康平衡的状态中发展。

教育组织过程的协作性。没有成员间的协作,组织工作就不能开展。协作不失为教育组织目标实现的一个捷径。因此,教育组织需要建立和完善参与管理的组织机制,使得教师、家长、学生对教育组织工作的参与常态化和制度化。

教育组织结果的价值性。教育组织的结果就是教育组织向社会提供的教育服务。不同的教育组织,其教育服务是不同的。无论何种教育组织所提供的教育服务都包含着这两方面的价值,一是个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教育的社会公益性。

教育组织的学习。教育组织是传播、发展和汇聚文化的地方,在信息化时代,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更多、更快、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有关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个人不断地学习,同时要求组织更好地学习。在教育组织中“每个人都通过亲力亲为的探究,形成与自我共生的众多异质的他者的关系,从而构成自我参与其中的学习共同体。”[4]

教育组织学术的自治性。教育组织学术自治为特点,学校的权力结构表现为行政、学术的二元化,学校的学术层次越高,二元化的特征越明显。[5]教育组织的学术自治可以消解校园行政之“僚气”,让纯粹的学术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非长官意志、知识霸权或强制行为。享受绝对无上的精神自治与学术自由。

三、从实体组织到生命共同体

教育组织是我们每个人素质与人格得到真正的生成进化所必经的一个组织,在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个体生活。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将预定着生命个体今后的发展可能性。“生命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没有生命精神价值的体现,则没有价值的存在。”[6]在一个快速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组织是一个依存于社会的随波逐流的“应声虫”或是“变色龙”还是一个独具自身特色并能准确把握自主权且有担当的社会组成部分呢?教育组织是一个类似于机械死板的“机器”或是“工厂”或是“玩具”可以任人尽情把玩或是肆意拆卸,还是一个能感知生命的有血有肉的生命组织呢?笔者认为其重大的职责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学术成就更重要的是人格成就,通过个体的培养推动社会整体的道德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平等与正义,实现个人的幸福以致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为目标。教育组织不应是专注经济利益的“无烟工厂”而应是一个“净化器”。受教育者在教育组织中不仅视其为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工具,而是受教者与施教者共同学习、生活、工作的“家园”乃至“乐园”。“现代组织要想得到生存与发展,必须随着内外环境和人员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即实施组织的变革与发展。”[7]教育组织也不例外。因此,需要设计好组织结构,把握好组织特征,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的卓越。只有将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组织中的每个部分有机的融合,才能共生出和谐丰富、价值自足、历久弥新的学术共同体、知性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7.

[2]陈昆.企业组织:基于信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8.

[3]黄葳著.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1.

[4]虎技能,王晓军.日本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述评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1(4):71-75.

[5]陈孝彬.教育管理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11.

[6]孟颖.论生命论这些视域下高等教育的本位价值[J].重庆:重庆与世界.2013(8):84-86.

[7]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98.

推荐访问: 视域 生命 组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