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华文化,创新电子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2022-04-30 11:45:02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从电子技术中感悟中华文化血脉的延续。以《易经》中太极阴阳宇宙观为主线,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到电子技术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致力于丰富与创新“一体化”教学内涵,改深邃难懂电子技术课堂为中华文化鉴赏的艺术殿堂,力争化理论为文化、变技能为艺术,最终达到提高技工院校电子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华文化 电子专业 职业能力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自于《易经》中最基本的思想,那就是太极生阴阳,一阴一阳的互动与统一。电子技术起源于半导体材料,N型与P型是阴阳两极,其互动与统一形成了电子技术的硬件细胞PN结。有了PN结,就可以做成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块等半导体元器件。将这些电子元器件按照一定结构形式用印刷电路板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硬件形式的电子电路。有的电子电路还会烧入程序,加上稳压电源,里面的有源器件处于一阴一阳的开关状态,而两者的互动与统一又将其线性放大,共同传输和处理信号。

一、中道思维贯穿能力教学始终

“中”这个字,原本是一个图腾,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太极图像,其本质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太极——一切变化的根源;二是阴阳;三是阴阳互动的过程。

1.电子技术是中道思维的具体应用

半导体材料中空穴、电子的扩散与漂移运动形成PN结。放大管截止、饱和与放大三种工作状态的形成与转换、正反馈与负反馈、增益与带宽、触发器状态的触发翻转等电路无不带有中道的烙印,是中道思维的生动应用。

2.电子专业中道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道是电子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电子专业基本职业能力主要是知识和技能,与中道的阴阳相得益彰,两者的相互作用集成了职业能力。知识的获取有助于技能的提高,技能的娴熟使学生有强烈好奇心和激情去钻研理论知识,这就是“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中道的精髓在于阴阳两极相互作用的平衡发展,电子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酷似触发器的状态,不断触发、翻转,只是每次循环都会达到新的高度。

二、中庸之道是做人之本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的内在要求为出发点和价值依据,得到最适宜、最恰当、无过与不及的表达与实现。

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

孔子说:“过犹不及”,主张中立而不倚,秉承“中道行事,不走极端”的理念。负反馈电路是从输出端取出电流或电压,返送给输入端,使其净输入量减小的电路。直流负反馈会自动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静态工作点,让电路在“和中”的直流环境下,“淡定”地处理信号。输入信号发生一定量的奇变,通过交流负反馈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校正效果,确保信号高保真放大。

锁相环电路通过特定基准信号这个基因的“遗传”,由鉴相器形成比较误差电压,以此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达到锁频锁相的目的。锁相环电路是解调器恢复载波的核心技术,是以基准信号作为标准,“中道行事”的典范。

中道的标准就是仁义之道。作为从事电子信息的职业人,硬件设计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电路调试到性能最佳的那个点上,不能偏离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这也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2.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

《论语》曰:“允执其中,叩其两端”;《中庸》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两端”并非仅指两个极端,而是指各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对正反两面意见的全面考察,最终选择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加以实行。

AMD处理器的CPU峰值功率可以用降低电压来实现。但CPU工作频率一旦提高,电流就会很大,噪声表现敏感,CPU核心电压就要往上微调。牺牲节能来追求可靠性,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一个高发热的系统中各种材料、电路板的焊点都会加速老化,散热系统的造价也会提高。所以,这样设计其实也是在耗电和可靠性之间一个无奈的平衡。除此之外,还有放大器的性能改善与增益、通频带与选择性、正反馈与负反馈、竞争与冒险现象、触发器的受激触发与空翻等都是电子技术“折腾”状态下,一个个要解决的平衡问题。

从职业思维方法上说,这是先考察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而后加以统一,异中求同,达成一致,实现合作。所以,虽然中庸之道不是折中主义,但有折中的成分,是一种积极的调和论。

3.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是中之常道,是人情与道理的协调,符合多数人的需要。

电路设计与电路原理必须协调统一。集成运放中,输入级为差动放大,满足输入电阻大、抗干扰能力强的需要;中间级是共射放大,能提供较大的电压增益;末级是推挽功放,可以有较大的电流提供给负载,并让负载获得足够大的功率。

电路设计实行“人性化”。电路中,五光十色的LED灯直观告知其内部“器官”的实时工作状态;无线传送与微型化实现了音、视频互动设备随身携带的梦想;触摸屏技术体现了人类触觉的无限魅力;红外线遥控与蓝牙技术摆脱了近距离有线传送的苦恼……一个健康的职业人格应是情与理的平衡、合情合理做事、为多数人所接受,它是一种理性精神。

三、用仁义和谐理念打造职业团队

用仁义是中国古代处理人际关系、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伦理价值观念。

电子“人性化”的设计构成了“仁”,也就是一切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电子电路理论形成了“义”,成为电子设计的基石。反馈与推挽放大电路是一个个的“礼”到,赋有礼尚往来的美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各种电路柔情似水,优势互补那是“智”。共射电压放大电压、共集电流放大电流与共基宽带放大各负其责,各显其能,构成了“信”。

上述电子技术中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伦理文化,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一系列解决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标准,完成个人人格的健全和职业道德的规范。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道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

负反馈电路充分体现了“和为贵”的精神,实现电路参数永远保持动态平衡,对稳定电路参数起到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输入接口的模拟、数模互换、信号处理及控制的数字和送给负载的模拟等各种不同类型电路和程序自然顺应整体功能,产生“志同道合”的电子系统。设计者可以用求同存异的理念,关注于每个单元电路,采用阻抗匹配、和而不同的连接原则,组建和谐统一的电子电路系统。此外,互补推挽功放电路是“分工协调”的结果;振荡器是“齐心协力”的写照;放大器中,静态工作点设置必须合理等同样赋有和谐理念。

职业生涯和谐之道的关键便是,人的行为无论是对电子电路,还是对人,都要符合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人得其所,路得其宜,宽容包纳,和而不同。这些都是正确处理人与电路、电路与电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黄金规则,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四、遵循天人合一的基本规律以提高职业能力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和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

1.一体化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的基本模式

元器件结构、电路结构、参数计算、电路板设计、测量与调试等基本知识构成了电子技术的理论,而元器件识别、电路板布局、焊接装配、元器件参数确定、电路参数测量与调试、电路故障检修等基本技能是电子技术专业必须开展的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学、做三个教学环节交替融合,从某种意义说。这也是“天(理)人(实)合一”。

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应该获得理论知识,在理解地接触时,进一步提高技能,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得到职业基础能力的提升。

2.工学交替造就综合职业能力

工学交替是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的教育模式。学习工作准备,工作是学习目的。电子电路设计、元器件筛选、印刷板设计制造、电子产品的生产及维修等工作,都应成为学习内容,并按工厂的要求检验工作效果。学习则为工作进程、工作改进、工作创新等方面提供智能支持。

工作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学习则能理顺职业能力,这样多次交替进行,必能造就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电子产业一线技能人才。

3.校企双制注入职业能力提高正能量

校企双制是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的办学制度。政策是“天”,岗位与学位是“人”,则校企双制为“天人合一”新型办学制度,为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注入了正能量。

电子技术岗位有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维护维修与采购销售等,技工院校就要提供与其相应的学位,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技能人才。政府政策把企业岗位与学校学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岗位不但要出工位,更要出技术、技能与文化等综合职业能力;学位不但要出学生,更要出品学兼优、健康向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五、“有所不为”才能让职业能力培养插上翅膀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明代吕坤也认为“有所不为,为必成”。其意是说“为”与“不为”乃一对矛盾,“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为必成”,反之势必“无为”又“无成”。“有所不为”的教学理念可以让职业能力插上翅膀,翱翔天空。

1.技能对职业能力有决定性作用

技工院校应把造就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坚持“有所不为”,遵循“有用、会用、够用”原则,不强调系统性,更不能增加深度、拓展广度;在操作技能教学中,力争“有所为”,专注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工艺生产、调试维修等实践技能,打造操作娴熟、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电子专业包括设计、制作 、生产、维修、 经营、管理等技能,其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行业标准及国家职业工种标准,均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而理论的教学应借用实际操作方式,将抽象理论知识全部转变为过程性的形象操作技能,力求变抽象为直观、换符号为实物、化原理为数据、置思维而换操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技能决定职业能力。只有把“有所不为”的理论教学充分融合到“有所为”的技能教学中去,才能真正将“教、学、做”三种教学形式互动式地柔和在一起,分步实现“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得更好”等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成”教学目标。

2.专长构成职业能力核心内涵

专长是指人们在某个职业领域中所具有独到的学识、技艺、能力等专业特长。技工院校应针对某个职业领域特定的工种岗位,培养学生的专长技能,以满足技能市场需求。这种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专长”职业教育,是职业能力的核心内涵。

根据电子专业工种岗位,可分解成生产线、调试维修、工艺设计和产品研发岗位等四个专长方向技能。“有所为”的都是核心技能,不同岗位技能有所侧重,那是“有所不为”。只有践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职业发展理念,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才能占据职业能力的制高点,让职业生涯大放光彩。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必须创新,这样才有活力,而中华文化正是这一活力的源泉。技工院校电子专业的师生,要以中华文化为引领,贯彻“由人到文、以文化人、文化即人,文以载道、道寓于文、文道统一”的“天人合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笃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努力提高电子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技艺精湛的“技能梦”,让职业人生更加辉煌。

(作者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推荐访问: 中华文化 培养 能力 创新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