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与误诊分析

2022-04-13 10:39:26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并进行误诊分析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6例ERS的心电图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S的J点抬高和J波形成以及ST段抬高、高耸T波改变,以V2~V5最为明显,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到基线。结论:ERS是一种特发性心电图改变,对部分表现有症状的患者常易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点;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217-02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是一种特发性心电图改变,以明显的J波和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为特征。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人群,除少数人有不典型心悸、胸闷、胸痛外,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虽然绝大多数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均为良性临床表现,但近年报告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由于其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易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对部分表现有症状的患者常易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相混淆。本文通过对26例诊断为E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特点,提高对ERS的诊断,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均为2004~2009年在本院住院确诊为ERS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25~60岁,其中50岁以下23例占88%,50岁以上3例占12%。以心前区疼痛症状就诊者9例,心悸、胸闷16例,上腹部疼痛1例,其中心电图首次诊断疑心肌梗死16例占62%,变异型心绞痛8例占31%,心包炎2例占7%;全部患者分别经临床病史、心肌酶学、心电图追踪、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病理性ST-T改变。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深圳奥生ECG8110型心电图机进行十二导联同步描记,记录平卧位十二导联心电图,每个患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描记运动后即刻心电图,常规行血清心肌酶学检查。诊断标准:①ST段抬高,在V2~V5导联最为明显,可达0.2~0.6 mV。呈弓背向下,不伴有对应导联ST段下移。②T波改变,高大直立。③在V2~V5导联或Ⅱ、Ⅲ、aVF导联出现J波。④运动或情绪激动等应激情况下ST段可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均可排除器质性心脏病者。

2 结果

26例均为窦性心律,其中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18例占69%。ST段于J点处呈凹面向上抬高,幅度为0.1~0.5 mV,以 V2~V5导联最明显,同时伴有高大对称的T波,其中单纯肢体导联ST段抬高5例占19%,幅度在0.1~0.2 mV,单纯胸前导联ST段抬高13例占50%,幅度在0.2~0.5 mV,二者均抬高8例占31%。肢体导联ST段抬高程度较胸前导联为低,对应导联无ST段压低,窦性心动过缓者ST段抬高较正常窦性频率者明显。26例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后即刻描记心电图,结果全部患者ST段基本回降至等电位线,T波振幅也随着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26例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讨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ST段抬高变异,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0%~2.5%[1],常见于中青年,男性多见,运动员的发生率偏高,以黑人最为常见,有的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ERS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2]:①心电复极变异。②旁路加速传导。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④心外膜受到机械性刺激。⑤先天性因素和遗传因素。

临床上ERS主要靠ECG诊断,其ECG上表现以明显的J波和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为特征,并且以胸导联为明显。本组资料单纯胸导联J点处ST段弓背向下抬高占50%,单纯肢导联J点处ST段弓背向下抬高占19%,胸导及肢导两者J点处ST段弓背向下抬高占31%,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3]。本组也发现窦性心动过缓者占ERS大部分,窦性心动过缓者ST段抬高比正常窦性频率者明显,而且所有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均加快,ST段抬高及回落与心率呈负相关系,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慢频率依赖性有关[1]。

由于大多数ERS患者无任何症状,但当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时,极易误诊为超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本组中误诊心肌梗死为62%,误诊为变异型心绞痛为31%,误诊为心包炎为7%。因此在诊断ERS时,应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对于病理性ST-T改变如能及早识别,准确地做出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尤其是急性缺血心肌仍处于可逆阶段,及时处理可使心电图恢复。提高对ERS认识,可以减少延误诊断及治疗不当,亦将减少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遇有ST段抬高T波高耸的心电图,应结合临床资料及深入细致分析各项相关检查结果,动态追踪观察心电图变化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正确诊断,减少对ERS的误诊,尽可能做到既不误诊,也不延误对心脏急症的检出及治疗。

ERS是比较常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近年来随着对ERS认识不断深入,亦有报道其与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病例发生,特别是恶性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关,早期识别与处理极为重要[4]。由于ERS与原发性室颤及Brugada综合征J波形成的机制完全相同,只是Ito电流的分布和变化不同,但各自引起的临床后果绝然不同,因而对于具有下述特点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有反复晕厥病史;猝死生还者;有猝死家族史以及J波异常增大。对于长程心电记录或心脏电生理证实晕厥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者和猝死生还者,均应植入ICD[1]。因此对合并有上述特点的ERS患者,应予以高度重视,酌情选择血心肌酶、肌钙蛋白、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或心脏电生理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张萍.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现代观点[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4):315-316.

[2]郑楚.心电早期复极变异发生规律和倾向[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4):597-599.

[3]王洪秋.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诊断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39.

[4]Boineau JP.The early repolarization variant-nonmal of heart disease in certain subjects[J].J Electrocardiol,2007,40(1):11-16.

(收稿日期:2011-04-08)

推荐访问: 误诊 心电图 综合征 变化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