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与按摩

2022-04-13 09:57:43 | 浏览次数:

一、概念界定

“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溺肢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按摩疗法又称推拿疗法。它是术者运用各种手法,如推、拿、按、摩、揉、捶、震、摇等或运用器械,在患者体表各部进行以机械力为主的被动性运动,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按摩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损伤后,由于经脉受阻,气血流行不通,“不通则痛”,治疗的关键在于“通”,“通则不痛”。按摩是通过疏导气血“通”而使其“不痛”的一个重要方式。

1.行气活血

《素问·举痛论》提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对于寒邪袭击肠胃,引起腹部疼痛的病症,按摩可以缓解腹部“小络”之挛急,促进气血运行,气血通畅了腹痛就可以停止。根据按摩后局部皮肤发红的现象,测定皮肤推拿前后温度,发现在推拿的局部,以及未经推拿的远隔部位,皮肤温度都有升高。说明推拿可促进新陈代谢,引起周围血管的扩张,降低大循环中的阻力,同时又可加速静脉血的回流,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心脏的工作。此外,按摩还能影响血液的重新分配,调整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以适应肌肉紧张工作时的需要。适当的按摩可增加肌肉的伸展性,使紧张的肌肉放松,而肌肉的放松又可改善血液循环。经测定,肌肉放松时的血流量要比肌肉紧张时提高数倍。

2.益气止痛

推拿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痛之外的治疗效果,比较容易在外观上看出来,如肢体扭、挫受伤,局部瘀血肿痛,推拿可疏经活血、祛疲生新,也就是使瘀血消散,肿痛消退。《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素何·调经论》认为:“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敌快然而不痛。”上述的“按之则热气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说明按摩可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起到温阳益气、散寒止痛的作用。

3.清热安神

《灵枢·刺书真邪》提及:“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所谓推而散之者也。”这段详细描述了推、按、捏、切、拿等手法治疗高热合并神昏的具体操作方法。说明推拿具有清泄实热、安神定惊的作用。

4.调和阴阳、疏通经络

神经系统联络着身体各部,影响各器官的功能活动。神经功能失调,或显兴奋增强,或显抑制增强,均能使某些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而致病。这与“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致病原理是相应的。按摩通过手法的作用,反射性影响神经功能,使神经的兴奋、抑制过程达到相对的平衡,也就是使阴阳相对平衡,而起医疗作用。经验告诉我们,凡有疼痛肌肉必紧张,凡有肌肉紧张则势必疼痛,按摩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肿、水肿和损伤组织的修复;二是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将紧張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帮助松解粘连,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三、按摩与导引的关系

所谓“导引”,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种要素的综合锻炼,而无论是呼吸锻炼,还是肢体练习,必然是以人的意识为主导的,故导引是以人的意识、呼吸和肢体运动相配合的一种养生运动。

按摩作为一种保健养生方法,主要以被动按摩为主,当然也有自我按摩的而导引主要是自我锻炼。从作用原理来看,按摩治疗主要靠力学作用,由于机械力作用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而导引主要是通过意念、呼吸和肢体综合练习。由此可见,虽然两者作用的方式存在不同,但按摩与导引对人体进行调节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气血的畅通,取得祛病强身的效果。

按摩与导引是具有互相促进作用的。健身气功是在传统的导引、按跷与呼吸吐纳相结合的养生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按摩常常作为导引准备与结束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练功时的放松和入静。

养生之道,贵在使人体气血运动畅通。健身气功功法,旨在导引肢体,调和畅脉通气血。按摩这一祛病疗疾的传统方法,如何能更好地服务健身气功、帮助民众提升健康水平,还需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推荐访问: 导引 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