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发展枢纽型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2022-04-12 09:52:04 | 浏览次数:

摘 要:枢纽型经济是指枢纽型地区(城市)发挥交通等枢纽的聚散功能,扩大并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地区发展能级的一种经济形态。近年来南京市大力推进枢纽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未来一段时间,南京应抓住《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明确枢纽型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发挥枢纽型经济的优势,推动特大城市建设进程。

关键词:枢纽型经济;城市群;创新发展;南京

Abstract:Hub type is a kind of economic form about broadening and deepening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promo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by play a transportation hub of the vergence. In recent years, Nanjing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b type econom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For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Nanjing should be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development plan”, further clear hub typ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goal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hub, play the advantages of hub type economy, promote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mega cities.

Key words:hub type economic ; city group ; innovation development ; Nanjing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10-29(6)

枢纽型经济是枢纽和经济的合成词。这里的“枢纽”,可以是交通枢纽,也可以是通讯枢纽、水利枢纽、水电枢纽、地理枢纽(城市中心和次中心地块、区域中心城市),等等,但以交通枢纽为主。其中,交通枢纽与地理枢纽互为因果——交通枢纽以地理枢纽为基础,地理枢纽因交通枢纽而优势凸显。一般情况下,枢纽型经济是指交通枢纽型经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南京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南京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为南京枢纽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南京应抓住这一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发挥枢纽型经济的优势,推动特大城市建设进程。

1 枢纽型经济的内涵、功能与概念界定

1.1 枢纽型经济的多重内涵

“枢纽”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指主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文心雕龙·序志》曰:“盖《文心》之作也……文之枢纽,亦云极矣”,意为达到了极致状态。《南齐书·崔祖思传》有载:“……敬让之枢纽;令行禁止,为国之关键”,枢纽即为国家之关键。因此,枢纽是指区域之重要地点或事物之关键部位,也就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比如,水利枢纽、水电枢纽,是指综合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或发电的控制性水工建筑物的组合体。“枢纽”与“经济”的结合,就有所谓枢纽经济或枢纽型经济,其内涵有如下主要表现。

1.1.1 枢纽型经济是一种交通经济

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和设备,通过各种方式使货物或旅客在区域之间实现位置移动的部门,因而是沟通生产力不同要素之间的纽带或桥梁。在现代社会,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运输部门首先必须为社会生产服务,不仅要完成国家和地区下达的各种运输任务,为工商企业和国内外客商提供货物运输、物资储存等商贸流通服务,而且要提供加工、包装、信息等各种服务和便利,同时也创造自身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在自身发展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新的空间,因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对交通的一种朴素认识,且实践的效果非常明显,各地都尝到了交通发展带来的甜头。现在,我国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运输规模跃居世界前列,高铁成为国家名片,老百姓交口称赞,国际上高度评价,交通大发展确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1.1.2 枢纽型经济是一种流通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和流通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流通离不开交通,交通因流通而不断建设、管理和完善。交通流通,一通百通。一旦不通,一切皆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曾经精辟地指出:“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际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运输业……具有如下的特征:它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并且为了流通过程而继续。”因此,畅通无阻的交通,是人(才)流、商品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吞吐的主渠道,各地通过不断提高和改善交通运输能力,实现人行其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就能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进而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

1.1.3 枢纽型经济是一种融合性经济

深化对枢纽型经济的认识,还必然涉及对交通运输业的属性的理解,而理论界、学术界对此历来存在争论:有人认为交通运输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因而属于劳务部门;也有人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作为依据,强调交通运输业属于产业部门。马克思说过:“有一些独立的产业部门,那里的生产过程的产品不是新的物质的产品,不是商品。在这些产业部门中,经济上重要的,只有交通工业,它或者是真正的货客运输业,或者只是消息、书信、电报等等的传递”,“不论是客运还是货运,结果都是客货所处的场所的变动”,“运输业所出售的东西,就是场所的变动本身。”他又指出,交通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从而形成生产资本的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交通工业”、“独立的生产部门”,是指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生产,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的制造,同时还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港口、航道等的修建,这显然是非常庞大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而单纯的交通运输本身,虽然只是场所的变动,但必须为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服务,必须为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提供服务,必须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因此,交通运输业具有二重性:既属于第二产业,又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于经济发展;既具有产业属性,又具有事业属性,服务于社会发展。枢纽型经济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三者融合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1.2 枢纽型经济的突出功能

最近几年,为了应对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一些区位条件确实良好、交通优势十分突出的城市,陆续提出或有学者呼吁发展枢纽型经济,这些城市是:山东省青岛市和德州市,广东省江门市,浙江省宁波市、辽宁省丹东市、湖北省襄阳市、四川省自贡市、云南省保山市、新疆自治区奎屯市,等等①。但综观这些城市,相比之下,南京的思路最清、动作最快,部署最全面、目标最明确、规划最认真、措施最实在,目前势头也很好。那么,包括南京在内的这些城市,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枢纽型经济发展?它到底具有哪些突出的功能?

1.2.1 它具有强大的“极化效应”,能够高度聚集资源和人气,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和枢纽设施,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

枢纽型经济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是一个磁场,能够不断地向外放射磁力线,吸引四面八方的人、财、物和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自身集聚,因而具有强大的聚集力。这些资源一旦被吸引过来,就会被磁化,与城市中原有的资源一起放射出更加强烈的磁力线,首先引发商贸、餐饮、金融、旅游、物流、仓储、文化、会议、会展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并改善第一产业发展环境,由此带来人(才)流、商品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新动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

1.2.2 它具有巨大的“扩散效应”,本质上是开放型经济——辐射周边是其本性,对外开放是其天性,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是其活力的必然体现

城市的核心功能就是聚散功能,枢纽型经济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具有辐射力,能向周边地区源源不断地提供商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和劳务服务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为对外贸易、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文化产业以及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提供服务,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枢纽与城市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产城互动,共生共荣,特别是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凭借其巨大的扩张力,能够把本市与国内外、海内外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促进城市空间有序扩散,促进高端商务国际旅游发展,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因此,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发展枢纽型经济,是从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出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坚定打好“开放牌”,以更加开放的思维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用更加宽阔的胸怀扩大和深化开放,发挥枢纽开放平台作用,提升枢纽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枢纽辐射带动水平,增强投资吸引力和扩散力,为更高水平“引进来”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创造更好条件,以大开放促进大合作,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

1.2.3 它具有持续不断的“滚雪球”效应,能够实现自我“膨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枢纽型经济能够依托空港、海港、陆港(公路、铁路、高铁、地铁等)和通讯、水电等枢纽,瞄准现代产业体系,衍生出一系列“枢纽+”——“枢纽+先进制造业”,“枢纽+生产性服务业”、“枢纽+生活性服务业”、“枢纽+现代服务业”、“枢纽+现代农业”、“枢纽+科技”、“枢纽+教育”、“枢纽+人才”……从而深度影响枢纽型经济的层次、水平和效益。通过发挥各种枢纽的聚散功能,使城市与四面八方之间形成“点、线、面、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大大增强和延伸城市的经济辐射半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城市布局。它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还能打造经济新品牌,将枢纽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它不仅能提升产业发展层级,还能够强化聚集和辐射、导向和带动功能,培育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3 枢纽型经济的概念界定

目前全世界35个国际大都市中,有31个是依托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全球财富的一半集中在交通枢纽发达的城市。新加坡是发展枢纽型经济的一个成功范例。新加坡充分发挥本国独特的港口、航空和金融中心等枢纽优势,经过几十年奋斗,把弹丸之地建设成了投资、通讯、科技、贸易、人才等方面的世界级枢纽。2008年,新加坡吸引了全球100家信息媒体高技术公司中的70家入驻;2010年,新加坡拥有7000家跨国企业,其中60%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乃至全球总部,同时创立了30000家国际企业;如今,新加坡已与23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32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证协议,与60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商贸环境。

其实,枢纽型经济或枢纽经济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历程,最近二十年中学者们也对它作出了多种界定(以时间为序可排列如下):刘俊生(1996)认为,交通枢纽的特征是能够产生集聚效应,因此,可将枢纽经济理解为利用交通枢纽的集散效应来发展本城市或国家经济的一种模式;廖小健(2003)认为,枢纽型经济是利用地理枢纽的优势,吸引各种经济要素在本地交汇从而发展本国制造业并赢得多种经济辐射的比较利益;姚士谋等人(2003)界定,城市枢纽经济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与数字城市、网络经济的新概念,反映了一个城市成长过程中工业化与现代化的程度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程继隆(2010)认为,枢纽型经济是指在关键地域、关键部位的事物相互联系而集中发挥作用的、比其他普通领域具有超强经济功能的经济现象。

笔者在实地调研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认为,枢纽型经济是指枢纽型地区(城市)充分发挥交通等枢纽的聚散功能,既将各种生产要素在该地区交汇聚集,又对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和渗透,从而扩大并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地区发展能级的一种经济形态。

2 南京发展枢纽型经济的现状分析

2.1 南京发展枢纽型经济的最新进展

南京历来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讯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和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其中,南京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禄口国际机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现代化航空港。而且,随着-12.5米长江深水航道工程上延至南京,5万吨级海轮可直抵南京市,南京港已经成为通江达海的江海转运枢纽港。近年来,南京大力推进枢纽型经济发展。2015年8月24日,南京正式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强调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对接国家战略,发挥南京综合交通体系发达的优势,为建设新南京注入新动力。一年多来,南京大力推进大枢纽建设,努力厚植优势、增创优势。2016年3月21日,总投资340亿元的29个项目集中开工,全年总投资将达1000亿元。江宁、溧水共建空港枢纽经济区,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引进了总投资120亿元的大项目,“五横四纵”道路框架已经拉开;高铁枢纽经济区整合秦淮区红花—机场地区、雨花台区南部和江宁秦淮新河北岸,发展商贸商务、总部经济和文创产业;南京滨江资源得天独厚,海港枢纽经济区“溯江而上”,紧锣密鼓建设龙潭枢纽经济区、下关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两个核心区,以及江北、七坝、滨江三个港口经济区。

2.1.1 高铁枢纽区彰显产业特色凸显传统文化

南京南站作为国家铁路线网中的重要枢纽,以其发达紧凑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高效辐射周边的核心节点,往全国六个方向通行高铁,每年带来5500万人次的人流,能级超过京广深,使之有条件成为财富聚集的高地。以南部新城为核心,南京高铁枢纽经济区正在打造高端商务商贸集聚区,成为具有枢纽特色的华东现代服务业平台。为将南京建成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投资超百亿元的河西金融城已封顶招商。高铁南站到秦淮新河间,商住楼宇如雨后春笋,发展总部经济和商务、文创产业。国际旅游是枢纽经济又一发展方向——牛首山、大报恩寺等重量级遗址公园开放,从栖霞山到江宁西部,打造了全长30多公里的环绕越文化休旅带,串联起汤山国家级温泉度假区、方山地质公园、江宁“五朵金花”。

2.1.2 空港枢纽经济区强势起飞跨越式发展

进入2016年,南京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成绩令人瞩目。1月30日,禄口机场实行江浙沪机场144小时过境免签;4月1日起,南京成为江苏省首个离境退税城市。该区围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航空制造、跨境电商等航空产业,引进了一批如中航工业、派克宇航、孩子王、意大利维龙、中国物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015年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有31个,总投资为129亿元;2016年上半年开工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达340亿元。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加速引进和开工建设,空港枢纽经济区后续发展强劲有力。在航空核心产业的航空制造业领域,空港枢纽经济区已落户企业19家,其中为国产大飞机配套的制造企业4家,为波音飞机提供零部件的企业1家,无人机相关企业3家,航空发动机及发动机零部件制造企业4家,航空伺服控制系统制造企业1家,航空空气管理系统及燃油液压系统制造企业4家,其他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7家。

2.1.3 海港枢纽经济区建设取得突破,12.5米深水航道初通南京

进入2016年,南京港“铁水联运”,“中亚班列”物流成本下降15%。2016年7月5日零时,被称为“水上高速公路”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实现初通阶段性目标,12.5米深水航道初步贯通至南京,对船舶试行开放。从此,5万吨级以上的船舶可以从海上直达南京!伴随着黄金水道的再升级,南京港华丽转身——“江港”变“海港”。沿江的135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根据目前大型海轮上行至南京港的数量和发展趋势,设计部门预测,在12.5米深水航道初通至南京期间,可累计产生航运效益9亿元左右,这对降低沿江地区物流成本将起到直接的带动作用,也将以更高标准的深水航道引导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向沿江的临港地区集聚,推动沿江城市发展。待2019年二期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期以来制约南京航运发展的航道水深因素将得到根本解决,全世界90%以上的船舶都能够靠泊南京港,南京港将成为周边地区真正的深水海港。

2.2 南京发展枢纽型经济的短板所在

总的来看,南京多年来特别是近一年来大力加强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力推进枢纽型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为拓展南京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创南京经济发展新优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南京在发展枢纽型经济中也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对不同枢纽之间的衔接和一体化发展缺乏整体考量,三大枢纽经济区都有多个管理主体,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二是港、产、城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还不够。枢纽型经济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缺少综合立体规划,枢纽型经济区单点发力,三大枢纽经济区之间互动性不足、融合度不高。南京铁水联运规模远低于长江沿线港口联运规模。空港江宁片区临空指向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30%。高铁枢纽经济区的产业定位还不够清晰。三是南京本身及周边经济对三大枢纽的支撑力度较弱。南京与周边城市之间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缺乏协调,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重构,这些削弱了南京枢纽型经济的辐射能力。

3 南京发展枢纽型经济的战略目标与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枢纽型经济,是南京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新南京建设的有效路径,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发展布局的重要抓手,是发挥城市资源优势、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关键举措。加快南京枢纽型经济发展,既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还要有务实的战略举措。

3.1 南京发展枢纽型经济的战略目标

3.1.1 加快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打造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

按照国际性、现代化、生态化、智慧型的基本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航空新城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功能导向,加快建设禄口机场高快速外环线和与外部衔接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加快完善机场对外“二横三纵两联”高快速路网络布局,加快构建形成以扬马城际铁路和机场线为支撑“一横一纵”的轨道交通格局,实现空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有机融合。争取申报设立以临空经济为基本定位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打造临空产业体系。集中力量推进空港枢纽经济区核心区建设,推动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航空物流、临空高科技产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集聚,完善综合保税功能,强化和提升空港作为现代城市经济活动引擎的作用,到2020年,空港枢纽经济区增加值在2014年基础上实现翻番以上,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和发展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3.1.2 加快海港枢纽经济区建设,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疏浚延伸至南京为契机,依托南京江海中转主枢纽港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海港政策支持,加快建设龙潭、西坝、七坝、铜井四大公用港区,积极推进龙潭港区疏港公路、铜井港区集疏运道路、七坝港区沿江疏港公路、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西坝港区横向疏港公路和港区铁路扩能改造、尧化门综合货场(含集装箱中转)、江宁镇综合货场等疏港公路、疏港铁路和货场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综合性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航运物流、集散分拨、仓储配送、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高附加值产业,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6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万标箱。

3.1.3 加快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打造高端商务商贸集聚区和长三角地区旅游集散中心

加快推进南京南站南广场建设,优化南北广场地面交通组织,完善南站综合枢纽集疏运道路体系,有序推进宁和城际一期和地铁6号线等轨道交通建设,更好地实现南站片区与全市和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依托南站高铁枢纽,统筹规划建设换乘便捷、环境优美的城市综合功能空间,以高端商务商贸、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咨询、健康服务、旅游服务等为重点,着力引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南站商务商业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集团设立区域总部、行政总部,建立技术交流与产品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与营销中心、采购中心等,到2020年,基本完成高铁枢纽经济区基础设施框架构建,部分产业载体投入运营。

3.2 南京发展枢纽型经济的对策建议

推动枢纽型经济发展,必须有务实的战略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京要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空港、海港、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加快完善枢纽产业体系,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3.2.1 牢牢把握“三个坚持”的重大原则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创新驱动是枢纽型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把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导向,把差异化、特色化、项目化发展的要求,贯穿到枢纽型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整合提升枢纽功能,促进枢纽企业的多元合作,积极推动枢纽设施、枢纽产业、枢纽城市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创业为引领、以优势枢纽产业为支撑、充分彰显创新型城市特质的枢纽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坚持开放合作、互动发展。开放合作是枢纽型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全球视野和开放理念,奋力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推动南京枢纽型经济发展与国家、江苏省对外开放战略的有机对接,与国内外关联区域、关联城市发展的有效互动。

三是坚持集聚集约、绿色发展。集聚集约是新常态下枢纽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生态环保优先,把严控开发范围与提高投资强度统筹考虑,把严把产业准入关口与淘汰落后产能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走出一条绿色、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枢纽型经济发展新路子。

3.2.2 持续不断地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要求,南京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路、水运、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今后5年,南京将构建国家级特大型环行铁路枢纽格局,开建南京北站等6个站点,开建宁淮城际、宁通城际、宁合高铁、沿江城际等。提升禄口机场的辐射能级,加快六合机场设施建设;加密禄口机场国际航线,继续推进六合马鞍机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土山机场搬迁。在过江交通上,新建长江五桥、和燕路道路过江通道,新建4号线二期轨道过江通道,新建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轨道交通网络也将加快建设,未来5年,南京将建设和延伸若干地铁线,并建成宁和一期、宁高二期、宁溧城际,开建宁扬城际、宁天城际南延。配合地铁建设,同步进行8个车辆段和9个停车场建设,等等。

注释:

①也有一些城市交通优势并不突出,甚至处在相对薄弱状态,但由于认识到自身弱点因而特别强调加快建设大交通、发展枢纽型经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0,64-65.

[2]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型经济建设的意见[Z].2015-07-09.

[3]吴明亮.发挥综合交通体系优势 大力发展枢纽型经济[N].南京日报, 2015-04-22.

[4]顾巍钟,王世停.南京着力打造枢纽型经济新品牌[N].新华日报, 2016-03-03.

[5]方辉振.着力构建发展枢纽型经济的体制机制[N].南京日报,2015-10-28.

责任编辑:于向凤

推荐访问: 南京 枢纽 思考 调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