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400米后程冲刺能力训练方法的分析研究

2022-04-09 09:14:32 |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试法和数据统计法四种研究方法男子田径队400m后程冲刺能力进行调查与研究,针对其对后程冲刺能力的训练进行细致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教练员对项目的把握较为科学,主要表现为对400m训练采用的是分段训练,即起跑接弯道技术的训练、途中跑整体能力的训练、后程冲刺能力的训练;在针对最后冲刺能力训练上主要采用“以短促长,长短结合”的训练理念,而具体的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为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手段多以全力跑300~500m段落、300~350m全力跑立即接50~80m冲刺跑等手段,并且在不同的训练周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等结论。

关键词:400m;后程冲刺能力;速度耐力

田径运动是体能主导类的运动项目,400m是田径竞赛项目中典型的以速度耐力为主要核心竞技能力的项目。速度耐力是田径运动中中长项目的核心竞技能力,而在短距离项目中也有速度耐力的存在,而由于短距离项目整体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因此短距离的速度耐力主要表现为速度值高,维持时间短,而且多表现在后程冲刺阶段,运动员自身痛苦感觉大。在基层学校田径运动也是学校体育最为重视的项目,由于400m自身距离长短、人体自身供能系统的特点以及达级成绩等因素,导致400m在基层学校成为热门项目。在基层中学对400m跑的训练中往往由于对项目认识的不同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点所限制导致其在具体的训练理念以及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时候往往存在局限性,进而导致训练的针对性相对减弱,而更多的中学生400m运动员都存在后程能力差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郭成吉在《400m跑速度规律及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中提到为揭示 400m跑速度规律的生理学实质,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参加第 6、7两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m决赛运动员的速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400m跑从起跑加速,达到最大速度后又逐渐降低的统计学规律实质上反映了能量供应方式从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到动用有氧氧化系统的转变过程。提高400m跑的运动成绩的关键是合理利用ATP -CP系统的供能能力,最大限度地延长糖酵解系统供能的时间,尽量减小有氧供能的比例,使400m跑真正成为无氧供能的运动项目;房冬梅在《速度训练应成为400米跑专项训练中的核心之一》中提到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了400m跑的主要疲劳因素——乳酸对运动能力的作用及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在推迟疲劳产生中的作用,并结合运动实践提出了:在400米跑专项运动训练中速度训练应和速度耐力训练一样成为核心内容;郑彩壮在《400m跑与其相关各段落成绩关系的探讨》中提到400m跑中相关各段落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数据,教练员可以根据相应各段落成绩制定训练中各段强度的要求,还可根据运动员训练的各个段落强度估测专项达到的水平。400m跑中各分段成绩也是检查400m跑的水平的重要依据,运动员应该掌握合理地分配时间的能力,以提高400m跑的成绩。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西工商学院田径队男子400m后程冲刺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与后程冲刺能力训练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归纳,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通过对教练员以及运动员走访交流并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从而获取相关数据;

3.数据统计法。将访谈中与论文所需的数据进行相关记录和统计,最后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4.测试法。实验测试对象:选取13名男子400m运动员。

三、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员专项能力调查现状

针对调查对象进行现状调查,发现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可以培养出400m专项成绩在50~52s区间内的男性运动员;对专项训练上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即弯道起跑及加速技术、途中跑技术、最后一个弯道进直道技术、速度耐力的训练、后程冲刺能力的训练,而这种五个阶段的训练是建立在对周期训练的合理划分上,即不同的训练周期内进行不同训练内容的训练。针对男子400m训练主要是对速度耐力和后程冲刺的训练上,而从这两者在整个400m全程的作用来看,即速度耐力主要任务是使运动员在全程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尤其表现在途中跑阶段;后程冲刺能力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最后50~80m短距离内进行最后的冲刺,而这一阶段是决定最终名次的最关键阶段。因此从竞赛学的角度来看,400m最后阶段的冲刺能力是决定400m名次的关键环节。这也是男子400m训练的关键理念,即非常重视对后程冲刺阶段的冲刺能力训练。针对力量素质训练中主要训练部位为下肢,而将上肢和躯干的训练当成下肢训练的辅助训练,而这种训练理念的产生是因为教练员对项目的认识,即仅仅从项目的外在表现上看肢体的运动方式,虽然下肢是直接与地面接触产生向前的推进力,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核心区稳定性为四肢的运动创建发力条件以及为力量上下传递提供通路,并使上体保证良好的运动姿态(尤其是在后程体力透支情况下),仅仅依靠强大的下肢发力是远远不够的。由表可以看出,在对力量训练部位的侧重点上出现了偏差。而在常用训练方法上面比较符合项目特点,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的选择比较符合专项需求。在不同力量素质上分类训练比重上,力量训练时并不是盲目的进行最大力量训练,而是根据项目特点有选择则性的针对主要力量素质进行重点训练,满足运动实际的需求。

(二)后程沖刺能力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见表1)

对速度耐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大量的有氧耐力素质训练;待达到一定的有氧耐力水平后,而这一水平的确定教练员通常以男生300m成绩进行衡量,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即重点发展学生的绝对速度,当绝对速度达到一定水平后,这一水通常以100m成绩进行衡量;当具备了有氧耐力能力和短距离的绝对速度能力后,开始进行由短到长的速度耐力训练,通常这一阶段占主要训练周期的主要部分,即准备部分、赛前训练部分,其时间跨度最大;当速度耐力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以300m和200m限时跑为衡量标准,将速度耐力和最后冲刺能力结合起来训练,而这一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安排在赛钱训练部分,其训练强度大,无论从神经还是肌肉、供能系统都是会产生非常大的疲劳。

(三)后程冲刺能力全程速度分配训练方法的研究(见表2)

在针对速度分配的训练上教练员将400m分成四个段落,即第一段落主要是完成起跑以及起跑后的弯道跑,距离为30m左右;第二个阶段为途中跑关键阶段,主要采用90%能力去跑需要完成第一个弯道接直道和第一个直道接弯道,是关键阶段,长度大约为200m左右;第三个阶段为第二个出弯道阶段,此阶段体力开始明显下降,而要求此时一定用80%能力去跑,尽量保证不降速;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冲刺阶段,此阶段为取胜的关键阶段,运动员训练克服强大的体力、精神双方面的疲劳。由此可以看出,教练员对全程速度分段的认识比较科学,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去将重点区分开来,并运用到训练实践中。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对男子400m专项的认识比较科学,将400m合理分成几个阶段,并且按照项目特点将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速度方式进行规定和说明。

2.对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存在训练部位的不合理性,但是在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取上比较科学,符合项目特点;在对速度训练方面有较为科学的训练分层,即先进行有氧耐力,然后进行绝对速度训练,接着进行速度耐力训练,组后进行冲刺能力的训练。

3.对后程冲刺能力的训练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比赛机体内环境下的训练方式,具体训练方法为间歇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主要手段为:300~350m无间歇时间的接50~80m冲刺跑或者200m限时跑等手段。

(二)建议

1.针对身体部分的训练应该重视躯干的训练,原因在于良好的軀干力量可以为四肢建立支点和保证身体的姿态,维持身体平衡,降低能量消耗;

2. 400m后程冲刺能力的训练必须保证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条件下进行,而且衔接时间不可以过长,在200m限时跑中一定把握好完成200m的时间以及各个练习之间的间隔;

3.训练后一定注意放松运动的练习,切忌训练后就立即离开运动场,否则会使疲劳产生积累,进而影响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5).

[2]郭成吉,赛庆彬,田中原,王学红.400m跑速度规律及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3):35-42.

[3]房冬梅.速度训练应成为400米跑专项训练中的核心之一[J].福建体育科技,2013(02):44-47.

[4]郑彩壮,周德书.400m跑与其相关各段落成绩关系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02):126-129.

[5]许青生.普通高校田径业余训练的实践与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12-19.

[6]于川茗.上下肢无氧工作能力对400m跑疲劳状态下速度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

[7]殷立泉,林琳.男子400m跑速度分分配的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 (03):126-129.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推荐访问: 分析研究 冲刺 男子 训练 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