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位需求角度看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022-04-07 09:36:27 | 浏览次数:

计划

从职位需求角度考虑如何制定高校教学计划是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施。为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面下功夫,即根据具体职位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设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形象直观的综合能力目标,再将综合能力目标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子能力,并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能力培养体系,依据能力培养体系设定各相应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综合应用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明确各教学环节与各项职业技能的对应关系,依据职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确定各教学环节的地位,设计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方案。

例如,如前文所述,各类工作职位对学生的“理解交流能力”都比较看重,这就要求教学体系的设计充分体现对该项能力的培养。鉴于“理解交流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体系各教学环节都应该将该项能力的培养纳入到其教学目标中,充分利用各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理解交流能力。

2.根据职位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及其相关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工作职位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因此,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在充分了解工作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建立符合职位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模式,是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该在满足职位专业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协调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各专业课程比重,以突出本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职业技能。

同时,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在坚持课程教学目标服从、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建立一种以纵横向并重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在保证重点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优化整合知识点,按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强调职业能力系统的完整性和复合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3.根据职位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的具体实施也应该围绕培养职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展开,建立起以满足工作职位需要的能力培养为目的、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其综合应用为手段、以知识应用为目标,强化应用知识所必须的技能训练。注重“教”“学”关系的辩证统一,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同时,应该完善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双向参与,产学紧密合作,对高校而言,具有如下优势:它能为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效跟踪最新技术,有助于解决校内实训场地、设备和资源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等许多实际问题,能使高校比较深入、真实地了解实际工作职位的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4.根据职位需求注重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

如前所述,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既包括“理解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这样的基本技能,也包括“动手能力”、“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这样的专业技能。对于作为大学生劳动力的生产者的高校而言,应以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为人才培养的最低标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广大企业在员工选取上希望得到既具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的要求。这种现实需求反映到学校教育中,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转换思想,不能只盯学习,只强调学业和专业,而忽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转变

如前文所述,根据现实工作职位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与建筑工程技术有关的“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理解交流能力”。基于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重点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认识,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从专业课程体系到具体教学方案都进行了调整,目的是培养符合实际工作职位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1.突出和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

①实践教学体系特色化

“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工程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和工程技术活动的管理问题。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从业者将面临投资决策、规划设计、成本分析、工程结构、工程材料、施工组织、使用维护、风险管理、对外交流等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环境、信息、安全、语言等多领域的各种问题。在工程管理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中,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借助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个平台”将管理通用能力与特定技术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达到培养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兼备的人才。

“学生实训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为保证工程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培养,本专业建立了五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生产实习与毕业实践训练。同时,推行双导师制,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施工工地训练等实践活动中,由学校指导教师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共同指导、有机结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

构建立体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较为有效的途径。譬如,一方面构建起由“教师、专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共享知识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则是由“情境体验、沙盘演练、软件模拟、顶岗实习、竞赛、案例分析、演讲辩论”等构建起实践平台,从而使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理论与实践密切配合,相互融合,相互推进。

③实践教学内容职业化

适当调整、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谋求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资格证书”认定的要求对接。鼓励学生取得项目管理师初级证书,或IPMP资格证书、PMP资格证书之中的一种;鼓励学生取得预算员上岗证书、监理员上岗资格证书、安全员上岗证书和质量员上岗证书。

2.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交流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理解交流能力”的基本原则是:以课堂引导和训练为基础,以课外训练为补充,以考核、测试过关为杠杆,并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外训练,以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强调教师教学与学生自我训练的统一和协调,更注重学生主动地自我训练的原则;常规训练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沟通与表达训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具体训练形式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外训练。其中,课堂训练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讨论、学生轮讲、口试、撰写课程论文等环节,具体地训练安排如表1所示。

注释:

①麦可思研究院在《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对毕业生能力的划分。

参考文献

[1]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2]杨汉正,常唐喜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

[3]张玉.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倩.商科高职院校能力型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3).

作者简介:

陈雄鹰(1973-),男,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汪昕宇(1975-),女,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推荐访问: 应用性 角度看 需求 职位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