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2022-04-06 08:08:10 | 浏览次数:

【摘要】“数学抽象”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和依据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需要引导学生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通过抽象概括,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抽象;核心素养;教材;目标;情境;探究;设计意图;反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其中“数学抽象”是六大核心素养之首,数学抽象一般表现在四个方面:形成数学概念和规则;形成数学命题与模型;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形成数学结构与体系.对普通高中教师来说,如何落实对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和依据.笔者以形成数学概念为例,选取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1第3章第1节第一课时中“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内容为例,构思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最典型的数学抽象过程,在传统教师的概念课中,一般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经历得到完整概念的抽象过程,导致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后期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概念形成之初,就要求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系列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抽象思考,最终概括出数学本质,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数学概念.

二、教学内容解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主要内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相关性质,具备初步的数形结合能力的基础之上,利用函数图像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函数的零点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函数角度来看,零点是使得函数f(x)等于0时的实数x;从函数图像的角度来看,是函数f(x)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从方程的角度来看,是对应方程f(x)=0的实根.函数的零点,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函数应用的第一节课,学生在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过程中,教材选择了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作为切入点,再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教师有必要通过问题的设置,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抽象出所学的零点的概念.

零点存在性定理,就是通过寻找函数的零点来研究方程的根,这个定理不需要证明,在缺少证明的环节下,关键在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直观感知体验,加强对定理的全面认识,抽象概括出定理,并加以利用来解决问题.对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根据以往经验,学生考虑不够全面,教师通过系列问题,从各种角度重新审视,完成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的构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能够结合具体方程(如一元二次方程)说明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三者的关系.

(2)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了解图像连续不断的意义及作用;知道定理只是函数存在零点的一个充分条件;了解函数零点可能不止一个.

(3)能利用函数图像判断某些函数的零点个数及所在区间.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构建—反思—完善—总结”数学抽象的过程,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培养归纳概括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函数与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提高发现、分析、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抽象”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案例分析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问题1:解方程:2x-4=0;

问题2:作出函数y=2x-4的图像;

问题3:令函数y=2x-4的函数值为0,得x=2,方程的根也是x=2,是巧合还是必然?

(二)探究新知(零点的概念)

问题4:求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并作出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

(1)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

(2)方程x2-2x+1=0与函数y=x2-2x+1;

(3)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

问题5:对比方程的根与相应的函数与x轴的交点,发现了什么?

(方程的根与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一致的)

这个根既有数的意义,又有形的意义,它还有一个名称叫作函数的零点.

问题6:对一般的函数y=f(x),如何定义它的零点?

学生回答:(1)方程f(x)=0的根,叫作函数y=f(x)的零点.

(2)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叫作函数的零点.

两种解答分别从数和形的角度理解了零点的概念,并從中得出零点不是点,而是一个数.

得出结论:

函数零点的定义:对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作函数y=f(x)的零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推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对应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对一般式子分析解释,对概念形成系统正确的概念.完成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问题7:函数零点的求法有哪些?定义法、图像法.

教师引导完成等价关系的知识:

方程f(x)=0的根函数y=f(x)的零点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强化了零点的概念,在强化函数零点的几种等价关系的过程中,对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再次体验,完成对整个数学抽象的过程.

(三)例题巩固

例1 判断函数f(x)=x2-x-1是否存在零点,如果存在,请求出.

设计意图:使学生熟悉定义法与图像法求函数零点,巩固概念的过程中,有一半学生选择图像法(作出二次函数顶点位置和开口方向,得出有两个零点),一半学生选择定义法(即求方程f(x)=0的判别式,得出两个根).学生在内化过程中自己体验两种方法的优劣,以寻求最合适的方法做题.

(四)探究零点存在性定理

问题8:函数f(x)=x2-x-1在区间(1,2)上存在零点吗?

问题9:函数f(x)=x2-x-1在区间(-1,0)上存在零点吗?

学生根据例1的解题方法,分为两个阵营,利用定义法的同学,已经计算出零点,经过估算得出结论;利用图像法的同学,可以由对称轴x=12,开口向上,通过计算f(1)<0,f(2)>0,f(-1)>0,f(0)<0可知,函数图像在这两个给定区间内均穿过x轴,则在给定区间内必有零点.

问题10:函数f(x)=log2x-12x在区间(1,2)上是否存在零点?

设计意图:学生从数与形的两个不同角度给出了判断,从例1在整个定义域上的零点存在性问题到给定区间的零点存在性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两种方法.在问题10出现之后,产生了一个认知冲突,图像法与定义法均无法顺利解决问题时,是否可以利用上述的结论,如果函数在给定区间穿过x轴,则在给定区间内必有零点,问题转化为如何判定函数图像是否穿过x轴.通过分析可知,计算函数在给定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如果一个大于0,另一个小于0,那么函数在这个区间上存在零点.

问题11:得出的这个结论都成立吗?

学生活动,提出质疑与给出反例,教师进行补充.

问题12:请用数学符号和语言来表达以上的结论.

问题13:刚才使用的所有区间都为开区间,这种使用合理吗?

问题14:何为f(a)·f(b)<0,如何解读?教师作图,学生辨析.反思当f(a)·f(b)>0时,就一定没有零点吗?

问题15: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又该如何解读?具体有几个?

问题16:是否可以加上某个条件,得到零点个数是唯一的呢?

设计意图: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定理进一步认识,零点存在性定理仅能用来判定零点是否存在,而不能确定零点个数,定理的逆命题及否命题都不成立,零点存在性定理是零点存在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在进一步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加上函数单调的前提,将得到函数存在唯一的零点的充要条件.至此,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完成了完整的构建.学生经历了发生、发展、形成、完善的过程,在过程中一步步地抽象出数学概念,将每个关键词进行解读,提升了数学抽象的能力.

四、课后反思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独立思考为先,互动交流在后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直接把概念抛给学生.互动过程中进行构建-反思-完善-总结,用严谨的数学符号与语言表达研究的对象,对数学概念进行完整的建构,并且将数学抽象的方法在心里扎根发芽,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学生对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很熟悉,教学设计关注点在于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力图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上述教学过程设计,围绕着零点的概念及零点存在性定理开展,以问题串的形式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参与每一个活动,激发兴趣,引起思考,最后在活动中获取新知.

(二)强化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在對零点存在性定理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图像,结合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不仅对数学抽象有了很强的体会,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品质.

经课堂教学实践与学生交流讨论后,得知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良好,达到了原定的目标,修改和完善的环节为问题14与问题15的设问方式及解决方法.原设计是由教师给出具体的情况,由学生分析哪些情况是符合要求的,并加以总结.修改为进一步对零点存在性定理做一个反思,学生会得到问题:

1.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下,得到的零点唯一吗?

2.定理的逆命题,如果函数在区间(a,b)内有零点,一定有f(a)·f(b)<0吗?

3.如果f(a)·f(b)>0,函数在区间(a,b)内一定没有零点吗?

通过学生的反例,教师加以补充,再以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反思的过程由学生自我完成,让成长中的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以其获得更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树立课程意识 落实核心素养[J].数学通报,2016(5):1-4,14.

[2]李霞.核心素养在数学“翻转课堂”中的落实[J].教育评论,2017(10):153-155.

推荐访问: 素养 教学设计 抽象 核心 数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