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策略探究

2022-04-02 08:29:41 | 浏览次数: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为学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由于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既复杂又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化学实验很陌生,与生活距离较远,由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实施有效策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209-02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以及农业、工业、能源、资源、材料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学习化学可以指导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化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好化学,特别是初中化学,有的同学喜欢上化学就是起源于中学第一堂化学课,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我们老师必须让学生学好化学并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用化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开始笔者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欲望,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强课堂语言的幽默,让他们变成“乐学者”。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轻松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关键,我们老师一定要利用好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已经参差不齐,有的已经佼佼者,有的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是化学的第一节课,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化学、不知道化学是做什么的、化学课有没有意思等。或许是出于好奇,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谜团”未解开,抱着一种试试听听的态度。我们老师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点,因势利导,先演示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比如镁带燃烧的实验、不怕烧的手帕、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从感官上被“征服”,然后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探讨各种实验现象的原因,各类学生都一头雾水,这样在所有学生都无法解释的时候,那些对学习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的学生就有了信心,心想:“你们和我一样、都不知道”“咱们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开始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学习它的信心。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兴趣还挺浓,但是到了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及抽象的分子原子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这样就会把化学当作“死记硬背、第二门外语”,就会失去原有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笔者又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化学发展历史的渗透,化学轶事、科普知识等,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平时在记忆的知识里,多总结一些口诀,如“茶、庄、定、点、收、利、息”,元素的化合价口诀,再比如操作的先后顺序“气、灯、灯、气”,在学习金属与酸反应后,计算氢气的质量多少时,通过归纳整理得出口诀“铝镁哪能铁锌”等。利用学生爱做实验的行为,把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布置家庭小实验、小制作等,不断增强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保持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2 选择恰当的时机,合作学习

2.1 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2.2 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2.3 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要组织合作学习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3 生活现象之理论挖掘

生活現象与化学科学理论的紧密连接,不断增强教学启发性与建设性。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上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一些内容新颖、高趣味性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生活现象的简易外表下隐藏着极其丰富、深厚的化学理论知识,由现象到本质的化学教学思路极其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观察周围生活的能力,还能够发散化学探究思维,完善化学学习体系,提高化学探究能力。

比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之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贯彻“由现象到本质”的化学课堂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观察各自生活中所出现的事物,例如“水、可乐、石块”等物体,我让学生们思考这些物体的状态、化学性质及化学组成,学生们在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化学问题,使得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摇晃可乐再打开瓶盖后,会冒出大量泡沫,继而对其进行充分探究,从化学组成开始继而导入化学性质,进行探究式教学,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充分提高。

4 教师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语言

人常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更应该修炼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进行《原子结构》教学时,提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在计算时可以忽略不计,笔者很形象的把电子比作头上的一根头发,说到,笔者今天身体的质量是130 kg,明天笔者理发之后,质量是多少?同学们大笑回答:130 kg,为什么呢?头发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呀。就这样,这一节课,仅仅就这么一个幽默的语境,是学生整节课注意力非常集中,那么效果就不言而喻。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挖掘教材,要想方设法用语言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语言的魅力去激励他们,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总之,化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变作为形象的、有趣的学习,加之教师语言的魅力和幽默,那么化学教学效果何愁不好呢?

参考文献

[1]高炳麟.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164.

[2]卜德华.建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172.

[3]李志辉.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2(6):44-45.

推荐访问: 教学方法 探究 策略 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