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2022-04-01 09:43:33 | 浏览次数:

摘    要: 《工程力学》和《电工学》是大家普遍感到难教授的课程,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探索途径,而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普遍适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问题情境    问题设计    教学效果

在技工类职业教育中,《工程力学》和《电工学》是机类和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大家普遍感到难教授的课程,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除了课程体系和教材之外,单就课堂教学来说,原因之一是这类课程的特点是名词概念多、理论性强、抽象且直观性差,课堂教学容易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如同嚼蜡;原因之二是教授对象是技校学生,普遍呈现中学文化课底子薄弱、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理解思考能力和观察感知能力较弱,对理论课学习有心理上的惧怕,因此学习兴趣不高。面对这样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探索途径,如从重构教学内容角度、选择适合教材角度、改革教学方法角度、利用教学手段角度等。而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借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习者的兴奋和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则不失为一种普遍适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对疑问的探究源于人类好奇和想获得真相的心理特质。“学始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若能从学生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问,或旧知识和新知识的冲突,或因知识和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障碍,激发学生探究答案、解决问题的内心冲动、愿望和兴趣,从而设计合适问题,创设课堂问题情境,通过帮助学生在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进而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疑问)—好奇探求—学习思考—掌握(解决)—内心满足”的心理过程开展教学活动,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仅靠“理想工作”、“就业需要”的空泛说教和严格强制的课堂纪律约束是不能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积极思考的,将被动学习的压力变为主动学习的需要是其关键所在,教师应将教学安排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上下互动的激发融入课程内容教授中,通过布设疑问,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问题、身边鲜活的事例把学生思维“引诱”到课程内容中,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上下互动、学生和学生的平行互动、让学生讲解当老师等多种互动和参与方式维持可控的活跃气氛,问题不断递进、一环扣着一环,最终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这样主动学习、轻松学习的氛围中实现。

二、问题设计的有趣性和熟知性要求

从人类好奇心理出发,对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刺激性。越是生活中熟知且习以为常的问题,通过专业理论阐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工程力学》直梁弯曲课程中,在讲授弯矩的计算和弯矩图的画法时,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运动会上三米跳水项目的跳板折断的话会出现在其根部,而农民挑担时扁担的折断却在中间?以此为引导展开弯矩的计算和弯矩图画法的讲授,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学习积极性;在讲授弯曲截面上最大正应力计算前,用一条纸带做一个折纸实验:一条纸带无法架设在两摞书的中间,而将其纵向对折后,则可以悬空架设起来,而且不会弯曲,如何解释?带着这样的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中,使学生对抗弯截面模量的概念建立更容易,对不同截面形状和不同材料对抗弯截面模量的影响理解得更为深入,同时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深刻。在以上教学中,如果举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例子提出问题,则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再如在《电工学》的单相异步电动机课程中,在讲授工作原理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各家都有的教学台扇运转,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采用的是单相交流电,而无三相交电时怎么会产生旋转磁场?台扇是怎么解决单相异步电动机不能自行转动问题的?以此设疑再通过对教学台扇的剖解和绕组的改接,让学生直观有形地掌握单相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三、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

学生实习期间和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生产实际,若授课内容能与他们将来实际工作相结合,使其解释或理解工作实际中碰到的情况和问题,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所在。

如工程力学中对数控专业学生提出铣削加工时刀具直径的选择问题:为什么端铣刀直径过大,粗加工中容易引起震动(承受力矩过大)?立铣刀直径过小又存在加工精度保证不了(刚度较小)?在电工学中对安装电工专业学生提出:对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感性负载交流电路,采用什么方法提高功率?原理是什么?等问题。这些在专业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课程学习将这些问题从原理上解释清楚后,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好专业基础课对学好专业课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端正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态度,更主动地学习。

四、递进式设计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电工学一类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密切相关,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有意识地将原来的演示实验设计改变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将课程中一些要建立的概念、揭示的关系、证明的规律等纳入待解决的问题序列中,创设若干个递进式问题,将学生被动学习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设计成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探求活动过程,使学生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有亲身体验和主动思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如电工学课程中,在讲授日光灯电路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总电压与各分电压数量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将教学中由教师进行的日光灯组装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组装并测量的探究实验,同时设计提出以下递进式问题:1.日光灯电路的组成部分是什么?2.无启辉器日光灯能发光吗?3.镇流器的自感特点是什么?4.线路端电压与灯管端电压及镇流器电压呈现何种关系?5.日光灯两端并联一只电容器线路电流有何变化等?课程进行中让学生自己解答各种问题,课程结束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电压之间的关系。

五、问题设计需注意的其他方面和结语

除了上述各点之外,问题设计还应注意难易程度,以让学生根据学习材料的分析之后自然而然得出问题的答案,或者经过教师启发加自我思考之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为限。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用学习新知识就能答出答案,或者问题设置过难,学习之后仍然解决不了、无法回答,这两种情况都影响课堂教学进行,反而不利于教学。问题设计应注意问题的直接关联性、问题的单因素性等。

疑是探索求知的起点,也是启发思维的支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从蛰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将教师从教学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被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从枯燥学习到兴趣学习,那么师生之间的互动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捕捉生活和生产实习中的问题和现象,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状态,通过不断实践积累,让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更丰满。

参考文献:

[1]刘儒德.问题式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2]韩清林,等.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3]张奠宙.创造教育:思考原是问题[J].教育参考,2001(1).

[4]马健.浅谈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体会[J].石油教育,2010(6).

[5]李秋玥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自然科学文摘,2012(13).

推荐访问: 创设 情境 激发 动力 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