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企业调研纪实

2022-03-28 08:12:09 | 浏览次数:

2015年8月19日,中国包装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包装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暨《工信部关于加快我国包装工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框架讨论会”,会上经过研究,从行业里优选出代表包装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别的16家包装企业进行实地调研。8月下旬,“十三五”规划专家企业调研分为珠三角东南沿海经济区、长三角黄河沿线经济区和环渤海北方经济区三路展开,进行企业调研。

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长三角黄河沿线经济区工作组一行5位专家,中国包联张艳妮、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郝喜海、副院长曾克检,国际学院院长姚其水和高教所所长刘善球,从8月24日开始,分别走访了南京华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金达集团、上峰集团、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和江之源实业有限公司,并在上海组织包装工业产业链外资企业及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举行了座谈。

让我们跟随工作组的脚步,观察包装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包装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江苏索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华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子洪及南京华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琏陪同下,专家组听取了华特的生产情况及发展规划的汇报,对华特所生产的太阳能、生物能烘干系统及生物质VOCs处理再利用系统在包装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该项目系统在包装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给予充分肯定。

华特企业作为中国绿色包装技术革新与节能减排关键领域的重要推动者,积极参与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上,华特企业从中国软包装企业能源回收利用工艺对包装行业质量改造与扩大规模效益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做了介绍。

经过讨论,“十三五”规划专家与华特共同探讨了中国软包装企业能源发展的四条建议:

企业期待印刷包装绿色生产的行业及国家监督标准体系出台;

建立包装印刷企业的行业生态发展模式,着重解决企业运行模式中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

加强对包装企业绿色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行业知识产权的培训机制与保护机制;

打造校企合作专家团队技术公关平台,解决包装企业绿色包装循环的关键技术项目立项研究。

华特企业希望在未来五年,中国的包装企业将“节能减排、绿色包装、可持续发展”作为包装企业的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发展中,这样才能为我国包装行业的更好的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集团总裁欧雪光等人的陪同下,专家调研组深入车间,参观了银金达彩印分公司先进的印刷机械、无溶剂复合机等生产线,参观了薄膜分公司生产车间年产1.2万吨的环保型热收缩膜生产线,了解PETG膜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经营效益、市场优势等情况。

随后的座谈会中,银金达集团总工阮德谦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所取得成绩、行业水平及未来规划。针对“十三五”规划的信息收集,企业也提出了殷切的需求,介绍了中国软包装领域“十三五”期间以质取胜发展的新材料产品,如新能源大动力锂电池功能膜产品、功能复合材料PPS产品等。

银金达集团总裁欧雪光就薄膜分公司所生产的新型包装材料——PETG热收缩膜的环保性能与行业地位做了详细阐述。同时,欧雪光就国家政策导向与环保型包装材料的应用前景问题与调研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欧雪光就“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重大困难,提出了如下建设性意见:

1.国家及行业对发展环保产品、节能减排企业的相关技术标准与政策支持不足,包装企业多为民营企业,高投入风险投资抗压力弱;

2.企业期待国家对包装材料及印刷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市场投资的清洁安全,提供最基本的认证,引导市场有序竞争;

3.PETG膜包装材料代替PVC已是包装材料领域的趋势,PVC污染重但投资低,PETG形成产业化面临很大困难,企业期待“十三五”期间国家和社会对绿色发展有落到实处的支持。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银金达集团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关注中国包装工业下一个五年规划,紧跟国家政策,加快两化融合,在软包装行业内起到很好地引领、示范作用。

纸包装领域在十三五期间应在以下五方面重点突破:

关键技术

1.纸制品的防潮及线上生产

纸制品防潮问题一直限制了纸制品的发展,目前有多种解决方法,但或多或少存在影响回收或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2.低污染胶印油墨研发

胶印过程中的洗版,会产生大量废水,对环境污染较大,回收的话,增加成本,研发低污染胶印油墨是清洁胶印的关键。

未来发展产品

以纸代木或代塑:以纸代木方面,如用重型瓦楞纸箱代替木箱,进行如电机等机电产品的包装,主要要解决包装自动化问题。以纸代塑方面,用纸浆模塑产品代替EPS发泡塑料,还要在解决防潮问题的同时不影响回收。

产业发展方向

1.清洁生产 节能减排

包装印刷产业中,传统的纸板生产是高噪音和高能耗的,而印刷过程是高污染的。产业将向低能耗、低污染方向发展,大力推进环保、清洁、安全生产。如以电改气或以煤改气降低能耗,进行初级排放物的回收利用减少污染。

2.做好互联网+信息共享

包装行业是为其他工业服务的,较为分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然要进行整合。在“十三五”期间,要利用好互联网,自建信息平台,整合客户资源,打破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建设发展好包装行业大数据中心,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

重大装备

加快重大装备的自主研发,降低产品成本。在制造装备方面,进口设备价格普遍高于国产设备10倍以上,为降低产品成本,自主研发高端化、智能化装备迫在眉睫。十三五期间纸包装行业的重大装备应朝着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率和增强自动化程度方向发展。

包装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1.我国包装企业的现状是民营企业较多,行业分散,信息渠道不畅,导致一些产品产能过剩——加快互联网+建设。

2.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早就提出了“绿色制造”的口号,但执行力度和措施没有跟上。为了实现绿色制造,企业要进行较大的投入,如改造生产线,做好废水和废气的回收处理等,从而导致产品成本提高。若国家没有实施绿色制造的法律保障,对率先执行绿色制造的企业造成打击——呼吁国家加快绿色制造的立法,奖罚分明。

目前国民在包装意识上追求色彩的多样和图案的精美,这无形中使得包装人在印刷上大作文章,如不满足四色、六色印刷,追求八色、十色乃至更多色的印刷。追求包装图案的精美,过多地强调美观性,也是导致产品成本高的因素之一——改变国民包装观念。

上海包装协会会长庄英杰、秘书长宋文仙,汉高(中国)股份公司亚太区软包装与压敏胶粘合剂业务总监王川军,斯道拉恩索中国公司企业与市场传播总监章洁雯,强生公司亚太区包装总监沈宏,诺德美克集团区域销售经理黄卫东,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行业推进课俞晶、对外合作专员张月兰等外资跨国包装公司和包装辅料公司等出席了座谈会。

会上,各位企业代表就中国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涉及到的包装工业相关发展定位,行业外延拓展,核心技术产品与装备竞争力发展,产业链创造转型,行业同位化弊端纠偏调整,创新包装附加值,包装整体解决方案,食品包装安全,跨业融合发展,包装现代化可控目标实现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为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的充实与落地提供了思维导图。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庄英杰对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建议。庄英杰强调,必须将包装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价值在规划里体现出来;针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要有包装“十三五”的详细规划;要明确某些特殊包装的重要性,比如物流包装的重要性,包装怎样从单一化走向产业链,怎么衍生物流产业链,怎么提升整体装备能力,包装废弃物的利用等;未来五年校企之间要深入产学研合作。

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宋文仙希望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尽快落实。宋文仙表示,过去几十年,包装工业作为配套经济,缺少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包装企业多为民营企业,生存困难,期待此次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以数据说话,争取到政府的深入引导。

汉高(中国)股份公司亚太区软包装与压敏胶粘合剂业务总监王川军建议,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关乎到包装企业的发展,汉高作为重要包装辅料工业胶黏剂的供应商,积极推动食品包装标准的落地,也期待此次规划能为政府更好引导包装企业发展出台更具体的标准。比如,中国包联可以与国家质检总局合作,评选出符合国际食品包装安全标准的软包装企业;同时,在“十三五”规划中增加包装辅料的相关内容。

斯道拉恩索中国公司企业与市场传播总监章洁雯从纸包装工业角度指出,中国现有纸包装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发展非常分散;而传统劳动密集型正在向机械化转变,包装客户要求降低工人工作时间;包装企业迫切需要更完整的绿色认证和绿色产业链体系,支持包装废弃物和包装材料回收。章洁雯还分享了斯道拉恩索的理念,即在过去,包装行业定位为制造业,现在,包装行业应定位为制造行业+服务行业,增加附加值,退二进三,为品牌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次调研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包装工业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以下重大发展方向与领域:

1.以龙头包装企业为基础,从包装制造到包装创造的重大转型。

2. 延伸包装产业链,首先在包装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包装制造+包装物流+包装服务”的“三位一体”的包装工业整体运行模式,破解单一化只在产业链的种种弊端,拓展行业价值链,提升包装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使包装产业的目标从客户延伸到客户的客户。

3. 建立全国三大包装支柱产业(纸包装·金属包装·塑料包装)的集团公司运行模式,通过整合+并购,形成三大支柱产业集团,使集团业务扩充壮大并逐步占领全国包装产业产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国家与民营合股的方式经营集团业务,谋求包装整体的解决方案和壮大行业的竞争实力。压缩小作坊式生产,解决包装快销的供应能力,并加强包装绿色认证。

4.分类引导,优化整体产业布局,形成一批包装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和环保清洁安全型企业。

5.支持无溶剂软包装与覆膜铁等减量化绿色环保产品技术的优先发展。在欧美及日本,无溶剂粘合剂和水性油墨等包装辅料能大量降低VOC排放,其中,无溶剂粘合剂的使用已占据软包装的50%以上。我国最近3年-5年才开始引进与研发无溶剂技术产品。由于产能不足,无溶剂粘合剂是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品与技术。覆膜铁是新型节能减排的国防技术,发展覆膜铁罐包装产品也是十三五期间中国包装工业发展的新目标。通过支持节能减排包装制品的发展,争取十三五期间包装排污降低30%。

6. 建议向国外转移产能过剩的包装。

比如,印铁产业在全国拥有70多条生产线,年产能500多亿美元,然而市场需求却不足300亿美元,产能过剩。为应对这种情况,印铁产业应向国外转移。

7. 建议装备产业重点发展覆膜铁和覆膜铝等设备。

建议覆膜设备简化制罐工艺,减少有机溶剂,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技术含量,重点研发制模装备,快速响应国防发展速度。覆膜产业在全球增长迅速,还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软包装(食品·医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从全国角度看产业体量太少,需要引导发展,成为第四大包装支柱产业,期待此次十三五规划中软包装产业可以完成发展目标。

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志荣,业务发展部副部长徐汝青,业务发展部何双春,研发部高级工程师郭文渊等数十位管理人员与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宝钢包装业务发展部徐汝青详细介绍了宝钢包装的发展历程、取得成绩、行业水平及未来规划。

葛志荣在金属包装领域从业多年,谈起企业发展和未来五年行业规划,旁征博引,胸有成竹,不仅介绍了智能包装在包装领域的创新型地位,也期望中国包装联合会通过本次编制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引导市场有序竞争,支持包装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国际包装制品企业同台竞争。

在业务发展部何双春等人的陪同下,专家调研组还深入车间,参观了上海宝翼制罐有限公司和上海宝印金属彩涂有限公司生产线,了解宝钢包装在制罐业务、印铁业务以及制盖业务上的生产规模、工艺流程、经营效益、市场优势等情况。

在江之源总经理苏源镇,副总经理饶思阳,财务总监许文等陪同下,专家组听取了江之源的生产情况及发展规划的汇报,同时对该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

本次调研以环保与创新材料为主题,吸引了强生全球创新中心的包装总监沈弘,陶氏化学杨先其和苏州博世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水根的积极参与,大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为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建议。

江之源本着环保清洁、节能减排的绿色生产理念,致力于生物塑料的研发,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将生物塑料应用到吸塑包装中,减少了包装用材的种类,方便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作为追求环保与创新的中小型包装企业代表,江之源积极参与中国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座谈会上,苏源镇对中国吸塑包装的现状做了介绍,同时提出要将包装生产工序简单化。比如,在吸塑包装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产品上的商标和图案文字可与产品一次成型,不需要通过印刷等工序来表现,既减少了因传统印刷带来的能耗和污染,又降低了制造成本。

苏源镇也提出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期待此次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能为坚持高成本也要保证环保与创新的中小型包装企业争取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同时提出了包装制品在环保方面需要完善的方面。比如,在环保理念的完整性上,建议人们不仅要判断材料的降解性能,也要考虑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及废弃处理等全生命周期:材料是否需要砍伐森林、是否需要耗费石油资源,加工过程是否需要耗费和污染水资源,是否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废弃物的回收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座谈会讨论中,“十三五”规划专家与企业共同探讨了环保对包装企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大家一致认为企业长青,需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尽全力还子孙一片绿色环境,把正确的环保理念传递给公众,维持包装生态更有序、健康地发展。与会人员也提出了吸塑包装领域的发展建议:

首先,十三五期间,企业期待生物塑料领域会有全新的突破和发展,企业也将积极发展生物塑料的吸塑包装产品生产。

江之源调研收集了各种包装原材料对环境影响的数据,也引用了陶氏化学在材料生物周期上的科学数据,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在一些领域,采用新的环保包装材料及工艺,改善环境恶化的局面。比如,不断试验及改良吸塑工艺和设计,吸塑盒表面的3D设计,既能凸显品牌形象又可以有效传递产品信息,在很多领域可以替代印刷及包装盒的粘合工艺,从而减少对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印刷设备等的投资,避免社会资源大量浪费,同时减少油墨胶水的使用以及废弃物的排放,操作工也可免受其挥发物的侵害。

其次,企业也期待包装工业领域会有国家支持的重大实施项目,通过此次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政府和社会各界将更加了解包装工业发展现状和需要,建议中国包联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建立绿色包装评价体系。

推荐访问: 发展规划 纪实 调研 工业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