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比较分析

2022-03-25 09:40:09 | 浏览次数:

[摘要]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事业单位越来越成为经济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石之一——会计制度,也历久弥坚,越来越完善。然而,完善并非全面,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还有诸多不足,因此,我们通过对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问题的所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良性发展,弥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不足。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问题

[中图分类号]F8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5-0106-02

要想对新旧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必须首先设定一个立论性的前提,那就是什么是会计制度。只有对这一立论性前提作了详细的理解,才更能把握新旧会计制度的问题和缺陷。那么什么是会计制度呢?会计制度一般而言,主要具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对会计制度的广义解释,主要是根据会计制度职责的范围进行界定,这与会计出纳的基本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有直接的关系。会计制度是会计职业对经济事务把控和处理的主要准则,是会计从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其二,是狭义的会计制度,其特点体现在将会计与会计制度在意义上进行区分。会计制度的主要方面是将会计管理、核算资产的方案进行充分整合与规定,并且能够适用于企业与事业单位的资产结算领域之中。

2013年1月1日起,我国企事业单位开始施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代替了1998年施行的旧制度,由此,我国的会计制度走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次制度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会计目的、会计科目等的调整。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分析新旧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中的不同之处。

1新旧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问题

旧会计制度的产生是为了适应我国刚建立不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执行会计准则,让我们的市场主体呈现比较统一的市场行为,立足点在“大”和“统”字上,因此其作用主要在规范市场的主体上,形成比较统一的会计市场秩序。而新的会计制度开头就说明了其目的,那就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们不难看出,其着眼点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注重规范过渡到了注重质量,这是一次质的飞跃。立足点越来越“精”和“细”,同时,新制度还提到,确立这个目标的依据是《会计法》,这里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两层意思,第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法律为基准,这是法治。第二,我国的会计制度在吸纳西方会计制度的同时,逐渐由人治过渡到法治。因此由上可知,新制度更加注重法制化,更加清晰明了。适应了我国民主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

2新旧会计制度关于会计科目的设置问题

新旧会计制度关于会计科目的设置有了比较宽泛的改动,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规范一直适用的会计科目。比如在旧制度中,“材料”、“现金”、“应交税费”等词,在新制度中被删除,而代之以更规范的“存货”、“库存现金”、“应交现金”等。另外,新制度中还增设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个项目,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潮流。其二,增添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科目。为了核算事业单位资产的处置,包括资产出售、转让、出让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增设了“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处置资产前先记入本科目,清晰反映资产处置情况。为了对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进行核算,新增加“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更能接近实际的反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实际账面价值。此外还新增设了“长期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借款”等科目。这些科目的增加,不难看出,会计制度越来越趋于人性化,更加面面俱到,从以前广而谈之到现在的细而祥之,会计制度越来越正规化,法制化。其三,删减不适宜社会发展的会计科目。比如,撤销了“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等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科目,将其合并到大的科目。同时,又将一些原先大的科目,逐渐划小,这样一来,既节省了资源,又提高了相应的办事效率。

新旧会计制度的定义主要表现在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处理与解释方面,两种会计制度在资产设计的科目方面明显不同,固定资产在新旧会计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旧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未突出“资产折旧”这个概念。其主要原因是制度的提出植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时社会会计制度伴随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新会计制度结合了当代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国情,以固定资产“虚提”为主要折旧和摊销的合理手段进行处理。在对固定资产实行清算、折旧的同时,折旧额和摊销额不计算在总支出额之内,以其额度结算非流动资金。因此,在新制度下,非流动资金的变化作为固定资产结算与评估的主要方式,非流动资产的变化势必会引起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发生改变,具体的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方式为: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在对无形资产处理方面,旧会计制度普遍将无形资产作为摊销部分处理,不对事业单位内部成本进行核算,在事业单位对自己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将其划分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贷记本科目。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内部核算的主要依据,根据无形资产在“期内”所具有的摊销情况,将摊销部分记为“经营支出”部分,贷记本科目。新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做出了更加完善的规定,核算内容中专门增加了“无形资产”科目,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充分评估。综上所述,会计科目均是以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挑战为基准的,从旧到新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新代旧是好的,但并非就是最好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更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3改进和完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措施和对策分析(1)编制方法和管理体系是首先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最重要的是在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的基础上来增加类似于绩效预算等预算方式,这样就可以对企业的投入和支出进行定额和定员管理,按照项目的性质、内容和类别等进行再分类,编制出各项目的预算支出内容。进一步理顺企业预算管理形式的同时还可以消除随意性预算管理给企业财务带来的不良影响。

(2)会计核算基础需要分类管理。由于事业单位类型和特点的多样性,因此需要按照原则将其分为完全权责发生制、修正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三种核算基础类型,满足多样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

(3)增设投资核算科目。有效的处理投资核算的相关问题,并且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固产的损耗和折旧核算体系,参照物价标准和会计制度约束起核算行为。

(4)融资利息支出的核算需要高度重视,同时要核算出某项固定资产使用状态所产生的融资利息和收益利息等。企业在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和会计报表的同时要将企业中的财务账和基建账合并,这样可以详细地明确事业单位现金的流出和流入状况,并且还可以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让单位财务更加规范化、完整化,工作销量大大提高,企业效益也会不断增长。

4结论

综上所述,新旧会计制度都是我国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代表这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尽管目前旧的会计制度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历史价值永放光彩。同时新会计制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更加贴近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活动。这对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其管理运行效率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晔玲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比较分析[J]华章,2013(3):28.

[2]岳俊茹试论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衔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9):28-29.

[3]黄咏梅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其衔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139-141.

[4]李亚青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差异及衔接措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40-41.

[5]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J]安徽水利财会,2013(2):28-31.

[6]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J]会计之友,2013(8).

[7]梁震英如何解读《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一)[J]现代经济信息,2013(4):109.

[8]李健,陈兴琼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J]中国市场,2013(41).

推荐访问: 新旧 若干问题 会计制度 事业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