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思考

2022-03-24 09:08:27 | 浏览次数:

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本科教育是在学科知识体系下培养学术研究型和工程设计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讲究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学术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验证为辅;中等职业教育是在学习高中文化基础课的同时,结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培养立足于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从事技术操作的、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强化基本应用技术的职业技能训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在层次上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培养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知识技能型人才,追求的是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强调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更强的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根据专业需要,可以与本科的工程设计型人才重叠,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是之前所说的教学计划,它是高等职业教育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需要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变化对其定期修订和设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需要确立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能适应本专业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职业岗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能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具备业界主流的知识、技术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变化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实现以相应的课程体系做支撑,各专业需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分析和研究各行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关注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考虑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根据各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逆向推出课程设置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奠定专业基础,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是以理论知识为构架,以运用和应用为目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涉及课程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与企业人才规格要求接轨。应把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入教学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

课程体系构建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用基础课程、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体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能力,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学知、做事、做人”能力与素质,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守法常识以及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英语应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第二阶段为专业课程,体现为培养目标的专业能力,通常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体现为专业通用能力,掌握系统的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与运用,以及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训练,这一步骤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新知识学习以及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为专业专门课程,体现专业专门技术能力,掌握本专业的专门技术的综合运用。这一步骤体现为课程设置基于职业岗位逆推和工学结合的任务驱动,通过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与企业人才规格需求直接对接,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的情况下,获得本专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第三步为专业扩展课程,包含横向扩展课程和纵向扩展课程。横向扩展课程体现为相近专业的跨专业学习能力;纵向扩展课程体现为本专业的深入扩展能力,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与专业能力,增强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和管理统筹能力等。

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时,课程体系的建构既要避免照搬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学科体系,将高职教育办成本科压缩型,也要避免忽视理论知识教学,强调所谓的“理论够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仅仅着眼于近几年的职业岗位需求,要有发展的眼光,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如果只顾眼前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当职业岗位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值得怀疑。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需要合理设计,形成有高职特色的各专业的理论体系与职业规格。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周期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的过程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按照学期将其分为六个阶段(三年制共六个学期),每个阶段设置教学过程检查点,主要以期末考试、考核以及期末教学检查与总结为标志。在阶段内部,除了学期末的检查点之外,还有学期初和学期中的两个教学检查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教学检查点,称之为阶段内检查。学期初主要对教学准备情况、授课计划、教材和教学设备到位情况以及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学期中对课堂教学、教学进度、教案、辅导、实训、作业等教学环节进行普查和抽查;学期末对考试环节重点检查,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等。

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教学评估,结合每个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具体专业的不同要求,设置教学过程量化的指标体系。经过一个长期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自有特色的教学过程,而且随着院校自身的成长而成长,随着职业岗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个院校的自身评价必须克服手工操作的情况,需要充分使用软件信息系统,自动完成每个阶段的教学评估。当然,教学评价系统需要与每个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紧密结合,每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学评价系统的数据采集过程,在阶段内的检查点上,根据需要输出教学评价的量化分析报表。每个阶段的教学评估形成需要改进的差分指标增量,这种量化的反馈激活了不断的教学过程改进。

教学过程的优劣需要一种教学度量来衡量,称之为教学成熟度,它是由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构成的,而且根据不同院校的发展阶段,需要对其进行等级度量,每个等级对应的指标体系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不同院校的等级认定需要一种第三方机构或官方部门来进行,这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

在教学过程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安排需要按照螺旋上升演进的方式进行。

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和第二学期,着重安排通用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同时配合学期项目或学期实践课题,体现工学结合,但这两个学期的学期项目规模较小,复杂度较低。第一学期项目或实践课题的设定专题主要为伦理道德、诚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范围,根据专业需要适量配置专业基础课题;第二学期的项目与实践课题,设定的专题基本为专业技术科目,相应增加难度和复杂度。总之,重素质、宽基础和强实践是第一学年的主要任务。

在第二学年的第三和第四学期,深化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专门课程,配备的学期项目或学期实践课题在难度上和规模上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求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学期项目是根据本学期的课程目标模拟设计的,需要对工程实际项目进行抽象与重设。因此,融实践、备专能和求创新是第二学年的主要目标。

在第三学年的第五和第六学期,提升专业专向技能课程,扩展专业领域课程,配备的学期项目或学期实践课题基本上是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或者企业实践课题,集中安排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或行业职业岗位对接。强技能和求对接是第三学年的主要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期教学过程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每个学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其内部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实现各阶段目标的关键,但其设计必须围绕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轴,称之为教学总线,这条总线贯穿教学过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

每个学期设计一个或若干项目情境,可以是模拟或真实项目,称之为学期项目。将学期项目进行分解,分解出的案例分配到本学期的相关课程中,形成其他课程的教学情境案例。这样,由学期项目通过教学总线将本学期的课程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强化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如图1所示。课程挂接在教学总线上,课程与教学总线之间的信息传递确保了课程与学期项目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信息交互,教学总线是连接它们的纽带,是信息流动的通道。

在学期教学管理中,课程教学任务是由教师完成的,而且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下达给不同的教师,在很多院校的现行教学运作机制中,不同课程的教学就像平行的泳道一样处于离散的状态。那么,如何将其有效地连接在一起?首先,从教学管理机制上,组建学期教学团队,它不是行政上的,主要是从运作机制上考虑的,随着不同学期的课程变化而变化。由学期教学团队中的一名教师担任学期课程组长,由其中另一名教师担任学期项目专任教师,有时该角色由课程组长兼任。课程组长自教学任务下达之日起负责组织协调学期模块教学任务的设计,这种设计是由学期项目引领的,课程教师在本门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目标基础上,对其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以及项目教学进行设计与构造。其次,从教学运行机制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课程,将其按照学期模块的要求进行灵活组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共享的作用,使得信息流动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便捷有效。

在进行某门课程的设计时,采用PLBL教学模式。一门课程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学单元循环组成的,这种循环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螺旋上升循环。在教学单元中,首先设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期项目分解的案例设计问题情境。如果没有直接的来自学期项目的案例,也可以根据本单元目标设计问题情境,然后讲授该问题情境涉及的理论基础和知识要点,给出解决方法与规范步骤,再指导并训练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最后给出全新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单元循环,构建本门课程的理论体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期项目是实施教学总线的主要方式。第一学年的学期项目设计主要通过模拟生产项目案例抽象得出,逐步习惯并形成企业规范;第二学年的学期项目设计进入生产性实训,直接重组生产过程或参与实际研究项目;第三学年的学期项目设计直接进入合作企业的生产过程或参与生产性实际项目,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直接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别,它已形成了特有的教学规律和教学过程。通过实施各专业的教学过程,可以实现培养方案的目标,突出实践技能的强化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延,郭文力.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比较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9).

[2]林锐利,刘芳.PBL教学与我国高校教学现实适用情况探讨[J].黑龙江教育,2008,(1).

[3]李岚,刘欣.对高职PBL教学项目设计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4]张淼.关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的思考[J].管理教育,2008,(3).

[5]许旭.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6]赵从军,贺平.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8).

作者简介:

赵从军(1966—),男,陕西富平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UML,虚拟现实与动漫。

推荐访问: 教学过程 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