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天下

2022-03-19 08:51:42 | 浏览次数:

zoޛ)j馟i_u55_{m4^4iiF9 к'$H I斊wlMtM=iM/.Bjbi/.!#O?inn6^4ii۽7]N駍Mw۾<ݵ}v]O6M};]O駭?}~63@OiuiM44]tM۾=iv]چ计划经费九成已拨付

据悉,4月23日科技部召开部务会,研究审议了2013年国家科技计划经费拨付工作。目前,各计划预算90%细化课题的经费拨款工作已基本完成。

按照年初工作部署,1月初,已经完成了2013年在研课题1/4年度经费的预拨工作;3月初,完成了2013年新立项课题1/4年度经费的预拨工作;4月中旬,财政部批复科技部2013年部门预算后,立即开展了各计划细化课题剩余年度经费拨款工作。

(来源:《光明日报》)

武大两学子获美国数学建模大奖

201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日前揭晓,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2010级弘毅班学生童文竹获得特等奖提名奖,2011级仿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郭庆荣获得一等奖。

作为数学建模领域内的国际性权威赛事,该赛事每年吸引了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优秀学生参与奖项角逐。其中,交叉学科(ICM)竞赛不仅要求参赛者具有数学模型的基础能力,更要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来源:《长江日报》)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

经民政部批复,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4月21日在京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秦银河任名誉会长,武警医学院原院长王发强任首届会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以探索和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具有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三位一体”功能,是从事研究型医院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人员结成的学术性组织。

学会成立后,将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坚持以转化医学为核心,积极探索医院发展新模式,促进医学科学知识的产生、流动和转化,加速基础生物医学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科大成功完成“星地量子通信”地基试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等,与中国科大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组成的协同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全方位的地面验证,为未来实现基于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该研究成果于5月1日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杂志上。这是中国科大量子科技先导专项继去年实验实现拓扑量子纠错和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与纠缠分发后取得的又一阶段性重要突破,同时也是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的最新重要成果。

(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3D打印机制造出“微型肝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加州Organovo公司采用3D打印机制造出微型肝脏器官,深度仅0.5毫米,宽度4毫米,但它却具有真实肝脏器官的多项主要功能,包括产生运输激素的蛋白质,将盐和药物送递至全身。

Organovo公司使用3D打印机逐层打印了大约20层活细胞,从而建立了这种微型器官,伴随着细胞从血管抵达肝脏器官,送递营养物质和氧气。至关重要的是增加了血液细胞则意味着这种3D蜂窝状组织能够幸存5天以上。

(来源:腾讯科学)

坏消息

俄“进步”号关键天线失灵

据法新社4月24日报道,俄罗斯“进步”号无人驾驶货运飞船正飞往国际空间站,但目前有助于其与空间站对接的一根关键天线失灵。

俄罗斯与美国的太空机构表示,载有2.5吨货物的“进步”号飞船正飞往国际空间站。但24日,专家发现飞船的一根关键天线未能起作用,这根天线是帮助“进步”号与空间站进行对接的。美国宇航局表示,俄罗斯地面控制人员正在评估此问题。

据悉:“进步”号飞船上搭载包括燃料、食品、医疗设备、内衣、个人卫生用品、书籍和礼物在内的物品。目前,共有6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驻站,其中有3名俄罗斯人、2名美国人和1名加拿大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本风疹大范围扩散

据日本媒体4月7日报道,日本风疹扩散趋势进一步加剧。截至4月7日,风疹患者累计近3500人。这一数字几乎是2012年患者总数的1.5倍,而去年是日本过去风疹流行最严重的一年。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称,截至4月7日,全国被诊断为风疹的患者人数在一周内就达到460人。风疹感染形势进一步加剧。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法国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法国卫生部网站5月8日发布公告,证实法国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公告称,这名患者曾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短期逗留,目前已被隔离并接受重症监护。法国卫生部表示,这是法国目前首例此种冠状病毒感染,将对此展开流行性病理学的深入调查。法国卫生部部长玛丽索尔·图雷纳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病例与中国目前的H7N9禽流感病例无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去年在约旦、沙特出现的此种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相近。感染症状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综合征,并伴有急性肾衰竭。截至2013年5月6日,已通报30例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其中18例死亡。死亡病例中13人来自沙特,其他来自约旦、英国及阿联酋。

世卫组织6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简报中称,鼓励各成员国对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实施进行监测,认真审查异常情况。但不建议在入境口岸针对这一事件实施特别筛查、采取任何旅行或者贸易限制措施。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留英学生试图贿赂教授被判入狱1年

近日,26岁的中国留学生李洋(音)因试图贿赂教授获取学位被判入狱12个月,同时,又因其携带仿真枪械,被判6个月监禁。

据媒体报道,李洋是英国巴斯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创新和技术管理。因为学位论文不及格,李洋要求与导师安德鲁和助教史蒂夫会面商谈。但教授为李洋提供的三种选择,都令他都无法如期毕业。于是李洋掏出5000英镑现金,但教授依然不肯答应修改李洋学位论文的成绩。在李洋起身离开拿外套时,一把0.177口径的手枪从他的外套口袋里掉出。

最终,李洋因意图贿赂大学教授而被判1年监禁,同时因携带仿真枪械获刑6个月,两罪并罚。

(来源:《华商报》)

莫斯科大学学生要求辞退教育部长

据俄罗斯“RIDUS”新闻网5月8日消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再次举行集会,要求俄罗斯教育部长德米特里·利瓦诺夫辞职。

据报道,此次集会共有15名学生参加,整个抗议活动相对平静,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学生们打出“辞退利瓦诺夫”的标语,表达莫大师生们对教育部部长的不满。

(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解释地球第一个生命如何出现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通过三年的研究指出,数十亿年前地球上第一个生命是以“蛋白”形式出现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Michael Blaber和同事通过分析数据,发现4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10种氨基酸,它们能够在高盐环境下形成可折叠蛋白;这种蛋白可能为第一个生命的出现提供代谢活动。这一结论与目前科学家广泛接受的“地球早期生命是高温环境下的RNA形式”的观点截然不同。

有关专家表示,如果该理论被进一步证实,科学界在探索地球生命在何时何地产生的问题上,可能就要调整寻找证据的方向了。

美国化学会会志

科学家绘制所有含碳小分子空间“地图”

美国杜克大学化学家最近在《美国化学会会志》上介绍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有望成为药物开发人员寻找更有效的药物和新材料的得力工具。

此工具是一种新的计算机算法,能模拟出所有的含碳小分子,经过分类编目后形成一份特殊的小分子空间“地图”,帮助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将这些分子真正制造出来。

“有了这份‘地图’,化学家们只要能合成出这个区域内的一种新分子,就造出了一种新型化合物。”研究人员表示,“只要是在小分子‘地图’上的空白区域里,就保证造出的东西还没有人申请过专利。”

目前,研究小组已经在线发布了该算法的源代码,并希望科学家能立刻着手挖掘小分子空间中尚无人探索的区域,发现新的化合物。

自然—地球科学

20世纪末为1400年来最热

最近一项研究指出,20世纪末为1400年来平均最热的时期。这一时期,除南极洲外,全球平均温度比500年前高出0.4摄氏度。

来自24个国家的78名研究人员通过分析2000年间的气候记录得出了上述结论。但是,这个结果是个全球平均值,部分地区并非如此。比如,欧洲在公元1世纪可能比20世纪末更热。

这项工作是重建各个大陆过去2000年间温良变化的首次尝试,试图在全球变暖问题上一些争论激烈的方面作些解释。该研究没有否定抨击关于温室气体的争论,而是指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两个趋势。一个是长期的凉爽时期。这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如火山活动的增加,火山灰反射了阳光;或者是太阳活动的减弱等。另一个是在19世纪末,这种凉爽发生了逆转,随后在20世纪,变热的情况持续加强。

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一地球科学》上。

科学

地球中心温度再增1000度

来自法国国立技术研究组织CEA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测定显示,地球中心的温度达到6000摄氏度,比20年前的一项实验测得的结果高1000度。这些结果证实地球固体内核和上地幔之间温差至少1500度,这也就揭示了地球为何拥有磁场。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基于同步加速器的“快速X射线衍射法”新技术。强烈X射线发出后,通过衍射,能够迅速探测地球内部样本并判断其是固体、液体还是部分熔融态。测试时间非常短,足以保持温度和压力不变,同时也避免了化学反应。同时,科学家也指出,20年前Reinhard Boehler等人运用光学技术测定结果低了1000度,很可能是地球内部岩石重结晶时受到干扰。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癌症治疗不再有副作用

美国密苏里大学Frederick Hawthorne领导的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新的癌症放射疗法,成功消灭了小鼠癌细胞,却没有传统化疗和放疗产生的副作用。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癌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生长得快,并且在此过程中会吸收更多的物质。研究人员正是利用这一点,采用一种“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使得癌细胞吸收并储存硼化学药品。当这些充满硼的癌细胞曝光在中子下时,硼原子爆裂并有针对性地“撕裂”癌细胞,而临近的正常细胞却不受伤害。

研究人员表示,很多种类的癌细胞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除掉,在小鼠模型中已体现得很完美。下一步,将在更大型的动物以及人类中进行试验,这将是世界首例BNCT临床疗法。

细胞-干细胞

“垃圾”DNA调控大脑发育不垃圾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发现,过去认为是垃圾的长非编码RNA(lncRNAs)在大脑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多种破坏性神经疾病有关。相关论文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研究小组运用了多种先进测序技术,分析了成熟小鼠脑部室下区神经干细胞系lncRNAs的表达,识别出约2000个lncRNAs,其中一组含有88个lncRNAs的片段和亨廷顿舞蹈病(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紊乱)之间有关联;另一组特殊的lncRNAs与老年痴呆症、痉挛性癫痫、大部分抑郁障碍和多种癌症之间都有弱关联。研究人员认为,哺乳动物体内(包括小鼠和人类)约有9000个lncRNAs分子。

业内专家指出,这一发现把lncRNAs和神经细胞类型、发展过程及人类疾病状态联系在一起,会促进入们进一步研究染色体中那些被忽视的DNA片段,以确定它们的作用。

物理评论快报

LHCb观察到物质与反物质差别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下的LHCb团队近日向《物理评论快报》递交一份研究报告,第一次在Bs介子衰变过程中观察到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

宇宙形成早期,物质和反物质的数量被认为是一样的,但是时至今日,似乎只有物质对宇宙是必要的。通过研究物质与反物质在Bs介子衰变过程中的细微差别,LHCb的科学家试图搞清物质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上述不对称现象被称作“CP破坏”,所有CP破坏现象都可以在标准模型中得到解释。“通过研究CP破坏效应,我们正在逐渐揭开谜团,这将是一个揭开标准模型之外物理存在的一个敏感工具。”LHCb团队发言人Pierluigi Campana如是说。

自然-通讯

世上“最强”微电池诞生

虽然它们“身材”很渺小,但是它们电力很强大。这描述的就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科学家研发的微型电池,它们的尺寸仅有几毫米,但却是世界上电力最强大的电池。这项成果发表在4月16日出版的《自然一通讯》上。

“这是一个全新的认识电池的方式。”该研究领导者William P.King表示。

当前一般电源,“功率”和“能量”不可兼得,而William等研发的微型电池则可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并且通过稍微改变电池的结构,还可大幅度调整“电功率”和“能量”的比例。

这种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并且充电速度提高了1000倍。它使无线电信号传输距离增大30倍,也使得一些设备尺寸可以缩小30倍。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将微型电池和其他电子元件整合,并尽力降低生产成本。

冰雪世界里的伊甸园

段煦

“听说,有一种特殊的‘极地微生物’,它使你一旦踏上北极地区,就会染上‘北极热’……这真一点不假。”这话是30多年前苏联极地动物学家C·乌斯宾斯基说的。对于这段话,我曾一直抱以不屑。但却万万没想到,双脚踏上“北极领土”的一瞬间,我就知道,我疯了!没有人催促,每天几乎20小时的工作,采集采样、辅导学生、观察记录……完全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极度亢奋之中。

北极的生物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丰富,尽管很想写一些个人日记与随想之类的东西,但总觉得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珍贵,因此这些文字也就推后,再推后。回来后,我的努力工作终于换来了沉重的代价,让我不得不在此后的三个月中,浑身上下,全身的大小关节都要“维修”和“保养”一遍。终于,这一切都成了过去。现在是时候了,就在这里写上几句,成为日后有趣的回忆。

上苍对我,是由衷地厚爱。就在那个被阴云和浓雾所覆盖的极地潮间带上采集时,不经意的一瞥,让我看到了一个美得令人窒息的冰海天使Clione limacina(一种靠肉质鳍划水的腹足纲软体动物),于是奋不顾身地冲进北冰洋,在没膝深的冰水混合物中,几番回合,终于徒手获得了这个珍贵的标本。

仍记得,在午夜的苔原上,我尾随着一对驯鹿夫妇,在冰川河谷里一会儿狂奔,一会儿疾走,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坐在冰冷的岩石堆上“假装没事儿人”,最终,弄清了夏季里斯瓦尔巴德驯鹿的食性;仍记得,自己趴在距离岩雷鸟不到两米的地方,与这种难得一见的大鸟毫无芥蒂地对视;仍记得,在北极燕鸥的巢区,雏鸟追逐着天空中它的父母映在地上的影子索要食物,而我却因为距离它们太近,遭到了燕鸥夫妇无情的攻击……

科考船上的生活仍旧充实,清晨洗漱完毕,便抱着一摞表格来到驾驶室180度视野的玻璃窗前,拿起望远镜,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记录下前方海天之间不时出现的各种鸟类、鲸和其他海兽……

直到有一天清晨,真正的北极主人出现了,瞧,它就在那儿!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说明:

01.草地上的白额黑雁

02.在冰湖间穿行的北极熊

03.空中飞舞的北极燕鸥

04.苔原上一对觅食的斯瓦尔巴德驯鹿

05.厚嘴崖海雀的巢区

06.在悬崖上休息的短翅海雀

超萌纸宝贝

这些超萌的小可爱们都是来自英国的设计工作室Mibo,所有的动物们都是采用百分百可回收纸制成的,只要用简单的工具剪刀胶水,就可以让2D动物立马变身3D,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的!

蛋形调味瓶

这是由设计师Mike Flache带来的蛋形调味瓶Spice Egg,它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外形酷似一个鸡蛋,不过可以安稳地竖放。它由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盛放盐,下半部分则盛放胡椒粉,两者通过磁力组合在一起,需要的时候将之分开即可使用。

平板智能手机

借助英特尔的单核双线程Atom Z2420处理器,设计师们开发了7英寸屏幕的Fonepad。10.4毫米厚度和340克重量,都暗示着Fonepad的Android平板定位。装配了双麦克风和3G卡槽,又让Fonepad具备了智能手机的通话功能。

Ruray的创意台灯

弯曲Ruray LED台灯是由爱尔兰设计师肖恩荷兰设计的。Ruray灯是一件铝复合材质的灯饰,工艺精细,使用全新高科技材料,低能源照明。

创意户外家具

Mesh Sofa是People’s Industrial Design Office设计的一组户外家具,这个设计让坐在上面的人看起来好像漂浮在空中,这也正是设计师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环保理念耳机

国外一些极客(Geek)们越来越注重环保,LSTN就是一例。他们回收当地木料场的下脚料,然后通过一些技术工艺来制作耳机所需的外壳。目前主要采用了三种木料:黑檀木、樱桃木和榉木。这三种木料通过技术改进做成的耳机,主打环保理念,当然音质方面也有着不错的表现。外壳可回收、升级;耳机可折叠,便于携带;iPhone、iPod、Android、黑莓、CD、DVD等都适配。作为一款主打回归自然、倾听音乐就是倾听自然理念的产品,也获得了众多环保人士、音乐发烧友的喜爱。

克拉珀姆图书馆室内空间

这是由Studio Egret West设计的位于英国伦敦的克拉珀姆图书馆项目。这个图书馆占据一个十二层的建筑的较低的几层,中央空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阅读活动空间。上面是私人的公寓空间。建筑的外立面覆盖白色的砖块,其中混杂着些许矿质骨料,从而进一步突出了表皮的光亮效果。图书馆内的书架跟随着巨大旋转斜坡的弧度,将人们从咖啡厅、儿童图书室引向上层的阅读室。

折叠结构的拉风未来

这款由设计师Chao Gao设计的旨在解决私人和公共城市远距离行走的未来概念汽车,其目标重点在于吸引年轻一代和现代人。该款汽车可被设计成一款敞篷车,通过支架转变成各种形状的结构,比如撑起或者折叠放平。这样可以为乘客支撑起一个稳固的隐私空间结构。

石器时代照相机

瑞士艺术家Taiyo Onorato和Nico Krebs在他们设计的“camera collection”中重回人类的石器时代——用龟壳、穿山甲壳和动物角,手工制作了各种不同的摄影器材。具有石器时代风格的复古相机强调了艺术家对摄影历史以及介质性质的迷恋。这个概念共分两部分,还包括一本印刷出版物,里面的图片是用改装过的电子设备拍摄的。

推荐访问: 天下 资讯
  • 上一篇: 爱问
  • 下一篇:你好,我是一个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