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考点解题策略及训练

2022-03-16 09:10:08 | 浏览次数:

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论点。③分论点式:在总论点下,还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受总论点的制约,为总论点服务的。

3.论点的出现位置。议论文一般有鲜明地亮出中心论点的语句,它主要出现在文首(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或从对现象、事例的分析中提炼出论点)、文尾(结尾总结出论点),也有一些议论文的论点出现在文中,一般为过渡句(或总结句),还有一些议论文的文题就表明了中心论点。寻找中心论点的顺序为: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概括。

4.归纳论点的方法。①审读文题。有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②找中心句。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有时,这类中心句也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③提炼归纳。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就要将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考点二:辨别论据类型

1.论据的种类。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①事实论据,包括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正反事例。②理论论据,是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定义、定理、公理、名人名言、警句、俗语等。

2.论据的特点。①真实、确凿。论据必须是确凿的、真实的。理论论据,必须是精辟的、深刻的。 ②典型、代表。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性。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内容一致。

3.补写论据的要求。①明确需论证的具体论点,所补写的论据应能很好地论证论点。 ②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③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④事实论据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瞎编乱造。

考点三:品析论证方法

1.论证方法及作用。

2.论证方式 。(1)立论。即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2)驳论。即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以驳为主,通过驳,树立自己正面的论点。驳斥对方的论点的方法有:①驳论点。②驳论据。 ③驳论证。

考点四:分析论证结构

1.基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为: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①“引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即把所要议论的问题摆到读者面前。好的“引论”应简明、新颖。 ②“本论”是分析问题、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可以论述一个问题,也可以论述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写本论应该做到:紧承引论,力避重复。 ③“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是文章的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通常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结论部分应该做到:干脆利落。

2.常见的论证结构形式。①层进式,文章各部分或各层次之意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其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是不能随意互换的。②并列式,即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较为灵活,一般是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③对照式,两种事物(或意思)之间的关系是一正一反,或通过正反明确是非,或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来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往往能收到对比鲜明、是非迥然的效果。④总分式,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

考点五:议论文语言

1.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2.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的含义;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试题演练】

在喧嚣中留一份信仰

章丽

最近一段日子,很多人物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很多事情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人们愈发相信:若能在喧嚣中留住一份信仰,便留住了一份信任和和谐。

雨果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广州的“托举哥”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将悬挂在4楼阳台的女童托举了十余分钟,女童获救后他悄然离去。当问及为什么这么做时,只有最简单的一句话:“我想都没想就帮忙了”。这句话的背后,便是对生命的信仰和敬畏,容不得任何额外的因素,这,或许是人间最朴素的信仰。不管是安徽省灵璧县怀胎六月奋不顾身跳入水塘救起落水儿童的孕妇,还是黑龙江为救学生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抑或是杭州那用生命最后的气力挽救一车人性命的“最美司机”吴斌,在做出英雄壮举的时刻,或许内心一闪而过的,便是同样的信仰。

曾经历过令人寒心的“小悦悦事件”的人们,或许曾怀疑过这个社会的道德,甚至质疑过人性。但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而如今的这些奋不顾身的平民英雄们,正摧毁着昨日的怀疑,坚定此刻最朴素的信仰。

人不能没有信仰,一旦没有了信仰,便没有了敬畏。比如当下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事关每一个公民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的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完全忘记了企业的本身就是由“人”所构成,也要衣食住行,如果企业的商品毒害了他人,他人的商品又反过来毒害了自己,生生相克,表面的盈利,却无法逃脱背后拿钱换命的恶性循环。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畏惧,又能真正得到什么?

信仰,可以让人学会敬畏自然,学会和谐相处。同是食物,看如今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在那里,人们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才能在自然中得到最美好的食物。每一样食物,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人类感恩自然,获取食物,同时也不破坏自然,来年大自然又会赐予人类更加美好的东西。这种人与自然最质朴的本真面貌的展示,让身处各种问题食品中的人们,重新拥有了美好的念想。

人与食物,人与自然,人与人,其实可以幸福地相处。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更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更多的时候,信仰应该是一份自觉的行动,只有将它实践出来,体现在生活中,才是它真正意义所在。但愿每个社会人能留有一份信仰,在喧嚣的世界中,留下一份信任和宽容,留下一份敬畏和自觉。倘若人人如此,何愁食品安全?何愁生态破坏?又何愁没有英雄?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7月10日第10版)

【阅读训练】

1.文章第一段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第二段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三、四段作者是从什么方面进行论证的呢?

4.请你用原文回答信仰的意义是什么。

5.请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推荐访问: 议论文 解题 考点 中考 策略